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作者:貓爺的漁場

1971年6月30日清晨,中亞大草原上已是“陽光普照”。而此刻的蘇聯人民,正在期盼着他們的航天英雄回家,因為這一天,是蘇聯載人宇宙飛船“聯盟11号”降落地球的日子。

自六月下旬以來,莫斯科所有的電視台和廣播,幾乎每天都在播報聯盟11号上三位航天英雄的相關畫面和消息。他們的名字分别是:維克托·帕查耶夫,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格奧爾基·多勃羅沃利斯基。盡管他們的名字聽起來十分拗口(哪怕是對蘇聯人而言),但這完全沒有成為三人成為當時蘇聯“頂流”的阻礙。因為蘇聯共産黨和他們的人民知道——什麼樣的人,最值得尊敬和崇拜。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三人乘坐聯盟11号飛船進入太空,是為了完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太空任務”——與“空間站”完成對接,并進入空間站生活二十天(以上)。而這一切,都源于美蘇冷戰中的“太空競賽”。

“冷戰”中美蘇瘋狂的“軍備競賽”,大大推動了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别是在兩個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有一些可能直到今天我們都無法做到。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聯盟11号飛船的誕生,就是美蘇“太空競賽”下的産物。

1969年,美國先蘇聯一步,将人類的“腳印”留在了月球表面,實作了人類第一次登月。在美國已經捷足先登的情況下,蘇聯決定改變政策,尋找新的競争方向。1970年2月,蘇聯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發出訓示:要求航天工業建立并運作一個長期性的空間站。一年之後,蘇聯憑借強大的科研能力,就成功研制成功并發射了名為“禮炮1号”的空間站,接着,他們又追尋“禮炮1号”的腳步,相繼發射了聯盟10号和聯盟11号(飛船)。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1971年4月22日,聯盟10号成功發射。本來,蘇聯航空部門計劃的是讓聯盟10号與禮炮1号對接完成後,在太空停留二十天以上再回來。但不幸的是,聯盟10号最終雖然實作了對接,但裡面的航天員卻沒能進入太空站。在對接完成幾個小時後,兩個航天器發生了脫離。無奈,聯盟10号在繼續飛行了四十八小時後,回到了地球。

這樣一來,聯盟10号未完成的任務,就落到了聯盟11号的身上。不知是否是天意在暗示什麼,就在聯盟11号發射的前一周,宇航員庫巴索夫在體檢中發現了“肺病”。一開始,大家覺得隻換掉庫巴索夫就行,但考慮到宇航員之間密切的合作關系,臨時換上“新人”恐怕會有更大的風險。最終,聯盟11号中的宇航員被整組替換,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到那三位:帕察耶夫,沃爾科夫和多勃羅沃利斯基。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1971年6月6日(莫斯科時間),聯盟11号升空,人類又一次向太空發起挑戰。不過這次,他們成功了!從發射那一刻起,到6月7日早晨七點五十五分完成對接,三名宇航員離開地球表面還不到二十四個小時。三個小時後,三名宇航員完成了對飛船系統和氣密性的檢查,然後打開了艙門。宇航員帕察耶夫,成為了第一個進入空間站的人,接着,另外兩名宇航員也跟了進去。在空間站生活的那段時間裡,他們除了進行了一系列天文觀測之外,三人還開展了觀察失重狀态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以及一些醫學方面的實驗,獲得了很多珍貴資料和資料。而且在對接期間,他們還成功實施了兩次空間站軌道擡升工作。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就這樣,三人一直待到了6月29日,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并創造了人類在太空停留的最長記錄——23天18小時22分。

6月29日下午六點左右,三名宇航員“收拾好行李”,陸續回到了聯盟11号飛船上,并由沃爾科夫殿後,進行“收尾工作”。然而很快,沃爾科夫就發現了問題:在用艙門密封“聯盟11号”的傳回艙與軌道艙的聯系時,一個狀态燈始終無法熄滅,并訓示“密封錯誤”。焦急萬分的沃爾科夫請求總部給出下一步訓示。然後,沃爾科夫就被告知“在傳感器上放一張紙片”。在沃爾科夫照做了之後,傳感器立刻以為是艙門已經關閉,然後那個一直閃着的狀态燈也熄滅了。

下午六點三十分左右,聯盟11号與空間站脫離,他們在對空間站進行了拍照勘測後,便開啟了他們的回家之旅。

到了夜裡十點半左右,聯盟11号開始減速,軌道艙和服務艙也相繼分離。接下來,将由“傳回艙”載着三位航天英雄回到地球。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算正常,宇航員們并沒有遇到任何危險情況。很快,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從十點四十到十一點之間,地面控制中心多次試圖與傳回艙取得無線電聯系,結果都失敗了。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夜裡十一點零二分,飛船的降落傘準時打開,為降落做準備;十一點十七分,飛船輕輕地落到了地面,且沒有産生任何劇烈的碰撞和搖晃。可當搜救人員找到飛船(飛船降落後現場一定要有醫務人員),打開艙門之後卻發現:三人已經全部身亡!

接着,航天機構的上司們就收到了救援隊發回的資訊代碼:1-1-1。這串數字是當時蘇聯使用的一個代号系統,用從5~1來表示航天員的健康程度,其中,5代表狀态良好,“1”則代表着死亡。可以想見,當人們看到1-1-1的時候,是何等的震驚。

經屍檢顯示,三人全都出現了肺部出血和腦溢血的症狀,并從他們的血液中檢測到了高濃度的氮氣。看起來,這是一次因減壓引起的快速死亡。一個多月之後,蘇聯官方給出了此次航天災難的“事故原因”:原來,在着陸前三十分鐘,飛船在下降的同時,艙内氣壓迅速降低,導緻了宇航員的死亡。而氣壓迅速降低的原因,又是因為飛船的密封系統出現了故障,最終釀成了悲劇。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但這樣的說法顯然不夠詳細,也不夠“讓人信服”。直到兩年之後,蘇聯方面更加詳細的“陳述報告”才被公布出來:一個位于軌道艙和傳回艙之間的通氣閥門,在傳回地球的過程中被打開了(非人為)。又因為飛船上十幾處熱爆破裝置同時點火,爆破産生的“力”導緻艙内的“壓力平衡閥機械裝置”不再密封,以至于在某個時間段裡,三名宇航員是能夠聽到“漏氣”的聲音的。而帕察耶夫在降落中還曾試圖通過手動操作泵來維持“傳回艙”内的壓力。可一切都為時已晚,三人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聯盟11号的悲劇,使蘇聯航天部門立刻着手對“聯盟”系列飛船進行改進,用兩年多的時間設計出了第二代“聯盟”飛船,大大更新了飛船安全性能,同時将乘員數量從3人改為2人,并要求航天員在升空和傳回地球時必須穿着宇航服。而“禮炮一号”空間站,也由于事故調查和評估,再也沒有新的宇航員到訪過。後來,禮炮一号在運作了一百七十多天後,降落在了太平洋海域完成了“報廢”。

71年蘇聯飛船成功落地,3名宇航員意外死亡,返航途中發生了什麼

盡管從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開始,就注定了我們必将遇到無數困難與挫折。特别是聯盟11号的悲劇,讓人們看到,哪怕是最簡單的“降落過程”,也同樣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在宇航員走出艙門,出現在人們眼前之前,“航天之旅”就不能算作“成功”。

但人類文明的進步,不正是在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後,最終達到了今天的高度?是以,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和民族,隻有經曆“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才能“鑄就輝煌”。

參考文獻:

《這裡的夜晚靜悄悄——聯盟11号傳回艙悲劇》子衿

《英雄悲歌——"聯盟11号"的故事》呂殿軍

《國際空間站的前世今生》龔钴爾

《人類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号"空間站》韓志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