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一個光怪陸離的名利場,充斥着紙醉金迷與衆星捧月。在這裡,有人一夜爆紅,享受着萬千寵愛;也有人跌落神壇,體會着人情冷暖。然而,頻頻爆出的明星“巨嬰”行為,卻将這個圈子的另一面暴露在聚光燈下,不斷引發着廣泛的社會讨論和反思。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段關于蔡徐坤的視訊在網絡上瘋傳。視訊中,蔡徐坤一身精緻打扮,走到一棟大樓門口,卻并沒有伸手開門的意思,而是雙手插兜,保持着“酷炫”的姿勢,直到從業人員為他拉開門,他才邁着大步走了進去。
這段視訊一經曝光,便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質疑蔡徐坤耍大牌,缺乏基本的禮貌和尊重;也有人認為這隻是個别事件,不必過度解讀。然而,随着更多類似視訊的流出,蔡徐坤的“巨嬰”形象似乎越來越坐實。
在另一個視訊中,蔡徐坤的帽子被風吹落,他隻是象征性地伸手撈了一下,并沒有停下腳步或者回頭去撿,而是徑直走向保姆車,留下從業人員在後面為他收拾殘局。
還有一次,蔡徐坤站在即将關閉的電梯門前,依然沒有要伸手按住按鈕的意思,而是靜靜地等待着從業人員為他服務。直到從業人員上前幫忙,他才施施然地走了出去。
這些視訊的曝光,曾讓蔡徐坤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盡管粉絲們竭力為他辯解,稱這些隻是因為從業人員動作太快,或者門禁需要刷卡等原因,但網友們并不買賬。在他們看來,蔡徐坤一系列的行為,都透露出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仿佛享受他人的服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事實上,蔡徐坤的“巨嬰”行為并非個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明星被曝出類似的事件,這不禁讓人感歎:光鮮亮麗的娛樂圈,究竟隐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巨嬰”?
光鮮背後的“巨嬰”:娛樂圈的失衡現象
随着網際網路和粉絲經濟的興起,明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被放大在公衆視野中。然而,在聚光燈的背後,一些明星卻漸漸迷失了自我,在助理和粉絲的簇擁下,逐漸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
著名導演吳天明曾經爆料,張藝謀在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時,劇組裡的四個主要演員就帶了四十多個助理。這些助理的工作,就是将明星的生活起居安排得妥妥當當,事無巨細地照顧他們的飲食、穿着、出行等方方面面。
在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下,一些明星逐漸習慣了被“伺候”的生活,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喪失殆盡。
演員周冬雨曾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主動提出要給大家泡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任務,卻讓她手足無措。她先是不知道如何打開燒水壺,嘗試了幾次未果後,竟然直接拿剪刀撬開了壺蓋。接着,她又把茶葉直接倒進了燒水的壺裡,把泡茶變成了“煮茶”。這一系列的操作,讓在場的嘉賓們目瞪口呆,也讓觀衆們看到了明星“生活不能自理”的尴尬一面。
無獨有偶,演員袁姗姗也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過自己在家清理寵物污漬的經曆。當時,她的寵物狗在地毯上尿尿了,她想都沒想,直接就提來一桶水,劈頭蓋臉地潑在了地毯上。結果,地毯沒洗幹淨,整個客廳反而像是發了大水。
除了不會做家務,一些明星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令人擔憂。演員張雪迎在參加綜藝節目時,因為不會煮餃子,鬧出了不少笑話。她先是把冷凍餃子直接倒進了沒有水的鍋裡,然後又把滾燙的熱油倒進了垃圾桶,差點引發火災。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折射出的是娛樂圈“巨嬰”現象的普遍性。在助理和粉絲的過度保護下,一些明星逐漸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變成了一群生活在真空環境中的“巨嬰”。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明星不僅生活不能自理,還享受着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特權”服務,并将其視為理所當然。
演員劉濤曾在拍攝廣告期間,被拍到讓助理喂水漱口,然後直接把漱口水吐到了助理的手上。整個過程,劉濤都面不改色,仿佛這樣做再正常不過。
偶像歌手王一博,也曾在參加機車比賽時,讓助理舉着傘一路狂奔,為他遮擋陽光。即使助理已經累得氣喘籲籲,他也無動于衷,依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這種“特殊待遇”。
這些行為,無不展現出一些明星的傲慢和自私。他們将助理和從業人員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而不是獨立的個體,理所當然地享受着他們的服務,卻從未想過尊重他們的勞動和尊嚴。
從“巨嬰”到“榜樣”:尋找娛樂圈的平衡點
明星“巨嬰”現象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娛樂圈的畸形生态和價值觀扭曲。許多明星在成名之後,便逐漸迷失在名利場的虛幻泡沫中,忘記了作為公衆人物應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擔當。
他們将自己淩駕于普通人之上,享受着特權和優待,卻從未想過,這些特權的背後,是巨大的社會資源傾斜,以及無數普通人的默默付出。
值得慶幸的是,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迷失了自我。一些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始終保持着謙遜低調的作風,用實際行動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著名演員葛優,在圈内以低調和親民著稱。有一次,他參加活動結束後準備離開,主辦方為了顯示對他的重視,特意安排了幾名保安為他開路,營造出一副“萬人空巷”的場面。然而,葛優看到這一幕後,卻笑着制止了保安,并自嘲道:“不用這麼誇張,又沒有人認識我。”
葛優的這一舉動,與那些動辄前 呼後擁、排場十足的明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赢得了網友們的一緻好評。
演員吳京,也曾在公開場合怒斥過那些隻顧着拍攝明星、卻忽視了孩子安全的記者。當時,吳京在機場被一群記者圍堵,為了盡快離開,他加快了腳步。結果,一名記者在後退拍攝的過程中,差點撞到了一名路過的孩子。吳京見狀,立刻怒斥道:“看着孩子!你們啊!” 吳京的這一舉動,雖然看似沖動,卻展現出了一位公衆人物應有的責任感和擔當。
與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相比,那些沉浸在“巨嬰”世界裡的明星們,就顯得格外諷刺。他們自以為是,目空一切,卻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粉絲和社會大衆的價值觀。
演員王子文,曾在出席某商場活動時,被一群保安團團圍住,浩浩蕩蕩地穿過人群。然而,與她這“大陣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場幾乎沒有粉絲前來圍觀。 同樣,演員邢昭林也曾在出席活動時,被十幾名保镖圍得水洩不通。然而,現場除了從業人員,也幾乎看不到粉絲的身影。 這些明星的“過度保護”,與其說是為了自身安全,不如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将自己包裝成萬人迷的形象,卻忘記了,真正的明星,是靠實力和作品說話的。
正如演員宋丹丹所說:“雇幾個保镖誰都雇得起,但沒有粉絲會圍着你,不要裝,沒有意義。” 明星的價值,不在于排場的大小,而在于作品的影響力。如果隻顧着追求表面的浮華,而忽略了自身實力的提升和道德修養的塑造,最終隻會淪為時代的棄兒。
“德不配位”的警示:沒有與名氣比對的德行,終将被時代淘汰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明星不僅在生活中“巨嬰”,在工作中也缺乏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他們拿着高額的片酬,卻不好好演戲,敷衍了事,甚至依賴替身完成拍攝,将演員這個職業當成了謀取名利的工具。
演員張光北就曾爆料,自己曾與一位流量明星合作拍戲,結果從開拍到殺青,這位明星幾乎都是由替身完成的,本人隻在最後一天來補拍了70多場需要露臉的戲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敬業的演員,卻拿着高達百萬的片酬,實在令人唏噓。
對于這種現象,老藝術家陳道明曾痛心疾首地批評道:“演員,什麼苦不能吃?你就是幹這個的,你賣什麼慘啊?” 在陳道明看來,演員吃苦耐勞是理所應當的,不應該成為炫耀的資本。而那些動辄就賣慘、炒作的明星,顯然忘記了演員的初心和本分。
金星也曾在一檔節目中爆料,一位女明星在西北地區拍戲時,因為嫌棄當地水質不好,竟然要求劇組用礦泉水給她洗澡。不僅如此,她在洗完澡後,還要求更換其他品牌的礦泉水,理由是之前那個牌子的礦泉水已經被她用來洗澡了,她不能再喝了。 金星的爆料,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卻也揭露了娛樂圈中一些明星的奢靡生活和扭曲價值觀。他們拿着高額的片酬,卻不懂得珍惜資源,尊重他人,将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這些“德不配位”的明星,雖然憑借着流量和炒作,獲得了一時的名利,但最終隻會被觀衆和市場所抛棄。正如主持人謝楠所說:“流量大家都知道,來得快,去得也快,經常是月初有,月末就沒了。” 沒有實力和作品支撐的虛假繁榮,終究如空中樓閣,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重塑健康的行業生态:呼喚“德藝雙馨”的回歸
近年來,随着國家對娛樂圈亂象的整治力度不斷加大,“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等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行業生态正在逐漸走向健康和規範。然而,要從根本上杜絕“巨嬰”現象,還需要從業者進行深刻的反思,重塑職業價值觀,回歸演員的初心和本分。
“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觀衆和市場需要的是真正有實力、有道德、有擔當的優質偶像。那些隻會炒作、賣慘、耍大牌的明星,最終隻會被時代所淘汰。
劉德華、譚凱等老一輩藝術家,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劉德華在參加節目時,曾坦言自己在看到别人幫他系鞋帶時會感到尴尬,并堅持要自己來。演員譚凱也曾因為擔心自己過度依賴助理,而選擇辭退助理,自己打理生活和工作。他們的自律和自尊,值得所有明星學習。
外部的限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星自身的覺醒。明星作為公衆人物,擁有着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對粉絲和社會大衆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以,明星更應該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用實際行動樹立積極正面的社會形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星的成名,離不開粉絲和大衆的支援。如果明星忘記了初心,背離了道德,最終隻會失去人心,自取滅亡。希望未來的娛樂圈,能夠湧現出更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用優秀的作品和高尚的品格,引導社會風尚,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