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今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在美琪大戲院如期上演,不滿三周歲的《電波》迎來了第300場演出。90後的劉小姐已經刷了20多遍《電波》,再次走進熟悉的劇場,除了看劇,她還有一項特殊任務——将“《電波》粉絲團”設計、制作的口罩、徽章、鑰匙扣、眼鏡布等三百場紀念品,免費派發給現場觀衆。“這是我們獻給《電波》的禮物。”她說:“每次看《電波》,我都會有不同的新感受,卻同樣被深深打動,紅色文化漸漸浸潤了我的心。”

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舞台上全力精益求精,營運上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希望讓每一位為《電波》走進劇場的觀衆都有獲得感、滿足感。”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告訴記者,随着“駐場+巡演”雙線并進新模式的啟動,《電波》演出頻次逐漸加緊,但“千錘百煉,百場如一”的高品質不會變。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風雅頌韻”新組合齊亮相,紅色《電波》在兩地交相呼應

“滴滴滴,滴滴滴”,有序而堅定的發報聲把觀衆拉回到了70多年前的上海,風雨交加的暗夜裡進行着殘酷的生死較量。驚豔的舞台呈現和撲朔迷離的劇情讓觀衆緊張而又興奮,熱烈的掌聲響徹劇場。

從2018年12月《電波》誕生至今,一長串“紅色足迹”踏遍了全國各地的劇場。2019年12月7日,舞劇在國家大劇院完成第一個“百場”;2020年12月18日,這部爆款舞劇又在巡演中完成了第二個“百場”;2021年11月4日,《電波》将第300場留在了上海的駐演地——“美輪美奂,琪玉無暇”的美琪大戲院。“其實,我的内心并沒有太多波動,在舞台上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對上海歌舞團首席演員、“雅”組的李俠扮演者侯騰飛來說,主演第300場《電波》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駐場加巡演的快節奏已經是劇組的日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場演出。”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與此同時,“風”組主角、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王佳俊、朱潔靜已經身在煙台,11月5日至7日這台爆款大戲将亮相煙台大劇院。“風雅頌韻”四組主演在兩地齊齊亮相。王佳俊、朱潔靜;侯騰飛、王景;方文、畢然;韓睿澤、徐瑩的四組“李俠”“蘭芬”用信仰架起空中橋梁,用熱血譜寫愛的篇章,紅色《電波》在兩地交相呼應。

“風”組王佳俊、朱潔靜是上海歌舞團的中堅力量,搭檔多年默契無間,是衆多觀衆心目中珠聯璧合的黃金組合。“雅”組侯騰飛、王景從舞劇《野斑馬》《朱鹮》到《永不消逝的電波》積累了無數舞台經驗。“頌”組方文、畢然曾在《電波》的“回憶雙人舞”舞段中搭檔,熟悉人物性格和舞段,他們用自己對人物的了解與揣摩塑造出了截然不同的“方李俠”與“畢蘭芬”。“韻”組韓睿澤、徐瑩是最年輕的“李俠”與“蘭芬”,在駐演的過程中,他們培養默契,搭建信任,碰撞火花。新鮮的血液碰撞出了奇妙的舞台效果,讓人耳目一新。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電波》演出至今300場了,優質舞蹈和感人故事一直未變,培養着一位又一位年輕的主演。用好作品培養好演員,讓演員在最黃金的年齡有舞台、有角色,讓這部作品帶給觀衆常演常新的感受。”在王佳俊看來,《電波》在舞劇領域開拓“駐演+巡演”模式是一次大膽嘗試,既是對舞團的考驗,又為上海建設“演藝之都”打下堅實基礎。“演出300場的《電波》依舊受到觀衆歡迎,再次證明舞蹈藝術常駐在大家的身邊,紅色文化走進了人民的心裡。”

“駐場+巡演”新模式帶來新氣象,“紅色旅程”開啟新篇章

“祝賀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三百場演出順利圓滿。”一份看似老舊的“《星報》号外”出現在江甯路上的劇院海報欄裡,引起路人駐足。今晚,《電波》元素已經全面“浸入”美琪大戲院,帶領觀衆坐上“時光機”,回到1948年那個雲波詭谲的舊上海。在充滿創意的“《星報》号外”裡,還藏着不少彩蛋,比如“1650舞劇小店”讓觀衆眼前一亮的周邊衍生産品——《電波》第300場紀念版場刊、金屬紀念章等。“沉浸式”劇場布置是上海歌舞團的全新嘗試,駐演劇場裡不斷增補的新亮點,進一步豐富了觀衆的觀劇體驗。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今年11月,上海歌舞團出品的舞劇《朱鹮》《電波》先後達成了300場的“小目标”。在日複一日的演出中,上海歌舞團仍然不斷前行、不斷創新。激活紅色資源,講好初心故事,《電波》“文藝黨課”成為創新展示傳播方式,讓黨史教育可見可感,深入人心。主創代表們和觀衆分享紅色舞劇的創排過程,引領現場黨員“穿越時空”重溫革命曆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有觀衆評論說,朱潔靜飾演的“蘭芬”,輕得像空中的一縷青煙,卻有着讓人落淚的厚重力量。在朱潔靜的眼裡,“蘭芬”的使命就是“保持沉默”、堅守信念、等候勝利,她用無比強大的内心與堅貞的信仰做到了這一切。“‘崇高和偉大’植根于最素樸的生活、最普通的人民,我塑造他們,自己也在成長。”

三年三百場!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常演常新”的秘訣是什麼?

從首次亮相到駐場演出,“現象級”舞劇《電波》創下多個演出紀錄,如今“紅色旅程”已然開啟了新篇章。2021年7月2日,上海歌舞團廣撒“英雄帖”,邀請全國優秀舞蹈人才參加選拔,最終有來自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50位青年舞者加入了《電波》《朱鹮》駐(巡)演項目團隊。經過“魔鬼”訓練,這些青年舞者有了驚人的變化,在《電波》的舞台上嶄露頭角。“駐場+巡演”新模式穩中求進,“項目制招聘”探索初顯成效,上海歌舞團的肌體正變得越來越強健有力。新模式帶來新氣象,為更多優秀演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在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學精神。“文藝工作者遇到了最好的時代,我們在為上海乃至全國的舞台藝術創作和演出探索一條新路。”陳飛華說。

作者:宣晶

編輯:商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