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身患尿毒症,每隔一天就要到縣城透析治療,他自诩為“與時間賽跑的人”。體弱多病的熊勇用樂觀的心态挺直了腰身,2019年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殖山東“汶水”蘆花雞脫貧;2020年,熊勇被豐都縣評為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
晴天霹靂 80後帥哥身患尿毒症
1982年,熊勇出生在豐都縣三建鄉夜力坪村,自幼家境貧困,熊勇從小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熊勇22歲時,父親因哮喘病去世,留下一筆數額不小的外債。為了照顧家裡的母親和年邁的奶奶,熊勇決定創業,他用積攢多年的積蓄在村裡辦了個養牛場。
2012年5月的一天,正在幹活兒的熊勇突然感到頭暈惡心、嘔吐不止,繼而全身浮腫、意識模糊。在醫院,診斷結果讓他驚呆了:尿毒症。每個月七八千元的透析費用很快就讓這個家陷入了困境。

樂觀豁達的熊勇
為了給熊勇治病,老母親去餐館刷盤子,每個月的工資一分不少都寄給了他。退伍後剛上班的弟弟熊剛除了基本開支,每月工資也按時打到他的卡上。按照熊勇的身體狀況,需要一周透析三次。為了節省費用,熊勇一周隻透析兩次甚至一次。
2017年底,熊勇一家被列為夜力坪村“因病緻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政府為他安排了公益崗位。随着大病醫保報帳比例的不斷提高,熊勇去醫院透析的次數多了,身體狀況也有了好轉,他的創業夢更強烈了。
創業路上 扶貧幹部為他“開路”
考慮到養雞回本快,2018年底,熊勇用借來的錢買了400隻三黃雞雞苗。但由于缺乏養殖經驗,這些雞還未長大就全部死掉了。
夜力坪村的山林面積比較大,适合林下養雞。針對熊勇的實際情況,夜力坪村第一書記楊雲和駐村隊員決定把林下養雞作為他家幫扶的突破口。
2019年4月,扶貧幹部為熊勇“開路”,帶他去萬州實地考察和學習,幫助引進一千多隻蘆花雞。年底雞順利出欄,熊勇收入了“第一桶金”2萬餘元,他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嘗到了甜頭後,熊勇信心大增,他想擴大養殖規模。熊勇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的支援,幫扶熊勇進行蘆花雞規模化養殖。
與雞齊舞
2019年12月17日,在熊勇家的農家小院裡,人頭攢動,一場簽約儀式正在舉行,重慶市市場監管局聯系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到熊勇所在的夜力坪村建立蘆花雞産業扶貧聯合體,擴大蘆花雞養殖規模。
熊勇和附近幾戶村民,注冊成立了豐都縣欣星養殖專業合作社,熊勇為該合作社法人代表。熊勇成立合作社,簽訂蘆花雞代理協定,意味着他在脫貧緻富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好好活下去 活出生命的精彩
熊勇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弟弟熊剛。考慮到規模養雞,熊勇的身體情況,于是,熊剛回來和哥哥一起創業。
在夜力坪村海拔900米的山巅,兄弟倆一口氣搭建了3個标準化雞棚,把養殖規模擴大到一萬隻。一萬隻雞每天需要兩千斤玉米,兄弟倆用肩扛要跑20多趟,還要打成粉,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直播賣雞
累,但掩蓋不住内心的喜悅,熊勇說,他的這些雞,每天隻喂早上一次,其餘時間,雞都自己在山裡找吃的。由于吃得好,住得好,熊勇的蘆花雞養得很壯實精神。
2020年,一萬隻雞順利出欄,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通過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方式幫熊勇養的蘆花雞找銷路、簽銷售訂單。去年,熊勇養雞的純收入達20萬元。
熊勇的左手臂因長時間透析,血管突出明顯,看上去像“串珠”一樣。這幾年,他一直與命運對抗。熊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創業路上,一定會好好活下去,活出生命的精彩。”
記者 蔡昌懷 通訊員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