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作者:上觀新聞

“這次大概能回上海過年了。”聽得出,微信電話那頭的高康有點興奮,“如果真能不用隔離14天,那我情願吃一個月的素。”他開起玩笑。

這幾日頻傳好消息: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期望明年2月能夠與内地開展“較有規模”的通關。而就在一天前,國務院港澳辦已經表示,内地與香港正相向而行,“通關”工作正有序推進。

36歲的上海人高康是某在港中資企業員工,3年前被派到當地工作。原本他也不覺得這是外派,因為無論是公差還是休假,他一年基本能在兩地間來回四五次。但如今世道變了,疫情下來回一趟至少隔離28天,成本太高隻好作罷,用他的話說,被“關”在了香港。

春去秋來,在苦苦等待600多天後,高康如今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我們真是太想家了”

這段時間,隻要閑下來,高康就會在手機上刷刷“通關”的各種消息,“有的媒體說明年2月,有的消息說要到明年4月,最快說是今年12月就有限度通關。”這些難辨真假的消息,總能讓高康高興一陣子。可能是心有靈犀,更可能是思鄉心切,同在香港工作的妻子會把這類小道消息一條條轉給高康,然後問他“是真的嗎”。

“我們真是太想家了。”去年初疫情在内地出現時,高康一家三口都在香港,“當時我想(當年)6、7月(疫情)總能結束吧,那時3個人再回上海休假。”之後就是疫情綿綿無絕期,香港本地也經曆了4輪社群大規模傳播。

在兩地封關的一年多時間裡,高康全家就去年11月回過上海一次。用來回在酒店的28天隔離,換來在上海的5天自由。那次,高康與我約在虹橋綠地,“女兒想外公外婆,夫妻想爸爸媽媽,不回來快不行了。”高康看着遠處散步的妻女,幽幽地說。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在高康身邊,這種相思之苦還有很多:有的孩子在港讀書,一年多未見内地父母;情侶分居兩地,最後不得不以分手結束;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人,還沒見過在内地的父親。雖然網絡視訊可以讓天涯變成咫尺,但隔着螢幕的問候永遠不能取代面對面的關心。

還有,就是那些要靠聯通兩地“吃飯”的人。從去年年初“封關”開始,香港貿發局高層鐘永喜來回滬港間共3次,付出了20多次核酸測試及4個月隔離的成本。而更多的内地人或者香港人,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的時間成本,不得不減少或者結束在港或在内地業務。

這一年,高康身邊有3位朋友離開香港,多是因為香港公司内地業務萎縮而選擇離職。囿于特區政府的限聚令,朋友間都沒能吃飯送别。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甘蔗沒有兩頭甜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看到特區政府一次次延長隔離政策實施期,高康對通關已失去信心,甚至在盤算等合同期滿就辭去這份工作,帶着妻女回到上海,“那樣隻要最後再隔離一次”。

但如今,他看到了希望。一方面,香港已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本地“零感染”,如今隻有偶發的境外輸入病例。高康将之歸結于“香港人口罩戴得牢”。“這邊人口密度那麼大,時刻保持社交距離并不太現實。”高康注意到,他身邊的港人朋友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商場或在交通工具上,總是戴着口罩,即便到了用餐時間,也是匆匆吃完就迅速戴上。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态度為兩地通關做準備。從11月1日起,高康進香港政府機關辦事或者去街邊食肆用餐,都被要求用手機掃下門口顯眼處的“安心出行”二維碼。“這大概就相當于‘打卡’,當某地出現疑似病例後,醫療部門可以通過背景資料通知相關人員。”就在不久前,高康手機上收到一條消息,告知他由于一病例與他在某家咖啡店同時出現,建議他去做下核酸測試。

“聽說妮可·基德曼12月還要來香港拍戲?那她肯定要隔離了。”今年8月,這位女星因為得到豁免隔離而在香港滿街走,這讓高康窺見了當地寬松的豁免政策。而從本月中旬起,特區政府全面收緊豁免檢疫政策,将可豁免名單壓縮到最低限度,以此補上“外防輸入”的漏洞。

“對原本來去自由的人來說,影響肯定很大,他們或許就不來了。”但高康有自己的了解,甘蔗沒有兩頭甜,既然特區政府已經認定與内地通關是頭等大事,那麼自然要選擇向内地防疫标準對表看齊。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親戚之間也要走動

本月3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出席活動時表示,香港近月持續實作本地零确診,市民生活大緻恢複正常。

高康認同這一點。曾經對市民出行影響最大的“限聚令”,經過特區政府幾次松綁後,情況已大為寬松——如今所有參與者打過兩針疫苗,最多一桌可12人;打過一針,最多可6人一桌;沒打疫苗的,最多4人一桌且必須中間加隔闆。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他還發現,現在除了大家還認真戴口罩外,日常生活已和疫情前沒大差別了。前幾天過萬聖節,港島的街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上月24日,曾停辦的渣打香港馬拉松賽恢複舉行,這是疫情暴發以來,香港首個有公衆參與的大型體育賽事。

但是,細心的高康還是看到了社會的另一面。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周六不上班的人變多了。香港不實行法定雙休,周六可由用工企業靈活安排。疫情前,酒店、餐飲、零售等靠境外人流吃飯的行業一周要上6天班,如今這類機關多營業一天就多虧損一天,老闆們索性給大家放起了無薪假。

“有人甚至說,香港街面一半的店是給遊客開的。你去看看九龍海港城的奢侈品店,蕭條得很。”他還注意到,海洋公園早前公布去年度業績,因為疫情緻入場人數銳減,連續兩年淨虧損超11億港元。

明年2月能回家過年?在香港的上海人:一家三口已苦苦等待600多天

這或許就是香港的現實情況:有的人強烈呼籲政府盡快通關,但有些與内地聯系不大的人,對通關的要求并不強烈。高康除思鄉心切外,更有一種隐隐的擔心:且不去談巨大的經濟利益,即便是親戚之間,如果走動少了甚至一段時間不走動了,彼此的感情也會變淡。

好消息是,高康發現,香港最靠遊客吃飯的銅鑼灣地區,之前出現了大量的空鋪,如今随着疫情好轉又陸陸續續地租了出去。

春江水暖鴨先知。“老闆都在博一把能盡快通關。”高康很期待老闆們能賭對,這樣他也能愉快地回上海了。

欄目主編:洪俊傑 文字編輯:洪俊傑

來源:作者:洪俊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