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再見吧少年》上映,給觀衆帶來了太多得笑與淚,赢得了不錯得票房和口碑。
演員譚凱也因為這部電影,再次步入觀衆得視線,他在劇中飾演一個用心良苦為兒子完成心願的爸爸。

太多人說譚凱是"劇火人不火"的典型代表,但他并不在乎。
這大概與他之前的人生經曆有關,用一句話可以概括譚凱的前半生,"不會演戲的廣告人不是真的好木匠"。
譚凱用他的生命軌迹告訴我們,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譚凱出身木匠家庭,卻從小對畫畫情有獨鐘,遵從本心,他在這條路上一直走的很穩當。
他似乎很有天賦,國中畢業輕而易舉地考上高中美術班,緊接着三年後又考上央戲舞台美術設計系。
畢業後譚凱更是一帆風順,隻用了幾年時間,就成為了著名的廣告設計師。
正值國内廣告行業飛速發展時期,在96年,29歲的他就已經年薪百萬了。
本以為人生會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但是,時間一久,他似乎不太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哪裡了。這條路十分順利穩當,但是他總覺得缺了些什麼,年輕的譚凱希望新的挑戰與嘗試。
就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2002年,命運饋贈的種子悄悄地發了芽。
他幫劇組的朋友送東西的時候,意外被電視劇《苦菜花》的導演看中,從此,這個出身木匠家庭的設計師,誤打誤撞地走上了演員之路。
誰都沒有想到,這條意外之路,他走得格外努力, 又格外成功。
這位歪打正着的演戲天才,有着英雄夢
優秀的人确實做什麼都會遊刃有餘,因為優秀對他而言已經成為一套做事的标準。
譚凱正是如此,幹一行,像一行。做設計師時,是年薪百萬的優秀設計師。當演員,他也是娛樂圈不可多得的好演員。
意外走上演員的路以後,譚凱塑造了很多打動人心的經典角色。《遍地英雄》中的反派角色日本士官,《錦衣衛》中正義凜然的校尉,還有血氣方剛的民國軍閥,意氣風發的創業老闆等等,不管是什麼角色,他都能将人物的性格消化打磨,和自己融為一體。
看他的戲,你會覺得他天生就是一個性格百變的多面體。
大多數人對他的角色最深的印象,是與胡歌合作的《神話》裡的項羽,他将一個英雄從意氣風發到窮途末路的完整一生刻畫得淋漓盡緻,讓所有觀衆在項羽自刎于烏江的時候真情實感的流下眼淚。
"看完《神話》之後很長時間,我都覺得譚凱就是一個戰士,一個英雄。"這是影評人對他最真實的贊揚。
譚凱是個有英雄情結的人,在演完項羽之後,他一直念念不忘,希望再演更多的英雄。
終于,在《遠大前程》中,他又一次實作了英雄夢。教頭沈達,是一個不折不扣、頂天立地的英雄。在上海亂世中,憑借一腔熱血,用生命保衛他的信仰。
譚凱在接受采訪時說道,這個角色的真誠是最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譚凱在這部戲裡面的表演十分出色,雖不是主角,卻比主角更抓人心。他用自己對角色的把握,把這個教頭身上的正義感和重情義淋漓盡緻地表現了出來。
他和張俪的感情戲也十分吸引眼球,不解風情的教頭與風情主動的小阿俏,實在是這部劇最有看點的沖突。
他的氣質很複雜,時而堅強,時而勇猛,時而逆反,時而脆弱。
對于一個演員來說,這種複雜的氣質,恰恰是他飾演角色最有力的武器。
譚凱與胡歌曾合作過多次,《神話》裡胡歌飾演的小川與譚凱飾演的西楚霸王項羽的友情感人至深,兩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之後,二人在《苦咖啡》裡再次合作。
譚凱曾經給胡歌寫過一篇部落格文章《年輕的派克先生》,譚凱在裡面較長的描述了他和胡歌相處的點滴,一起研究相機,一起研究機車,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深切友誼。
對于胡歌曾經的車禍事件,譚凱寫道:疤痕是上帝對一個男人最好的褒獎。
作為朋友,譚凱具有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能夠細膩地體會到他人内心的傷痕和落寞,并作出最大努力的安慰,也正是這種細膩與深情,能讓他更好地體會角色,塑造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這個看上去有些糙的山東漢子,卻有着很不同尋常的溫柔與善良。
他樂于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積極捐款捐物,擔任公益大使。值得一提的是,譚凱是國内第一位開始做無障礙電影的藝人,在2016年,譚凱為200多位盲人解讀了兩場無障礙電影,讓盲人也能感受到電影的藝術。
這麼溫柔又善良的男人,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宿。
他不愛炒桃色新聞,和同組的女演員之間都保持着君子距離,和娛樂圈女明星之間的交集似乎很少。
唯一可以和他有些糾葛的,大概是左小青了。他們在《苦咖啡》中飾演一對感情堅貞感人的情侶,譚凱在采訪時親口說道,劇中有一句感人的台詞"記住我,帶我走",是他覺得左小青對于最真實的表白。
《苦咖啡》上映後,譚凱和左小青演繹的虐戀打動了無數觀衆的心弦,大家都認為他們就是真實的情侶,因為這種感情太真切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将這段感情發展到熒幕之外。
1972年出生的譚凱,已經48歲了,如今的他,依然是單身漢,不知是否早已心有所屬,是以不願将就呢。
賈樟柯導演曾這樣評價:"譚凱的熒幕形象令人叫絕,硬漢氣質又混雜些文人細膩,他有獨特的氣質。"譚凱本人也和他的熒幕形象一樣,複雜又簡單,灑脫又可愛。
從木匠家庭走出來,成為廣告大師,又轉行當演員,幹一行,像一行。他是一位,站在英雄和藝術家之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