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戴帽葉猴。
戴帽葉猴
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
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猴科,又稱熊氏帽葉猴、蕭氏葉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100~2400米的常綠闊葉林季雨林和半常綠森林中,國内主要分布于獨龍江中下遊。照片攝于獨龍江。
除獨龍江外,2017年西藏發現了一種戴帽葉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因兩者外形有明顯差異,是以也有學者建議将獨龍江戴帽葉猴命名為蕭氏葉猴(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
獨龍江戴帽葉猴幼體為橙黃色,非常可愛。成年期體長為50~72cm,身體呈銀灰色,手和足則為深灰色,尾巴顔色更深,腿呈淡灰色,面部皮膚為亮黑“包公色”,與周身的灰色皮毛形成極大的反差。因為狹窄而斜飛入鬓的黑色眉帶,以及腮邊的兩撮灰毛,将戴帽葉猴的臉打造成了巴掌大的“網紅臉”。
戴帽葉猴體毛長而稀疏,頂毛蓬松,沒有旋毛,冠頂色深,如同戴着一頂“小帽”,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此外,粗長而筆直的尾巴也極為鮮豔,尾長可達70~100cm,比身體還要略長。
戴帽葉猴為一雄多雌制,是群居動物,每群7~10餘隻不等,戴帽葉猴出生期3-7月,有群間差異。妊娠期200天左右。
有學者針對其時間配置設定進行觀察,發現戴帽葉猴覓食的時間占比最高,其次為休息和移動。不過,不同年齡的戴帽葉猴對時間的配置設定也不同。“嬰幼兒期”,它們移動和玩耍的時間最多,取食和休息的時間最少,部分時間被成年雌性或青年猴帶着。“青少年期”的移動和玩耍時間少于“嬰幼兒期”,多于成年個體,而休息時間也是介于兩者之間。
此外,研究者發現,戴帽葉猴取食的食物種類具有季節性差異,春季喜歡取食嫩葉、成熟葉和苔藓,冬季則喜歡取食成熟葉和葉柄,而夏秋兩季偏好于果實。這與食物的可獲得性有關。
另外苔藓也是戴帽葉猴重要的食物之一,學者李迎春認為這是因為很多苔藓植物具有抗菌效果,戴帽葉猴在取食苔藓類植物的同時,相應取食到一些黏土、鹽分及附生在苔藓上的無脊椎動物,是以,懸崖上的苔藓除了能給獨龍江戴帽葉猴提供一定的能量外,還可以提供微量元素、鹽分以及一些高蛋白物質的無脊椎動物。
因分布區域較狹窄與碎片化,目前,獨龍江戴帽葉猴種群數量僅有250~370隻左右,加之不喜人類幹擾,該物種還有待解之謎需要研究。
特别鳴謝: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李迎春對本文的指導!
彭建生,藏族,生态攝影師,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長期奔波于青藏高原與橫斷山區,緻力用鏡頭诠釋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連惠玲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