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恰逢建國70周年。本文要分享的不是大閘蟹的饞人美味,而是它的黑曆史。曾造成無數次重大農業災害,甚至有國破家亡,古人叫“蟹厄”。那麼,如此橫行不可一世的螃蟹,又是怎麼樣的被人們征服,發現它、折磨它和享用它的?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謹以此文奉送各位朋友,祝願大家開心快樂。

——大禹治水時的“夾人蟲”。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分布在如今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一帶的民工隊伍,在繁重的修河堤勞動中,飽受了螃蟹的傷害。白天勞動沒什麼,晚上睡覺不安生,成群結隊的螃蟹來駐地偷襲,把人夾得皮開肉破。民工們是以叫它夾人蟲。
從螃蟹的樣子可以看出,這家夥是多麼的橫行霸道,直着不走橫着走,醜陋、兇惡、霸道。晚上人們睡覺沒防備,就群起而攻之,當人體為大餐。
——有曆史記載時就有了“蟹厄”。
早在周代,《禮記·月令》就有明确記載:
孟秋行冬令.則陰氣大勝.介蟲敗谷.
“介蟲”指的螃蟹,“介蟲敗谷”指的螃蟹這時候長大成災,毀壞稻谷。
“蟹厄”記載最明确的,是《國語》裡的一件事。說是越王勾踐被吳國釋放的第七年,即公元前483年,适逢吳國“蟹厄”。越王問範蠡,現在吳國大災,螃蟹吃得水稻顆粒無收,來年的稻種都沒了。可以起兵消滅他嗎?
南宋高似孫在他的《松江蟹舍賦》裡說蟹厄的陣仗:
螃蟹勇鼓而喧集,齊奔而并驅,其多也如涿野之兵,其聚也如太原之俘。
唐《朝野佥載》記:“吳中蟹厄如蝗”。後有元《平江記事》補充:“平田皆滿,稻谷蕩盡”。
——曆代朝政對“蟹厄”都有補貼。
直到清朝,政府還在對蟹厄造成的農業災害,實行豁免錢糧的政策。光緒時期的《安東縣志》裡,就有:
天啟七年,河漲大水,蟹傷禾,蠲免錢糧。
這已經是1627年的事了,地點是如今的江蘇漣水縣。
——吃了。
我們從人們征服自然的曆史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類的強大不是武器,不是聰明,而是一張嘴。一言不合就吃了你,螃蟹就是,蝗蟲、小龍蝦、包括清道夫,都曾經是不可一世的害蟲,統統敗在人們口中。
最早的證據是《周禮》,王公吃飯有蟹醬。而且有确切産地,做醬的螃蟹來自青州,就是如今的渤海灣一帶。
其實最有正能量的是大禹治水的昆山巴城鎮隊伍。帶隊的頭領叫巴解,讓民工們在駐地外沿挖一道深溝,晚上搭便橋進去睡覺。這一夜果然安靜,沒有夾人蟲襲擊。早起看到溝裡落滿了螃蟹,再爬不出來。巴解令人燒開水,灌進去,隻見螃蟹很快變紅,誘人香氣彌漫開來。巴解順手撈起一隻,掰開見到裡面油膏鮮亮,正是香味來源。忍不住咬了一口,誰知竟然如此美味。于是,全體不約而同,大吃起來,飯都不要。就這樣連吃一段,把當地的夾人蟲吃得幾近絕迹。
——捉來賣錢。
唐朝就有了興盛的螃蟹經營,詩人唐彥謙的《蟹》就很傳神: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網取賽多,篾簍挑将水邊貨。縱橫連爪一尺長,秀凝鐵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見驚非常。買之最厭黃髯老,償價十錢尚嫌少。漫誇豐味過蝤蛑,尖臍猶勝團臍好。充盤煮熟堆琳琅,橙膏醬渫調堪嘗。一鬥擘開紅玉滿, 雙螯啰出瓊酥香。岸頭沽得泥封酒,細嚼頻斟弗停手。西風張翰苦思鲈,如斯豐味能知否?物之可愛尤可憎,嘗聞取刺于青蠅。無腸公子固稱美,弗使當道禁橫行。
上海地名叫“滬”,就與蟹戶有直接關系。古時松江一帶捕蟹,用的竹竿綁編的簸,信陽叫做“竹簸”,松江人叫做“滬”。秋天的夜晚,就用這家什一頭斜放到水裡,一頭挂着點亮的馬燈。螃蟹會迎亮而上了竹簸,蟹戶随手抓了。後來這個捕蟹的家什成了地名。
——提前捕殺。
蟹厄有兩大特點:一是成群量巨大;再是季節性很強。每到夏秋交集時候,長得半大不大,食量驚人,活力無限。是以成群出動,禍害水稻。唐朝白居易有首名詩,《重題别東樓》,有句“春雨星攢尋蟹火”,說的是浙江餘姚地區,每到清明期間,夜裡人人出動,手舉火把去田裡捕捉小螃蟹。這樣一來,螃蟹數量大減,就難以形成災害。
——培養鴨子作天敵。
至今廣州順德和江南喜愛稻田養鴨,就是古代抗蟹厄留下的習俗。
古人吃螃蟹,可謂吃出來文化,按編年史順序,分享幾個真人實事。
——現任大官做了賊。
晉朝有個大官,吏部郎,叫畢卓,極好酒與蟹。《晉書·畢卓傳》裡記有他的一句傳世名言:
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一次夜晚回家,聞到隔壁鄰家飄來新酒醇香,忍不住翻牆而入去偷酒。結果被主人發現,趁黑捆綁結實,扔到角落裡,留待天明送官。及至天亮一看,原來是吏部郎。趕緊的松綁置宴,道歉不盡。
——為了螃蟹到手,甘願寫詩換蟹。
古今第一吃貨蘇東坡,經常自我标榜:“性嗜蟹蛤”。有個慕他詩、字而不得的人,叫丁公默,想了個辦法,請他吃蟹,吃飽喝足還送兩大筐。蘇東坡何等明白人,立馬揮筆寫了一首詩,表示酬謝。詩名就是《丁公默送蝤蛑》: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一生隻為吃螃蟹。
有着戲劇理論始祖、中國莎士比亞之稱的李漁,不僅他自己,包括他的家人,認定這輩子隻為吃螃蟹而生。至于他學術上的輝煌成就,從來隻字不提,當成副業。他自己說,一年四季,秋季吃蟹,春夏冬季為吃蟹做準備。就像非洲平頭哥,一輩子不是幹架,就是在幹架的路上。在他著名的《閑情偶寄》一書裡,他說:
“予嗜此一生,每歲于蟹未出時,則儲錢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為名,即自呼其錢為‘買命錢’”。“自初出之日始,至告竣之日止,未嘗虛負一夕,缺陷一時。”
——吃不起蟹了,對着畫蟹下酒。
張大千的恩師,李瑞清,字、畫一絕。此人就一個愛好,極其嗜蟹,無蟹不能過。當時上海一個有名飯店“小有天”,角落裡有個固定位置,桌上永遠堆滿了蟹殼。他吃起來不知道滿足,每次百隻以上,人送外号“李百蟹”。一天沒錢買蟹,怎麼辦?萬般無奈,畫紙上畫了一群蟹,攤開桌面上,看一眼喝一口。很快被朋友知道,趕來飯店,叫來一桌螃蟹,還捎帶幾大筐活的。把他感動的無言以謝,送了蟹畫作答禮。
——首推《齊民要術》,螃蟹的烹饪經典:
九月内,取母蟹,母蟹臍大圓,竟腹下;公蟹狹而長。得則着水中,勿令傷損及死者。一宿則腹中淨。久則吐黃,吐黃則不好。先煮薄糖,糖,薄饧。着活蟹于冰糖甕中一宿。着蓼湯,和白鹽,特須極鹹。待冷,甕盛半汁,取糖中蟹内着鹽蓼汁中,便死,蓼宜少着,蓼多則爛。泥封。二十日,出之,舉蟹臍,着姜末,還複臍如初。内着坩甕中,百個各一器,以前鹽蓼汁澆之,令沒。密封,勿令漏氣,便成矣。特忌風裡,風則壞而不美也。
——還說李漁,不單是烹饪,簡直是窮究極裡。
●當點心待客:
凡食蟹者,隻合全其故體,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列之幾上,聽客自取自食。
●如此享用:
“先美其筐”、“胸騰數疊,疊疊皆脂;旁列衆倉,倉倉是肉”、“既盡其瓤,始及其足”、“二鳌更美,留以待終”。
●常備不懈:
命家人滌甕釀酒,以備糟之醉之之用。
他的家都成了螃蟹窩,泡蟹的酒叫“蟹釀”、甕叫“蟹甓”、幹活的小丫鬟叫“蟹奴”。
——當今吃貨的返璞歸真大法。
蔡瀾算是當今活得最值的人,不說各種美食,僅僅螃蟹,他都吃遍了全世界。此類報道很多,包括他自己都寫有多少本書。這裡分享他三件事:
●最難忘母親做的醉蟹。他說得清楚,膏蟹兩隻斬開,用一半醬油,一半鹽水,大把蒜頭,早泡晚吃。
●殺蟹絕活。殺蟹還講人道,不給螃蟹留痛苦。用筷子從第三、四隻腿中間插進去,直穿蟹心髒,螃蟹立死無痛苦。
●烹饪絕招。最妙的烹饪,把螃蟹殼朝下,粗鹽蓋住,焗熟。極其鮮美。
——淡水螃蟹有等級。
高曉松的外舅公,施今墨,一代名醫,中央第一代上司人的保健醫生。也是蟹迷,每到秋天吃蟹時,都要南下蘇州一帶行醫,隻為吃蟹。他對吃蟹的貢獻,是把螃蟹分了三六九等:
一等是湖蟹,陽澄湖、嘉興湖一級,邵伯湖,高郵湖為二級;二等是江蟹,蕪湖一級,九江二級;三等是河蟹,清水河一級,渾水河二級;四等溪蟹;五等溝蟹;六等海蟹。
——大閘蟹烹饪古法。
至今流傳太湖一帶的古老做法,大鍋寬水,太湖水,大火燒,水開放入綁緊的螃蟹。再開繼續煮8分鐘。期間把準備裝螃蟹的瓷盆烤熱,撈出螃蟹放裡面。然後螃蟹的熱度合着盤子的熱度,很快烤幹明水,吃時隻蘸姜醋,最是原滋原味。
——精緻的吃螃蟹,不是拿着就啃,要有成套餐具,叫做“蟹八件”:
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釺子、小匙。分别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
這還是明朝剛有的,後來發展到全套64件,能把蟹肉挑撥的一絲不剩,還蟹殼完整,擺成蝴蝶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