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歡迎關注雯愛娛樂

《小屁孩日記》裡,傑夫·金尼描繪了一個12—15歲小孩的日常生活:他不那麼完美,卻足夠真實;他調皮搗蛋,但心地善良;他是全球暢銷書的主人公,也是無數少年裡的普通一員。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金尼的《小屁孩日記》在2007年闖入美國公衆視野後,收獲了一批批來自全球的“格雷粉”。書中的主人公格雷“時而天真,時而無奈,時而頑皮,時而叛逆”,讀者在這個剛上國中的美國少年身上看到了這個群體在生活中的多樣性:勉強算得上誠實,偶爾又愛耍點小聰明;外表長得略有欠缺,是以希望用“鬼點子”吸引大家的眼球。

這也許是第一本以“少年”為主題的全球暢銷書。在書中,金尼為12—15歲的少年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能夠看見外面的世界,也讓外面的世界能夠打量和正視一下這個少年群體。

這樣一本以“不完美國中生”為主角的另類日記,在2009—2011年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2009年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優良圖書獎,2010年被評為美國“全國最受歡迎圖書”,且常年排在美國《時代》周刊兒童類書籍第二名,僅次于《哈利·波特》。

金尼本人也被《時代》周刊提名為2009年百位風雲人物,并在2017年的“全球作家富豪榜”中排名第三。

此後,金尼再接再厲,開始了他“小屁孩系列叢書”的創作,該系列目前已被翻譯成25種語言版本,并被美國福克斯電影公司改編為同名電影。

但《小屁孩日記》問世的前8年裡,金尼的創作節奏是“畫圖寫書—投稿—退稿—繼續畫”的反複循環。從1998年動筆創作出《小屁孩日記》,到2006年最終被出版社接納并定稿,金尼說自己如果不樂觀的話,估計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在寫一本新書前,金尼一般需要花五六個月的時間準備。這個準備期漫長但也簡單,總結起來其實隻有一件事:編笑話。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他熱衷于營造各式各樣有利于笑話誕生的場景和環境。2016年他買了輛自行車,希望踩着踏闆編出更好的笑話,随後他又在自家院子門外的兩棵樹之間做了個秋千,希望在吊椅飛起和降落的瞬間,能抓住好笑話的尾巴。

2018年4月底,金尼在廣州的一次活動中被兒童讀者的熱情震驚。活動結束後,他低聲問身邊人:“我在中國真有這麼多讀者嗎?”

對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金尼點頭,但片刻後又故意露出“不滿意”的表情:“我以為他們是裝出來的。發自内心地喜歡我的書,我當然開心,但這也讓我沒辦法以此為素材編笑話了。”

看來給《小屁孩日記》再加點笑料這件事,他始終沒有忘記。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了解力,大多數孩子都能嗅出傳統說教的陳腐氣息。

12—15歲年齡段的那些荒唐事,那些說出來可能不算太光彩卻真實存在過的事。一個道理,那就是永遠不要低估現在這些孩子的了解力。一件事和一個故事,你以怎樣的方式講給他們聽,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孩子都能嗅出傳統說教的陳腐氣息,他們不會喜歡這種生硬的方式。

這也就是我的書為什麼會取得成功,因為它告别了傳統的說教,回歸了生活裡的真實場景。書中的主人公格雷是個自戀、膽小、懶散卻又風趣十足的小孩子,而非一般書裡英雄式或全能式的小主人公。

孩子們在書裡可以看到身邊的死黨、對頭甚至自己的某個方面,這讓他們感到有趣。格雷在書裡不完美,但這卻造就了這本書的一大特點。孩子們有時會覺得自己都比格雷強,但他們和書中主人公遇到的困境和煩惱又那麼相似。

格雷是平庸的,平庸到有時我甚至都會自問:為什麼我拿這樣一個小屁孩來做主人公?他多普通啊!但恰恰就是他的普通造就了真實。于是,大家揮手和英雄式完美主人公說再見,開始漸漸接受和喜愛這些平凡無奇但卻足夠真實的人物。

《小屁孩日記》是寫給成年人的,但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

全世界12—15歲的孩子都有很多煩惱,隻不過沒有太多人關注和在意他們的感受。

書中的主人公是小孩裡最古怪的一個,因為他的年紀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最大的你可以裝成熟,最小的你會得到一大堆的愛,于是就苦了我這個不上不下的“中間人”。成長的過程中會和他們發生很多沖突,很多故事和經曆都在小屁孩格雷身上得到了展現。

這是《小屁孩日記》裡希望展現的:沒有人規定12—15歲的國中生應該是怎樣的,我們包容這個群體的性格棱角,也善待這個群體偶爾蹦出的一些古怪言論。

或許可以這樣說,我現在的本職工作是電腦程式設計,是it界的極客,副業是寫暢銷書,算是文字界的極客。

少兒影視劇《快樂時光記》目前正在試鏡劇中的小演員,歡迎有表演興趣的在下方留言!

雯愛娛樂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