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二次元愛好者,或者偶爾閑逛一下宅舞圈,那麼肯定會知道有一首叫做《極樂淨土》的宅舞,正以不可思議的火爆程度席卷着國内以ab站為主的次文化視訊網站。該宅舞的原版自今年4月25日被上傳至b站宅舞區(國内主流次文化彈幕視訊網站)以來,截止9月份,已經擁有了高達300多萬的點選率,其衍生的模仿視訊(翻跳),mmd視訊(開放式3d動漫人物模組化舞蹈編輯器)、鬼畜視訊更是不計其數,其中點選量百萬級别以上的僅b站一家就有12首之多。更為恐怖的是,國内舞見(舞姬,泛指視訊網站中以翻跳為主的業餘舞蹈愛好者)的翻跳視訊在b戰舞蹈區前十排行榜上持續近五個月毫無衰減之象,後繼者更是無數,這貌似傳達了已經火了快大半年的《極樂淨土》很有可能還可以陪伴着大家渡過春節。

那麼究竟是誰?亦或是什麼原因?才讓一首宅舞有着如此大的魅力,伴随着《極樂淨土》成為現象級的宅舞ip,這個問題,同樣成為了許多人的疑惑不解。在有限的資料裡面,我們僅僅可以查詢到《極樂淨土》由日本主流以及次文化音樂方面樂曲組合garnidelia中的toku譜曲,該組合的舞見maria填詞,日本彈幕網站nico著名舞見—銀發娘miume編舞。 maria,銀發娘和另一位nico著名舞見仮面ライアー217三人一同演繹。說起maria,銀發娘和妮娜(仮面ライアー217國内的外号),如果是對宅舞圈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知道她們三人本身便代表了中日兩國舞見中的頂尖水準,其之前一同合作的原創宅舞lamb、girls、pink cat等曲目,一經上傳,便迅速在中日兩國次文化彈幕網站上引起騷動,各種翻跳,mmd視訊由其他投稿者絡繹不絕的上傳。歡快的曲樂,輕靈的編舞,讓許多愛好前衛次文化宅舞的年輕人一次次地在螢幕前循環播放,表示完全無法跳出來(次文化表達方式,意喻沉侵其中,無法自拔)。
盡管三人組合在中日宅舞圈中已然是神一般地位,但是《極樂淨土》較之之前曲目完全不是同一量級的火熱,甚至成為宅舞圈中前無古人的現象級ip,在其背後,如果我們深究起來,《極樂淨土》詞曲編舞中所蘊含的曆史文化成為了相當有說服力的一個理由。為什麼這麼說呢?看過視訊的人的或許會知道,在該樂曲的編舞中,有兩個舞段對于翻跳的業餘舞見來說是最難學的,一個是最早來源于拳王阿裡在拳擊擂台上的步法,後來逐漸在另一種舞蹈—鬼舞步中所改編完善的蝴蝶步,又稱阿裡滑步;而另一個則是來源于日本傳統文化花魁道中中的花魁遊街。相對于前者來說,一個合格的蝴蝶步其實隻要有着鬼舞步的基礎,還是比較容易學成的;後者花魁遊街(花魁步)則不然,即使在江戶時期的日本吉原花魁,要學好一個真正完美的花魁步,至少都要兩至三年時間,更别說隻是一個業餘翻跳的舞見了,這同時也讓評論區對許多翻跳舞見是否能跳好花魁步成為了衡量翻跳品質的重要标準。但是為什麼就說“花魁遊街”所代表《極樂淨土》背後的文化蘊含,讓其成為了血洗中日彈幕網站舞蹈區的最大理由,這事,我們還得從日本藝妓文化說起。
雖然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中結下了不世的仇怨,但是不容否認的是目前世界上和中國文化契合度最高,最為相似的就是日本文化,這期間的曆史原因,不必再累贅重複,想必大家都懂。是以就算是不怎麼了解日本史的人,對于鼎鼎大名的日本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三個名字應該不會太陌生。作為日本曆史上最著名的政變,本能寺一役改寫了日本曆史,豐臣秀吉取代織田信長成為織田政權的上司者,而後德川家康經由關原合戰崛起,并逐漸瓦解豐臣氏,最終于1603年建立德川幕府(江戶幕府),日本戰國時代接近尾聲,進入暫時的和平期。
從紛亂到安甯,從沙場裹屍到煙火笙歌,德川家康終結的不是戰國,而是一個時代對于百姓的懲戒。但是随着和平時代的來臨,一股來源于男權社會最深處的醜惡,開始逐漸在當時日本最繁榮的經濟政治中心—江戶,蔓延開來。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名叫做莊司甚内的商人,看到了色情業在日本蓬勃盎然的發展潛力,于是和當時的德川幕府商議,以竊聽和收集諜報為主,在江戶日本橋葺屋町設立了由政府承認的公開妓院區域—吉原。
如同我們所能想象的一樣,這裡繁花似錦,胭脂濃粉,無數藝妓在一個隻供兩人伸曲的格子裡接客,她們需要錢,更需要活着。這些從小被販賣到到這裡的小女孩,在踏入吉原之前,都有着迥然各異的緣由,在踏入吉原之後,卻已然相差無幾,跑不掉,更加躲不掉,成為男權社會最底層、最卑微的哺乳者。
百花盛宴,香粉撲鼻,自然便有花中之絕的花魁(也稱太夫)。在一群小姑娘中挑選出一位潛力極佳者,從小文、書、茶、棋、藝相授,待得出水芙蓉,沉魚落雁,自然便成為了花中極品,老闆的斂财之寶。為了彰顯花魁的特殊身份和高貴的地位,花魁并不需要如同其他遊女一般直接在格子裡接客。老闆會在他處設立一“楊屋”,客人若想一親芳澤,便需在“揚屋”中撒下重金,尋覓時機。千金而至,老闆自是顔開喜笑,一張“楊屋差紙”喚得花魁姗姗前往(有些大院會有多名花魁,有些卻隻有一名,花魁之中亦有等級區分)。
這個時候,便是我們之前所說的“花魁舞步”正式上演了,花魁通往楊屋的這條路就被稱之為“花魁道中”,隊伍的最前方是一名男子提着印有該花魁身份識别的專屬定紋燈籠,随之是拿着花魁日常用品的貼身丫頭(十歲上下),又名“秃”。而後才是腳踩五六寸高的木屐,身穿20公斤衣裳,踩着特定“内八文字”或“外八文字”步法的花魁,也正是《極樂淨土》中被譽為最為難學的“花魁步”。最後跟着幾位十餘歲卻保持處子之身的“新造”及數名保镖。
在日本,原先就有“花魁走路比牛車慢”的諺語,而這據說至少要練上兩三年的花魁舞步,其自身所攜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日本吉原文化,如今已然成為了江戶時代文化代表之一被東京文化節列為表演項目。事過境遷,花魁不再,但是關于那個時代曆史和文化的傳承,卻得到了更新的一種解釋。在宅舞《極樂淨土》中,跳着花魁舞步的maria,其服飾就有着鮮明的花魁裝和服更改痕迹。當然,關于花魁,關于吉原,其龐大的浮世繪并不是僅僅幾千字的文章便可以道盡的,其中繁華的白晝和夜幕下不為人知的黑暗,足足可以書寫整本江戶亂紀,本文亦隻涉足點滴,分析《極樂淨土》最後的文化曆史。
當然,如果你認為僅僅隻是一個“花魁道中”就足以讓其血洗次文化宅舞圈的話,我們再來看一看它的歌詞。
将嬌柔的蝴蝶勾引而出(似有似無的睥睨窺觎),一旦深陷其中,便無法脫身(既然想要尋歡作樂)。歡迎來到極樂淨土,歡聲歌唱,順從内心。讓我聽一聽你的身音,忘記時間,翩翩起舞。今晚我們一同狂熱的綻放,縱然是嬌嫩的花朵,終有一日凋謝,不如把握這一激情的夜晚,更加火熱的獻出你的愛—《極樂淨土》
正如之前所言,作為江戶時代的文化代表之一,日本從來不缺描寫花魁藝妓題材的影視歌曲,但類似《吉原哀歌》和《惡女花魁》等,皆是以負面憐憫為主旋律。而輕快怡然的《極樂淨土》顯然摒棄了那些老掉牙的情感雞湯,以佛教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世界為名,将這個躁動的時代以及次文化樂曲更加直白的呈現在目前二次元文化中,也許,這才是真正《極樂淨土》可以持續火爆的原因。
銀發娘的編舞功力自是不必說,但就以《極樂淨土》這種當代次元文化融合特色民族曆史為内涵的輕快節奏編曲和填詞來講,也就是我們稱為的二次元歌曲,已經成為現象級改編的《九九八十一難》、《千本櫻》和《權禦天下》,不同于三次元真人音樂,從當初港台大紅大紫的情感雞湯填詞到大陸亂象叢生所謂呈現古風的歌曲,他們對于曆史文化内涵的節奏把握,對于當代與古代之間文化的融合,顯然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自從體系,也更符合“宅"文化影響下的年輕人。這,或者也是其中的一個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