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随美國步調 對華政策撕裂,日本搞“政冷經熱”還能走多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追随美國步調 對華政策撕裂,日本搞“政冷經熱”還能走多遠?

8月26日,日本東京一處新冠疫苗接種點,人們排起長隊。

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以來,其對華政策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日本《朝日新聞》刊文稱,日本一方面要“牽制”中國,一方面又看到中國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究竟以何種态度面對中國,是曆屆政府絞盡腦汁的難題。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日本政府熱衷于對華搞“政冷經熱”。但這條老路能走得長久嗎?岸田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還需對此有所反思。

對華政策“政經撕裂”

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道稱,随着日本衆議院選舉落下帷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式進入自己的外交日程。自其上台以來,國際輿論一直關注這位日本新首相的對華政策傾向。

在10月8日的施政演說中,岸田文雄曾表示,要跟中國保持對話,在各種共同面臨的議題上開展合作。但他同時稱,日本将與共享“普世價值”的國家合作,對華堅持應有的主張。而在此前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他曾聲稱要把“應對中國”當成首要任務。

上台以來,岸田政府的不少言行引發外界對中日關系的擔憂。10月17日,岸田文雄以“日本首相”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此外,他表示計劃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進行修改,并探讨發展對敵飛彈基地先發制人打擊能力等。但談及對華經貿合作,岸田文雄話鋒一轉,稱中國是日本的鄰國,也是最大的貿易對象國,雙方應開展各種民間交流。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月至9月,中日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78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1.2%。中國繼續保持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

有分析指出,在釣魚島、台海、人權、軍事、安全等問題上,岸田政府展現出抗衡中國的姿态,但日本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雙方産業鍊交織,這導緻岸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面臨“政經撕裂”的局面。

《朝日新聞》近日刊文稱,岸田文雄曾擔任日本外相4年多,對中日關系的起起伏伏有着深切感受。2013年12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令中日關系降至冰點。2014年8月,岸田文雄在緬甸的東盟外長系列會議上同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非正式接觸”,之後中日關系逐漸得到恢複。盡管安倍在二度上台之初加強“對華牽制”,但最終迫于經濟界的壓力,将對華方針由競争轉為合作。前任首相菅義偉上台之後,與拜登政府統一步調,介入台海問題,使日本的對華外交再次陷入停滞。

如今的岸田政府,到底是“牽制中國”,還是重視維持日本的經濟技術實力?《朝日新聞》文章認為,日本政府部門間需要加強合作,并與經濟界等領域加強溝通。

“一邊倒”得不到認同

“中日關系‘政冷經熱’的狀态是從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執政期間開始的。當時,小泉政府連續多年參拜靖國神社,使中日政治關系降到低谷。但與此同時,中日兩國貿易仍在增長,經濟合作持續深化。”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近年來,中日經貿關系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态勢。

2018年至2020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連續3年超過3000億美元,顯示出高度的穩定性。

不過,周永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日兩國經貿合作并未出現明顯亮點,這與雙方政治上的冷淡不無關系。“安倍政府後期,中日關系出現明顯改善,雙邊經貿合作一度火熱,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向前推進。然而,菅義偉政府上台之後,處處對華強硬,跟着美國制約中國,甚至在釣魚島、台海、涉疆、涉港等問題上竄在前頭,試圖引導美國同中國對抗,導緻雙邊經貿關系處于平淡狀态。”周永生說。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認為,中日關系出現“政冷經熱”局面是日本對華政策導緻的結果。“日本政府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精神,一方面想在政治上遏制中國,另一方面想在經濟上從中國獲利,采取了一種對中日關系及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都極不負責任的态度。”

不少外媒認為,岸田政府可能延續其前任的外交政策,加強與盟友美國的關系。岸田文雄11月2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首次會晤,聲稱雙方确認強化日美同盟,重申推進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述分析稱,岸田文雄出任日本首相伊始,就公開表态支援由美國主導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和美英澳軍事同盟。基于此,指望其在短期内采取大膽舉措改善中日關系并不現實。

對此,日本學者倉田徹尖銳地提醒“永田町的主人”,切不可在台灣、西藏、新疆甚至香港問題上給中國找麻煩,要真正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政策能得到中國人民擁護和執行,而日本政府的舉措特别是“一邊倒親美”外交卻得不到社會認同。“日本已習慣仰視歐美,對中國持否定态度,但這種觀念越來越行不通了”。

“政冷經熱”不可持續

對中日關系長期走不出“政冷經熱”的僵局,日本國内充滿擔憂與批評的聲音。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直言,日本對強大中國的“不适應症”已嚴重損害自身發展,從激化釣魚島問題的前首相野田佳彥,到奉行對華“競争外交”的安倍晉三,日本政府活生生地将日中關系弄成“政冷經熱”的怪現狀,結果卻是中國的發展不可阻擋,日本永遠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制”中國。

如今,岸田政府有意推行“新資本主義”措施,以期回應國内群眾對經濟增長的呼聲。但有分析指出,“新資本主義”措施要落實,不僅需要相應物質條件配合,更需要各方重大利益協調。畢竟在拉動日本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最能指望的恐怕還是“外貿”。而在這方面,岸田政府不能忽視與中國的合作。

“‘政冷經熱’不符合中日關系發展大局,是不可持續的。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應該同步發展。如果僅僅想從經濟上獲利,卻在政治上搞遏制和對立,這種便宜怎麼可能永遠占下去?!”呂耀東指出,中日兩國比鄰而居,地緣相近,往來便利,經貿領域存在充分互補。日本政府不應單方面破壞兩國政治關系,最終給經貿關系以及中日整體關系造成非常不利的負面影響。

“2022年1月1日,rcep協定将要生效。到時中日兩國将第一次在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的架構之下進行貿易往來,關稅有望下調,貿易壁壘也将突破,将進一步推動中日貿易額的提升。”周永生認為,中日經貿關系前景值得期待。但若日本政府将中國視作強化軍力的目标,導緻兩國政治上互不信任、互相防範,那麼推動經貿合作就面臨困難。

近日,岸田文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意在擔任自民黨總裁期間實作修改《憲法》。他還稱,計劃在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進行修改時,寫入發展日本自衛隊對潛在敵人飛彈基地實施先發制人打擊能力内容。

對此,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日方借渲染炒作所謂“外部威脅”謀求自身軍力擴張,有違日本“專守防衛”承諾,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

“日本政府無論是渲染‘中國威脅論’,還是支援域外國家在東亞地區搞軍事聯盟、制造事端,都無益于中日關系發展與地區和平穩定。日本政府應當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精神,維護中日關系來之不易的大局,而不要妄想維持‘政冷經熱’局面,在錯誤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呂耀東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