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邦德再次為情所困這一次赴死的不是邦女郎

當邦德再次為情所困這一次赴死的不是邦女郎
當邦德再次為情所困這一次赴死的不是邦女郎

◎張偉

丹尼爾·克雷格的007告别式仿佛宿命般一拖再拖。影片開拍前,先是本人不想出演,後導演因分歧退出,劇本被不斷改寫,配樂還中途換人,當一切終于告一段落,又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新冠疫情。就這樣,《007:無暇赴死》從2019年拖到2020年,再來三次延期,才在2021年這個秋天上映,應了片名那句“no time”。

出演最久的邦德人選

回想2005年,宣布克雷格作為007新任飾演者時,輿論嘩然,仿如昨日,如今他已出演該角色長達15年,堪稱影史第一。如果按數量計算,他以五部007電影排在羅傑·摩爾和肖恩·康納利之後。與邦德如此有緣的克雷格,确實需要一場“漫長的告别”,《無暇赴死》以163分鐘的長度成為史上最長的007電影。

告别之時,自然要回顧來路。《無暇赴死》上映前,紀錄電影《成為詹姆斯·邦德》适時推出,回顧了克雷格飾演邦德的光輝曆程,足見其影史分量。業界曾認為他不是做男主角的料,遑論飾演邦德,可他不但做到了,而且讓007取得了更高票房,并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從小演員一躍成為巨星的克雷格,如今片酬已達兩部電影一億美元的天價。但成就演員的同時,這一角色也在大量“索取”,受傷如家常便飯。克雷格在上一部拍完後就萌生退意,但一手挖掘他的制片人明确拒絕,因為故事還未講完。

的的确确,克雷格出演的007電影與以往不同,更像是一部高配劇集,每部情節不是完全獨立,而是彼此交織。這在提高觀影門檻的同時,也給了故事更大的完整性與複雜度。蕾雅·賽杜飾演的邦女郎居然在《幽靈黨》《無暇赴死》中連續出現,徹底打破了“鐵打的邦德,流水的邦女郎”的既有模式,證明女性不是陪襯的同時,也讓故事伏線千裡。是以,《無暇赴死》不隻是追求刺激的動作電影,更要當好劇集完結篇的重任。

克雷格受訪時表示,最後一次出演007“沒有遺憾”,影片最終讓邦德壯烈地為情而死,使其在007序列中有了獨特的地位。克雷格的007處女作《大戰皇家賭場》改編自詹姆斯·邦德系列第一本小說,堪稱007特工源起;如今《無暇赴死》又将其帶入死亡結局。丹尼爾·克雷格成為唯一一位将邦德“從生到死”完整呈現的演員,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終,也讓後來者難以超越。

名不副實的“最強反派”

克雷格的五部007電影有兩種風格,《大戰皇家賭場》《大破量子危機》拳拳到肉,一改人們對007紳士風度、科技傍身的固化印象,經典角色q甚至沒有出現。《大破量子危機》口碑失利後,接手導演薩姆·門德斯在扭轉局面的同時,也更改了劇情走向與電影設定。《大破天幕殺機》中,軍需官q終于現身,意味着邦德逐漸使用高科技武器,向007的經典要素靠攏。到了《無暇赴死》更是秀出不少裝備,包括真槍實彈的豪車座駕、威力強大的超級手表、能夠潛水的飛行工具等。

但裝備隻能錦上添花,不能成為影片的基石,《無暇赴死》的成功與否還要看劇情的鋪排和人物的塑造。可惜的是,奧斯卡影帝拉米·馬雷克所飾演的薩芬與“系列最強反派”的宣傳噱頭相差甚遠,完全是高開低走。前塵往事中驚悚面具造型讓人眼前一亮,幽靈黨聚會時巧妙除去異己讓人猝不及防,可就是這位敢與幽靈黨為敵的強大人物,在決戰中的表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在日俄争議島嶼建生化基地,用dna武器實作定點清除,因家族慘劇走上複仇之路……薩芬的反派設定中規中矩,甚至有推陳出新的可能,但所有幻想都随着高潮的垮掉而灰飛煙滅。戰鬥力低,下屬廢柴,早早上演用婦孺要挾的戲碼,卻又莫名其妙地将人放走,一切險境變成了惺惺作态,積累的緊張氣氛毀于虛假。

觀衆好像誤入主人公動機不明的三流文藝片。榻榻米上一身日式裝扮的薩芬,更顯身形瘦小、氣場不足,奇怪的是,除基地位置接近外,薩芬與日本并無淵源,或許因為導演凱瑞·福永是日本混血的關系,就将日本元素毫無必要地植入了,弄巧成拙。

無情特工為情赴死

《無暇赴死》中,高開低走的何止反派。影片開頭,邦德與女友回到初戀情人的埋骨地,兩人試圖忘掉過去卻都難以抽身,一個被幽靈黨追殺,一個被薩芬利用,這本是近乎完美的開局,首尾兩集前後呼應。可随着劇情發展,影片卻逐漸荒腔走闆。情節轉折與動作要素兼備,最後效果何以至此?在筆者看來,《無暇赴死》的節奏出了大問題。

163分鐘的長度本就考驗大衆忍耐力,要求導演有流暢的叙事水準和疊起的高潮設定。但影片節奏忽快忽慢、時松時緊,文戲方面,本應着力刻畫的一帶而過,可以減省的卻一再拖沓;動作方面,本應大顯身手的險境被輕松化解,可以精心設計的場面卻單調雷同,就連受到好評的邦女郎古巴打鬥也顯得過于生硬。《無暇赴死》的劇情多次反轉,但劇情爆點轉眼變成了劇情疑點,邦德與m産生嚴重沖突,卻又很快消弭;邦德與新任007彼此不合,又突然握手言歡。這都讓觀衆感到不明就裡,大大影響觀影體驗。

是邦德最後的結局救了這部電影。在時而享受、時而忍受的觀影尾聲,邦德被dna武器擊中成為攜帶者,該武器融合了女友的dna樣本,能夠殺死一切與她有血緣的生命。也就是說,隻要邦德再次見到女友和女兒,她們就會死于非命。

這個殘酷的現實而不是邪惡的反派擊倒了邦德。在解除基地防護罩後,在飛彈命中小島之前,他本有機會跳入海中、逃出生天,但邦德選擇了放棄。因為他清楚,如果生還,會難以抑制與家人見面的沖動,最終害了她們;而如果終生不見,與死亡又有何分别。于是,以無情特工著稱的007,最終死于情感。這個結局,有着難言的悲壯。

按照慣例,當邦德為情所困時,邦女郎必定死去,使他了無牽挂、重新出發。但如今死去的不是邦女郎,而是邦德本人。女兒的出現,更讓四海為家的特工擁有完整的家庭。這些能被大家接受,是因為克雷格15年來為邦德注入了常人的情感,不再隻是冷血機器。可惜家人見證邦德死亡時的情感表現與上司同僚對他的追思懷念都過于潦草,英雄落幕欠缺了幾分重量。

演職員名單結束後,“詹姆斯·邦德将會回歸”的宣言出現在大銀幕上。數十年的經典角色當然不會就此中斷,但克雷格版的邦德已經走入曆史。007不僅是一個代号,它是日不落帝國風光不再後僅存的雄性力量與國家名片;邦德系列也不僅是一套電影,它是所有特工片的前輩先驅與業界标杆。很快,世界就将聚焦下一任邦德的最終人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