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元年,衛桓公之弟姬州籲反叛,殺害了兄長姬完自立為國君後,便搞出了個四國聯合伐鄭的鬧劇。在這場鬧劇中,陳國、蔡國明顯是脅從,無需跟他們太過計較了。但衛國和宋國,一個是主謀、另一個是主攻,鄭莊公對他們兩國的國君可謂是恨之入骨,這才有了上一次文章中鄭國侵衛的事件發生,就是姬寤生在報此前的“東門之仇”。而今天,莊公又獲得了一個報複宋國的機會,隻不過這次挑起事端的人是宋國那位很好戰的殇公宋與夷,是以在下把這篇故事歸入了“宋國史話”當中。

衛、宋、陳、蔡四國相約去讨伐鄭國
那宋殇公又幹了什麼事兒,給了鄭國報複的機會呢?原來這一次,閑不住的宋與夷看中了鄰居邾國的土地。加上之前宋國又有過圍困鄭國都城東門的美好回憶,讓他越發膨脹了起來,覺得自己的軍隊天下無敵了。是以,桓王登基後的第二年秋季(也就是四國聯軍剛剛“欺負”過鄭國的第二年),宋殇公決定發動侵略戰争,向邾國伸出了魔掌。
而邾國呢,一個附庸在魯國蔭蔽之下,還沒有獲封爵位的小諸侯國怎麼會是宋國的對手呢。他們除了被動挨打、損兵丢地以外,根本無力自保。是以,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邾國需要去尋求支援,找一個至少能跟宋國匹敵的大國來保護自己。可邾國會向誰去求援呢?或許大家能替邾國想到的第一個選擇應該就是魯國了。畢竟從名義上講,邾國是魯國的附庸,距離上魯國也緊鄰邾、宋二國,加上魯國又是影響力很大的姬姓宗邦,向他們請求援軍是再合适不過的了。
邾國該向何人求援,是一道難題
但是,真實的曆史往往不像咱們想象得那麼簡單,邾國國君思慮再三,并沒有向魯隐公去求救,反而向另一個姬姓宗國鄭國發出了支援申請,希望莊公可以答應出兵,以解本國的燃眉之急。看到這裡,大家會不會感到很奇怪,明明去年鄭國剛剛被宋國上門“打臉”,今年上半年莊公他們還跟衛國、南燕國打了一場大戰。按說此時的鄭國并不太适合成為邾國的救星,這邾國國君為何要舍近求遠向莊公求援呢?其實,咱們依據此前史書中提供的一些資訊,還是可以發現邾國向鄭國求救的原因所在:
說是魯國與邾國的關系并不融洽,其實更直接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魯隐公對邾國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好,這從《左傳·隐公元年》中的一段記載便能看出端倪。在當時,鄭莊公決定攻入衛國去讨伐共叔段父子,便邀請邾國出兵夾擊衛國。邾國自知實力不夠,又去找魯國幫忙,可他們并沒有直接向魯隐公提出請求,卻通過公子豫來私下溝通。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邾國國君與隐公的關系并不親密,甚至還有些疏遠。最終,隐公果然沒有同意出兵協助,讓雙方變得更加不融洽,也促使這次邾國不願再向魯國求援了。
魯、邾關系不融洽,邾國不會向魯國求援
從史書的記載不難看出,宋、魯兩國一直有姻親關系。就拿魯隐公自己來說,他的生母聲子是宋國人(惠公發妻孟子的媵妾),他弟弟姬允的母親仲子也是宋國人。有着這樣的關系存在,隐公怎麼會為了一個關系并不融洽的附庸國而跟宋國翻臉呢?顯然邾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是以他們也不會去找魯國幫忙攻打宋國軍隊。
同樣是《左傳》中的那條記載,鄭莊公邀請邾國出兵之時,特意派使者前往邾國的翼地與其舉行會盟,約定雙方今後将互為支援。是以有盟約在先,當邾國遇到困難時,鄭國不會坐視不理。另外,正如咱們一直在說的那樣,鄭、宋兩國之間因為此前的“東門之仇”一直關系不睦。這一次,邾國人機智地把這舊事重提,還提出自己願意當莊公的向導。面對這樣一個既有說服力,又有誘惑力的請求,莊公當然會欣然接受了。
在邾國求援之前,鄭國的确是被四國軍隊圍困過都城東門,也确實與衛、南燕聯軍進行過交戰。但從這兩次戰鬥中可以看出,鄭國要不就是堅守避戰,要不就是通過戰術取得了大勝,根本就沒有傷到元氣。是以,此時的鄭國不但可以與宋國一戰,還因為心懷報仇的信念變得更加有戰鬥力。再加上鄭莊公精妙的戰術謀略,解邾國之困應當不在話下。
精于謀略的鄭莊公
綜合以上四點原因,邾國最終向鄭國發出了支援請求,鄭莊公也借機出兵,要向宋國讨回此前“東門之仇”時丢失的顔面。而當鄭國出兵的消息傳到宋殇公耳中的時候,宋國的軍隊哪裡還敢再繼續留在邾國逞強,火速回撤國内防禦,邾國的危機随即解除了。
接下來,就該宋殇公想辦法解決自己國家的危機了,因為,鄭國的大軍已經趁其不備來到了宋國的都城外,甚至還攻進了外城郭内對其進行圍困。是以,宋殇公一方面讓自己的軍隊進行堅守,另一方面派出一位使者去向他國求援。那殇公要向哪國進行求救呢?很顯然有能力幫助宋國的隻有魯國了。畢竟宋國周邊能與鄭國抗衡且跟他們有同盟關系的國家隻有衛、魯兩國,而衛國才剛剛大敗于鄭國,不太可能再來自讨沒趣,是以殇公隻能依靠魯隐公來幫忙了。
當使者到達魯國後,向隐公說明了來意,隐公看在兩家姻親的關系上,很痛快地就答應出兵相助了。不過,在發兵以前,隐公還想再了解一下目前宋、鄭兩國交戰的情況,以便魯國的軍隊能提前做好準備。可是,這壞事就壞在了當隐公向使者詢問戰場情況的時候,這位使者或許在擔心隐公會因宋都外城郭已經失守而不願出兵,便向他撒了個謊,說鄭國的軍隊隻是攻入了宋國的領地,但還沒有到達宋國都城呢。
宋殇公派使者向魯國求援
然而,魯國的哨探也不是吃素的,鄭國大軍已經攻入了宋都外城的消息早被隐公知曉了。姬息想向使者詢問的是更具體的情況,誰知聽到的卻是使者撒的謊,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了。于是,本來已經準備派兵去支援宋國的魯隐公,氣憤地回絕了使者的請求。并且,隐公還把自己氣憤的原因告訴了身邊的大臣們,說這不是他不願幫助宋國,而是宋國使者先欺騙了他。既然使者如此無禮,看來是不想讓魯國去過問宋國的事情,那隐公自然也就不去過問、幫忙了。
大家看看,宋殇公在危難之時命人去求援,想得到他國的幫助,卻被這個說謊的使者把魯國這個救星給搞沒了,真是所托非人啊。那魯國已經拒絕出兵了,宋國暫時又無其他援軍可請,宋殇公他們要如何應對鄭國的圍困呢?宋國自己的軍隊又能否守住最後的防線呢?咱們下次再叙。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友善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曆史内容,作者“閑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圍宋救邾、宋殇公、侵占邾地、邾人求援、四點原因、棄魯援而求鄭、鄭國出兵、報東門仇、圍困宋都、求援于魯、使者說謊、隐公拒援。
關鍵詞雲圖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