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恂塑像
李恂(約公元一世紀後期至二世紀前期),字叔英,安定臨泾(今甘肅鎮原)人。東漢時期一位因廉潔而聞名的官吏。曾做過侍禦史、兖州刺史、張掖太守、西域校尉等職。李恂為官清廉自守,既不接受饋贈,也不送禮谄媚。因剛直不阿,得罪了大将軍窦憲,被羅織罪名陷害免官。
東漢時期的兖州在全國十三州中是比較富庶的,不僅物産豐富,而且華貴的東西很多。李恂在任兖州刺史的時候,卻以清廉儉樸為世人稱誦。他勤勉自勵,事事以儉樸為榮,他住的宅院不求豪華,從不裝飾;房間裡更是儉樸,“席羊皮,服布被”,一張極普通的羊皮是席上墊的褥子,蓋的是麻布做的被子。
漢和帝10歲繼位,其繼母窦太後臨朝稱制。窦氏家族一時權傾朝野,窦太後的哥哥大将軍窦憲掌握軍政大權,更是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窦憲北伐匈奴,将軍隊駐紮在武威,各地官吏為了巴結讨好他,紛紛不遠千裡地把特産乃至金銀财寶送往武威。而時任張掖太守的李恂卻無動于衷,其手下官吏都勸李恂:窦憲勢大,卻心胸狹隘、睚眦必報,各地官吏不遠千裡前來拜訪,張掖距離武威很近,你近在咫尺更應有所表示。李恂聽後,義正辭嚴地說:“我又沒有什麼公事奏報,不必去了。”由于他不趨炎附勢,拒不送禮,窦憲很惱火,但又拿他沒辦法,隻好靠進讒言诋毀,最終使李恂被罷官。據說,被免職後的李恂居然沒有雇車馬的錢,隻能千裡徒步回到故鄉,可見他的為官清廉。
由于李恂在朝廷素有威望,不久又被任命為谒者(皇帝的近侍),并被委以持節出使西域副校尉的重任。當時的西域不僅小國衆多,而且非常富庶,出産很多奇珍異寶。李恂到達西域後,各小國的君主、侍子、督使、胡商紛紛按照慣例派人給李恂贈送奴婢、大苑良馬、名貴香料、金銀玉器等物品,可是李恂卻一樣也不接受。這使送禮者甚為困惑,都以為東西送的少了,又幾次派人攜大量财物饋贈,照樣都被李恂一一拒絕了。後來西域的君主、官吏都弄清了李恂的為人,非常敬佩他,而“李恂不受饋”的典故也傳唱至今。
李恂耿直不阿的性格不能為奸黨所容,終遭誣陷被罷職免官。回家後遇到荒年,朋友給他送去糧食他堅辭不受。後在家鄉山川結草廬隐居,與其弟子靠編織蘆席維持生活。晚年遷居陝西函谷關,謝絕友人的資助,拾橡實以自資,直到去世享年 96 歲。
李恂為官自潔,不阿權貴,回歸鄉裡,清約率下,深受人們的敬仰和贊譽。(供稿 闫育平 編輯 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