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東莞長安鎮組織開展“生态賦能 智造長安”茅洲河生态經濟長廊建設調研活動,向社會各界集中推介茅洲河生态經濟長廊、九大主題公園和“綠道之城”的建設理念。長安今年正式啟動“綠道之城”建設,将實施“通山達海、山水環城、平安彩廊、近水親園”四大工程,帶動全鎮近百公裡的綠道建設,形成“綠道”和“碧道”交相呼應的生态廊道,重塑城鎮山水格局,全面提升全鎮生态環境品質。
長安鎮“綠道之城”雛形已成
當天下午,長安鎮委書記葉孔新,鎮委副書記、鎮長覃春,鎮委委員羅成基、戴浩平,副鎮長孫就洪等鎮上司、相關部門和社群負責人以及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國家、省市主流新聞媒體負責人和記者參加調研活動。
活動現場,葉孔新向調研團一行集中介紹茅洲河生态經濟長廊、九大主題公園基本情況和綠道之城建設理念,并随後實地走訪了解gogo創意園、缤紛演藝公園、翠足童趣園、金粉花語公園、俊升廠等調研點的建設情況。
高品質規劃建設萬裡碧道是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去年,廣東省提出高水準規劃建設廣東萬裡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綠道”和“碧道”交相呼應的生态廊道,茅洲河被列為碧道工程的省級試點。
葉孔新介紹稱,長安鎮北靠蓮花山、南朝獅子洋、東依茅洲河、西臨磨碟河,擁有蓮花湖、五點梅水庫等大小8座天然或人工湖庫水體,具備生态文明“山水林田湖河”的基本元素,“可以說‘綠道之城’雛形已成,我們隻需用很少的投入,通過一系列的資源整合、優化,能有機會創造出一項造福全體百姓、造福子孫後代充滿意義的工程。”
基于現有的良好生态底色,長安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綠道之城”建設理念,通過整合提升、分步實施、将原來松散的各個“點”、“線”、“面”生态元素有機地串聯起來,按“通山達海、山水環城、平安彩廊、近水親園”四大工程全面鋪開綠道之城建設,形成“一環六水八廊多節點”的總體布局,達到“撥草現珠,串珠成鍊,多鍊成環,環環相扣,扣扣相通,通山達海”的成效,重塑城鎮山水格局,全面提升全鎮環境品質。
投資3億元賦能茅洲河,建設“綠道之城”連接配接莞深
茅洲河碧道建設維護,是長安鎮“綠道之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長安将投資3億元,全面提升茅洲河沿岸文化品質、景觀特色及經濟附加值,為茅洲河沿岸的發展賦能。
據葉孔新介紹,長安将着力在茅洲河沿岸打造三個特色:一是打造智造長廊,在茅洲河沿岸集聚一批優秀的智造企業,并以茅洲河工業文明展示館為龍頭,沿河打造一批科技體驗館、企業智能空間等,串聯成長安智造體驗帶;二是打造綠色長廊,結合“綠道之城”的戰略部署,推動茅洲河九大主題公園投入使用,形成依山畔水的生态文明觀光帶,推動生态文明成果為智造長安賦能;三是打造文明長廊,打造一批高品質的蓮花山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按照“n+1”模式進行規劃建設,即:n個特色空間,1套标準化的高品質便民設施,多角度展示長安公德心建設成果,形成現代都市文明體驗服務帶。
除此之外,長安将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把綠道、碧道、公園等生态資源要素串聯貫通,将帶動全鎮近百公裡的綠道之城建設,同時還将建構起一條連接配接大嶺山、虎門、長安、濱海灣新區乃至深圳地區的景觀廊道,進一步實作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關聯發展的經濟效益,這既是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展現,也是長安鎮全面融入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聚焦:茅洲河九大主題公園
茅洲河河岸景觀計劃投資共3億元,所有項目沿茅洲河岸建設,全長約12公裡,實施範圍是從防洪堤外至建成區建築物的空間,寬度7米至40多米不等,包括一條市政道路、兩側綠化以及雨污管網、路燈照明等配套設施,沿線還利用空地、閑置地建設九大主題園區,建設内容包括園林景觀、綠化、藝術雕塑等。
茅洲河九大主題公園包括:密林入口公園、gogo創意園、錦隆路入口景觀、星光活力公園、缤紛演藝公園、翠足童趣園、金粉花語公園、翠竹園、七彩門戶節點公園,占地總面積達131700平方米,其中五個公園内有建築物,建築物總面積達3971平方米。
展望:長安啟建“綠道之城”
今年,将先行實施蓮花湖綠道連接配接蓮花山東麓山腳和廣東省p2綠道、上角銅鼓山公園連接配接廈邊蛇山公園工程。此外,計劃三年内建設碧道21.4公裡,完善茅洲河碧道建設維護,推動茅洲河沿岸濱水景觀九大主題公園投入使用。
根據長安綠道之城總體規劃,計劃分近中遠三期分步實施,線路預計總長超過100公裡。近期城鎮風貌展示環總長約40公裡,中期生态景觀休閑環總長約10公裡,遠期人居環境整治環總長約55公裡。
采寫:南都記者 莫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