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投資11億元,建平潭海峽大橋,難度比港珠澳還大,意義多大?

中國投資11億元,建平潭海峽大橋,難度比港珠澳還大,意義多大?

圖為平潭海峽大橋

中國投資11億,建造了一座超級工程,難度令人不敢想象,有專家甚至斷言,這座大橋比建設港珠澳大橋還難,是真的嗎?它就是中國建設平潭海峽大橋,這座大橋連接配接福建省的兩個重要區域,那麼它的建成意義有多大呢?這不僅讓全世界認識到了中國基建實力,并且也為将來修建跨海峽大橋奠定了基礎。

中國投資11億元,建平潭海峽大橋,難度比港珠澳還大,意義多大?

圖為平潭海峽大橋全景

為了進行平潭海峽大橋的建設,中國工程團隊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來到建設地點撲面而來的海風就是第1個困難,由于狹管效應,即使是在非台風情況下,這一地區風力都有可能達到10級以上,這樣的陣風甚至對橋面的吊裝起到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是以工程團隊耗費三年時間打造出了國内起重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雙臂架起重船大橋海鷗号,依靠其強大性能,成功在該地區的大風下完成了橋梁的吊裝工作,極大加速了建設進度,此外橋梁上還增設了防風牆等設施,保證高鐵和汽車在經過大橋時不會受到大風的影響。大橋的鋼橫梁增加到80米,最長的甚至達到88米,這樣一來即可大量減少橋墩的數量,節省成本的同時,也能友善下方船隻通航,海鷗号也解決了桁梁重心順橋向不對稱,以及吊裝受風浪影響擺動較大的難題。

中國投資11億元,建平潭海峽大橋,難度比港珠澳還大,意義多大?

除了呼嘯于水面之上的狂風之外,暗藏于水下的基岩對橋梁的建設也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通常來說,在水上建設橋梁需要先向岩石當中打入基樁用于支撐橋墩,但當工程團隊試圖打下第1根基樁時,卻發現鋼管裝入打進岩床還不到一米,就因為擠壓而變形直接報廢,最終對岩石的測試結果顯示其硬度堪比鋼鐵,這可如何是好?富有創造性思維的中國團隊最終還是想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是利用海底掃描技術,摸清楚所在位置的海底狀況,然後再将若幹根長度合适的鋼管樁放到預定位置,接下來利用橫梁将這些鋼管焊接成一體,再用沖擊鑽穿過每根鋼管樁,在海底岩石當中鑽出深度為直徑1到2倍的樁孔,注入混凝土鉚樁,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類似闆凳的結構,這時再向外擴充為深水裸岩鑽孔施工平台,最後利用中鐵大橋局專門自主研發的世界最先進 kty5000液壓動力頭鑽機,将直徑4.5米的嵌岩樁打進海床,徹底征服了這片堅硬的岩石海底,打造出了堅實的橋墩基礎。

中國投資11億元,建平潭海峽大橋,難度比港珠澳還大,意義多大?

圖為建設中的大橋與大橋海鷗号起重船

在工程完工之後,曾經的海峽天塹變通途,福州到平潭的鐵路也就此開通,兩地之間的交通隻需30分鐘,徹底結束了中國第五大島不通鐵路的曆史,可以說這一工程能夠有效完善閩東北部的交通網絡,推動整個福建的發展和海峽兩岸的經濟社會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