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當句互文】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題拙政園

●任鴻

拙者自宜閑,抱甕引泉,春養清風秋養月;

名園多好古,憑軒生色,唐時碧藻宋時蓮。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互文修辭,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互文見義,是指在有意思相對或相關的文句裡,前後兩句詞語互相呼應,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使文句更加整齊和諧、更加精煉的一種修辭手法。任鴻(試劍)聯友這副拙政園聯,兩結運用了當月互文的手法。借鑒了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互文手法。上結“春養清風秋養月”,春秋非實指,意思是春秋皆養清風、明月;下結“唐時碧藻宋時蓮”,這碧藻和蓮也并非唐宋所分别獨具,而是指唐時、宋時的碧藻和蓮,從名園的景色引發幽古之思,是為手法。

題鄱陽湖

●李育新

漫誇經濟上高台,警雷常震,贊語偏嚣,猶恨漁歌存夢寐;

應為兒孫留活路,濕地無多,佳湖漸罕,莫将水國牧牛羊。

(聯都盛宴重開第42題三等獎作品)

聯作點評(吳國華):此聯用詞構句,立意視角另出蹊徑,是此聯亮點,所言是鄱陽湖的實情,也直接點射了一些社會現實,可謂用心良苦!惜上下聯幾處對仗稍寬。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李育新聯友這副題鄱陽湖聯的下比中分句同樣用了當句互文的修辭手法,“濕地無多、佳湖漸罕”,實指“濕地和佳湖都無多漸罕”,之是以不直接表達,分層兩句,是為了強化語言的表達效果,引發共鳴。此外,立意出奇、切中時弊是此聯的出彩之處,惜上結尾三字表現力不足,試抛磚改為“猶歎漁歌遺漢宋”,古今對比,發懷古生态之思以寄,是否更具表現張力?

【排比互文】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題葉嘉瑩先生

●陳菁楠

開蒙即是詩,遐齡九十,何曾廢一日吟哦,血脈早融漢時月,唐時風,宋時雨;

汲古長知美,潤澤西東,久已培千株爛漫,春秋來看蘭花姿,梅花骨,荷花心。

(聯都“三味奇”時事成聯擂台第117期二等獎作品)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陳菁楠(木魚)聯友這副寫葉嘉瑩先生的聯,兩結運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上結“漢唐宋”均非實指,實際上是說漢唐宋(泛指各朝)的月、風、雨,喻人物的博學廣涵。下結“蘭姿、梅骨、荷心”亦非專指,同樣是指“蘭梅荷”(諸芳)之“姿骨心”,喻人物的品格操守。通過排比互文的手法使行聯搖曳多姿,不顯單調,亦是一法。

【句間互文】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話别

●王朝晖

南浦傷離,憶春水綠波,文字煮成一壺酒;

西窗話别,聽秋池夜雨,手機刷取滿屏圖。

(中聯會對聯文化研究院2018年《佳聯三百副》入選作品)

聯作點評:南浦為分手之地,西窗為相憶之所,上下聯暗化典故,再襯托以春水、秋池、綠波、夜雨,離愁别緒躍然而出。手機刷屏則時代感突出,新鮮别緻。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王朝晖老師這副聯,兩起的南浦、西窗皆為離别相憶之所,南浦指南面的水邊,典自《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後常用稱送别之地。西窗呢,選擇方向“西”是因為古時多讨伐匈奴,保衛中原人民的安定生活。而匈奴大多在長城的西北方定居,草原沙漠居多。是以用西窗。戰争拆散了多少夫妻,母子,父子,兄弟姐妹,在近千年的不斷征戰中,戰争帶給百姓們多少傷痛,多少哀傷,這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道明的,隻有默默得遙望西方親人遠去的地方才能寄托哀思,表達對親人的真摯情感和對戰争的憎惡,對封建統治征兵制度的無奈。李商隐《夜雨寄北》詩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西窗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話,後借指傷别。聯中的南浦西窗實際上都是虛指離情别緒之所,即南浦西窗傷離話别。這個上下句互文互補,加之用典以飾,尤覺雅切。

郵政春聯

●貴州 孫澤羽(亞哥)

江左一枝春在驿;

河東萬戶福敲門。

原注:驿,此處指驿路,在驿,即在驿路上,已經寄出之意。上聯化自陸凱《贈範晔》“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句。

(聯都盛宴重開第54題“郵政杯”2018新春聯入選作品)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孫澤羽聯友這副郵政春聯,兩起用了“江左、河東”同樣是虛指,用了句間互文的手法,即江左和河東(泛指祖國各地)同樣都寄一枝春訊,敲萬戶福門。互文的運用使得聯作結構工整、簡潔而具韻味。

【詞内互文】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題澶淵之盟

●曹鴛嬌(香影)

一紙約消停百戰,守信秉誠,以鑒其盟,得失焉知福禍也;

卅萬金化解兩憂,通商利市,同安邊境,宋遼豈不盛榮哉。

(聯都大中華區域對聯擂台賽副場二等獎作品)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曹鴛嬌聯友這副聯,二分句“守信秉誠、通商利市”用的是詞中互文的修辭手法。即守秉信誠、通利商市。詞内互文,簡稱“詞互”,較多出現在并列短語或成語中。⑴主謂+主謂,如暮去朝來、眉來眼去、心驚膽戰、天昏地暗等;⑵偏正+偏正,如日削月割、陳詞濫調、街頭巷尾、平鋪直叙、花言巧語、散兵遊勇、道聽途說等;⑶動賓+動賓,如戰天鬥地、咬文嚼字、歌功頌德、察言觀色、瞻前顧後、說長道短等。這是漢語獨具的表現魅力,其實平時各位聯友都在不自覺運用這一手法。

【經典連結】

楹聯創作修辭篇之廿三•互文

談“互文”、“合掌”和“互成”

●江山攜手

互文,是修辭格之一。又稱“互辭”、“互義”、“互言”、“互見”、“互備”、“參互”等。唐賈公彥《儀禮注疏》:“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雲‘互文’”。意思是,在連貫的句子中,某些詞語依據上下文的條件互相補充,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裡省了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裡省了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這裡不是說明月是秦時的,而關是漢時的。煙隻籠寒水,而月隻籠沙。意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煙月籠寒水煙月籠沙。這是在單句中的互文,稱連類互文。再如:北朝民歌《木蘭詩》:

當窗理雲鬓

對鏡貼黃花

是說對着窗戶和鏡子理雲鬓,對着窗戶和鏡子貼黃花。古詩十九首有句雲: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不是說牽牛星遙遠,河漢女明亮。而是說牽牛星遙遠又明亮;河漢星明亮又遙遠。又如柳中庸《征人怨》:

歲歲金河複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即歲歲金河複玉關,馬策與刀環;朝朝馬策與刀環,金河複玉關。以上為對反互文,即對句互見。也稱互文對。

互文能使結構工整,聲韻和諧,語言明快,文省而意存。

值得特别提出來的是:和互文對在名稱上容易混淆的,還有一個互成對。互成對是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提出的二十九種對之一。例如鄭燮的《贈焦山長老》聯:

花開花落僧貧富

雲去雲來客往還

其中“貧富”為互成對,“往還”為互成對。實際上就是現在講的自對。

合掌是詩文對偶意義相同的現象,是對仗上的一種避忌。合掌的對仗也稱合掌對。如:

吏交朋,同飲美酒

官訪友,共醉醇醪

這裡的上下兩聯,字面雖然不同,意義完全相同,是鏡像式的,這就是合掌。互文對和合掌對是泾渭分明的兩種對仗,互文對文位元組儉,語義豐富,而合掌對文字浪費,内容重複。在理論上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在實際上有時是難以把握的。關鍵是如何認定合掌。蔡寬夫《詩話》雲:“晉宋間詩人,造語雖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如‘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類,非不工矣,終不免此病。”其實,上述兩聯不能認為完全合掌。魚戲荷、鳥落花、蟬噪林、鳥鳴山,是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側面,進行了描繪,恰恰是增強了文勢,加深了印象。上述《征人怨》中的“歲歲”和“朝朝”也極易和“合掌”相混。更有甚者,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有千古傳誦的名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從字面上看,年和年重疊,年年和歲歲同義,上聯就合而又合了,下聯又颠倒重複,是合掌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是互文對。反複強調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加強了對“花相似,人不同”的聚焦。使語意起伏,情緒激昂,音韻優美,文勢疊宕。這也是其脍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原因。先人分“互文”和“合掌”,是極其明智的,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是以,我們在看到重複的字詞時,一定要區分哪些是積極的修辭,哪些是消極的重複。要充分考慮我們民族語言文字在修辭手法上的多樣性,表現手法上的準确性,生動性。進而力避“合掌”,充分展現祖國語言文化的魅力。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