天天看點

你以為你是高情商,其實你是在讨好

我一直覺得自己情商高,直到幾年前,我才發現自己是讨好型人格,那怎麼區分讨好和高情商呢?

你以為你是高情商,其實你是在讨好

差別就在于:情商高的人愉悅别人,順便把自己愉悅了,收獲的是成就感。而讨好是為了愉悅别人,先把自己放棄了,收獲的是安全感。你是前者還是後者呢?

01

《被讨厭的勇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之是以讨好别人,其實是因為太害怕被人讨厭。而我們害怕被人讨厭,是因為我們害怕不被認可,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

是以通過讨好别人而達成情感聯盟,避免樹立攻擊對象,進而為自己取得寬松的人際環境。

當一個人在讨好或滿足别人的過程中,自然會獲得别人的好感、好态度,甚至是好評價,得到别人的認可的确很讓人高興,自己也會感覺被重視,有成就感。這些好處固然能夠幫助我們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但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認可呢?未必。

你以為你是高情商,其實你是在讨好

舉個例子,辦公室裡的垃圾桶滿了,你主動去倒掉,但是周圍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沒人說一句感謝或表揚的話。那麼,你以後你還會繼續倒嗎?

很多人的回答是也許以後不會了吧。

對認可的欲求,其危險就在這裡。你究竟是為了追求認可而做,還是自己想做呢?更何況得不到認可就很痛苦、沒自信,這樣的人格也稱不上健全。

02

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限制性的信念,他們認為隻有得到了别人的認可,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隻要存在着就有價值。請不要用“行為”标準而是用“存在”标準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要用做了什麼去判斷,而應對自己和他人存在本身表示喜悅和感謝。

我們僅僅因為“存在于這裡”就已經對他人有用、有價值了,這是不容懷疑的事實。試問哪個人的存在對家人不是一種價值呢?而且,你還可以從自身去發現屬于自己的獨特價值感,這是擺脫讨好型人格的關鍵。

你以為你是高情商,其實你是在讨好

“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曾說過: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對他人認可的追求,扼殺了我們的自由。

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别人讨厭。但是,請你不要忘記,獲得幸福的勇氣,也包括“被讨厭的勇氣”。

沒有人希望被人讨厭,但沒有人能讓所有人喜歡。比受人喜歡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而活,讓自己過得更好。一旦擁有了這種勇氣,你的人際關系也會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

你以為你是高情商,其實你是在讨好

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歡的人生”和“有人讨厭自己的人生”這兩種方式讓我選,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關心自己過得如何。

我是廈九九,關注我,既成長又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