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電
當地時間7月4日晚,英國直布羅陀地區政府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2突擊隊的協助下,扣押了一艘伊朗超級油輪“格蕾絲-1”号。參與行動的包括大約30名陸戰隊員和直布羅陀當地警方的人員。該艘油輪搭載了200萬桶原油,英方稱,這艘油輪的目的地是叙利亞,扣押則是為了執行歐盟對叙利亞的制裁。

被扣押的“格蕾絲-1”号郵輪
(圖源:路透社)
根據《衛報》的消息,該行動的主導方為直布羅陀地方政府,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作為支援。“格蕾絲-1”号油輪是一艘巴拿馬籍超級油輪,歸屬一家新加坡航運公司。油輪上載有28名船員,大多數來自印度,少數來自烏克蘭與巴基斯坦。而在航運檔案上,這些原油被标明是“伊拉克”生産的。
從直升機上機降登船的英軍
(圖源:twitter)
直布羅陀首席行政部長法比安·皮卡爾多表示,“有理由”相信這艘油輪的目的地是叙利亞巴尼亞斯煉油廠,而該煉油廠正是歐盟對叙利亞執行的制裁中的一部分。本次行動屬于“非法查封”。
直布羅陀首席行政部長法比安·皮卡爾多
然而,西班牙方面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根據《紐約時報》的披露,西班牙代理外長何塞普·博雷爾聲稱“西班牙知曉此次行動”,并表示英國此舉“是應美國要求”。不過,他并未透露更多細節。由于西班牙與英國在直布羅陀歸屬權上始終與英國有争議,在這種時刻仍然不忘給英國來上一記“背刺”。
在直布羅陀地區的主權上,英國與西班牙始終争議不斷
(圖源:太陽報)
美方對此的反應倒是十分直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于4日釋出推文,稱英國這次行動“是個好消息”,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們會繼續阻止德黑蘭與大馬士革之間的“非法交易”。
伊朗方面的反應相當迅速,伊朗外交部迅速緊急召見英國駐伊朗大使羅伯·馬凱爾,要求其解釋英方此次行動。伊朗方面表示,英國此番行動是“非法”的,歐盟的相關制裁并未經過聯合國的同意。英國的扣押屬于“海盜行為”。
登船檢查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2突擊隊員
(圖源:英國國防部)
而英方則重申了歐盟關于叙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制裁措施,對直布羅陀當地政府的行動表示了贊同。羅伯·馬凱爾還表示,此次行動不針對伊朗,而是針對叙利亞。這“無關貨物和船舶屬于哪一國家。”
“格蕾絲-1”号的航線
(圖源:tankertrackers)
根據船運網站tankertrackers的追蹤資訊,“格蕾絲-1”号于4月17日從阿巴丹出發,由于船隻過大,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是以“格蕾絲-1”号隻能繞行好望角,再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而根據油輪的水線深度推測,這艘油輪運載的也很有可能并非材料上宣稱的“原油”而是重油。不過巴尼亞斯煉油廠附近的水域過淺,想要運輸這些油料,必須要通過其他小型油輪轉運。
針對伊核問題,歐盟與伊朗始終争論不休
(圖源:pakistantoday)
歐盟對叙利亞的制裁始于2011年,但此前從未扣押過前往叙利亞的油輪。而本次行動又恰恰發生在伊朗宣布提高濃縮鈾産量,英國發出警告之後。這就不得不令人懷疑,英方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制裁叙利亞的旗号來“敲打”伊朗。而背後的主使者,極有可能就是美國。
(圖源:cnn)
由于去年5月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定,伊朗政府在美國“退群”一周年之際宣布将停止履行關于濃縮鈾儲量上限的協定。而60天的期限即将過去,伊朗總統魯哈尼再次表示,如果其他締約國不履行義務,為伊朗提供經濟上的支援,伊朗将會在7月7日停止履行對濃縮鈾豐度的限制。而歐盟國家則試圖說服伊朗繼續履約。
不過,盡管伊朗多次表示,隻要歐盟國家拿出誠意,伊朗随時可以重返伊核協定,但歐盟提供的援助相比美國的嚴厲制裁,實在是杯水車薪。
(圖源:中東觀察)
雖然從去年美國退出伊核協定起,美方就開始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但歐盟并未立即跟随美國,一同限制伊朗的原油出口。本次英方的行動則是一個危險的信号,即歐盟國家可能會聯合美國,通過制裁等措施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這一行動無疑加劇了沖突的激化。
(圖源:德黑蘭時報)
由于伊朗受到國際上的廣泛制裁,經濟收入主要依賴原油的出口,而叙利亞則是伊朗的重要“客戶”。如果這條貿易路線被切斷,伊朗的經濟無疑會雪上加霜。但在伊朗強硬的态度下,這樣的施壓又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