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案例來說明多子女家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卯兔怪怪1
一個案例來說明多子女家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大家來看這個結構圖,a是一位女士,她也是一個來訪者。她是因為和自己女兒的關系比較惡劣。而她離了兩次婚,自己的前夫b1是沒有孩子的。和自己的現在的第二任前夫的離婚的時候是有一個女兒的。這個女兒也有一些歲數了,應該就是十周歲。正好是一個參與這個家庭決策的年齡。女士來訪者是原生家庭是有一個自己的弟弟。媽媽自己的媽媽和自己的爸爸是比較誇張的。媽媽的家裡頭有三個子女,她是排行老二。然後爸爸的家裡有六個子女的排行老三。而其中的他的爸爸是屬于那種一直被忽略掉的。自己為家裡多幹活兒,然後獲得肯定的個體,是以這個爸爸相對會重視别人對自己的評價成長起來的,但是還算好,他是一個公務員,是以做工作也是有條不紊。

而媽媽是屬于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的模型。就是大家知道老二這個角色是比較難受的一個角色就是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自己其實是最容易被忽略。同時也是特别難受的,因為弟弟更受寵一些。然後姐姐更被重視一些,自己也是有點匮乏的,兩個匮乏的人結合成一個家庭,大家就知道這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這問題媽媽是重複了重男輕女的一個過程,比較親弟弟。對女兒要求比較多,也苛刻。必須得不斷的做貢獻。爸爸對這個女孩兒也是沒有好臉色。就是說這個女孩兒在爸爸這兒也得不到安全和支援。a女士其實是很怪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有三個點,第一個點,就是他們生弟弟之前的事沒跟自己打招呼的,就是懷上以後她才知道這個事情,而且等媽媽肚子大起來的,其實她是被忽略的。這個忽略類似于他的媽媽和她的爸爸,但是她還是一個家庭的獨女,當時也被忽略了,這個其實是我一直了解不了的一個點。為什麼會被忽略?這種難道真的複刻這麼嚴重嗎?再往上的資訊是沒有的。再往上他的爺爺奶奶的資訊是不足的,是以在這裡就沒有分析了,一直解釋不了這個原因。

然後有個弟弟之後,注意力也都在弟弟上,家裡吃蘋果的時候,就是分蘋果的時候呢,肯定女孩兒沒分到多少,大多數的資源都給了弟弟。然後她那其實自卑感是很強的。這個女士其實很小就離開家了,結第一個婚的時候,她的目的就是趕緊離開這個家。因為在這個家裡第一不受重視,第二老受氣。而且自己的需要總被忽略。她着急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個家,她有怨氣,但是也不敢和家裡斷了關系,因為那斷了關系之後,可能連個依靠都沒了。但是因為着急嫁的

第一個丈夫是個不靠譜的人,是以在這個當中自己很受傷。這個女孩兒一直想依賴這個男士,但是這個男士最後還是提出離婚。把他看人家和他離的婚,就覺得她不合适。這女孩兒那就更難受,她的自卑感是很強的。是以當她到了這個也和自己的第二個丈夫結婚以後。生了懷了孩子,生出來以後是個女孩兒的時候,她是特别的不喜歡的。她覺得這個不好,自己想要一個兒子。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女兒在逐漸的長大的過程當中,她總是沒有好的臉色。而且她是匮乏的極為匮乏的。就不斷的在這找事兒讓自己的丈夫來滿足自己,然後自己經常的哭鬧。剛開始的女兒是要去哄她的,去哄她。也就是說,x這個女兒呢。是逐漸的做了親職化。就是她更像媽媽,那麼誰更像女兒呢?這個a更像女兒。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a越做越妖,越來越折騰。折騰的過程當中,但是回到她的原生家庭還是各種竭盡所能地支援弟弟。然後又痛苦的回來,痛苦的回來之後他的第二任丈夫也受不了了,就要和她離婚。離婚的時候呢,x女兒就想跟爸爸。她那很生氣,很生氣的過程中就和女兒吵起來了。

我們知道啊,這個女兒當時還應該是個八周歲啊,應該是個八周歲。是以這種情況下,這個女兒和她媽媽要吵起來,而且她女兒還扮演的是媽媽的一個角色。其實她還扮演了一個妻子的角色,就是照顧自己的爸爸這樣的一個角色。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a女士就覺得自己受不了了,,就開始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腕兒。然後就開始拔頭發,然後就是很癫狂的狀态。後來的稍微好一點。在她閨蜜的建議下,然後前來做咨訪。

在多子女的這個家庭當中啊,其實是一個複刻的過程。首先,am和af就是這個他的爸爸媽媽是被忽略的。就是在家族當中因為很多個孩子,自己的需求是被看不到的。他們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會訓練一種就是能夠看到别人需要的能力。他們其實也訓練出來了,能看到别人需要,就是去讨好别人,去獲得自己的資源。但是生下女孩子之後,媽媽家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結構。爸爸還好一點,爸爸隻是不願意參與到子女的養育當中來。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他們生出第二個弟弟,以後就多子女了,他們第一不尊重女兒,,因為從一開始就不重視女兒,是以連告知都沒有做到。

第二個點就是她的媽媽,一開始就和自己是有意見的,她想照顧媽媽的情緒。但是媽媽依然是不領情,最後更多地投入到弟弟,是以她覺得很難過。和爸爸的交往當中,爸爸不想去更多地參與,他可能更多的是要求她好好學習,除此之外的根本不理。我隻是給家裡拿一些錢而已,也看不到她的需要。這個女孩子自卑感很強的,自我價值感很低的,是以在家裡既愛又恨。因為這裡是自己的港灣,除了這個家,自己就沒有港灣了,也沒有其他人。因為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沒有交集,有那麼多孩子,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也不會照顧到他們隔代的這個子女的。這樣的一個家庭結構下她其實是很孤獨的,又需要這個家,但是這個家又在剝削着她又在忽視着她。

她那跟第一任丈夫結婚的純屬就是想離開這個家,結果離開之後,因為她選擇不到位,自己也有一些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還有年紀還小,就被他這個丈夫不要了,這個過程她很痛苦,就更加的沒有自信了。再找的時候,雖然找了一個自己的第二個丈夫是很保守的,但是第二任丈夫發覺她都沒有從原生家庭走出來。建立不了自己的現有家庭,同時她和女兒的關系很像她和她媽媽的關系。在這個過程當中呢,他的女兒扮演了一個媽媽的角色,同時呢,她的女兒x也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媽媽了。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她又是一個孤獨的,她一直求愛而不得,求肯定而不得。求關注而不得。

是以她就絕望了,就是我的人生怎麼這個樣子呢?其實這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多子女家庭養育的一個政策性的問題。就是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當中重男輕女。然後爸爸媽媽又是匮乏者。然後再到了女兒這兒複制了這個過程。女兒也複制了重男輕女。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各種情況讓她一犯錯誤再犯錯誤。而且最後對自己的女兒的極盡苛刻,就是各種要求,就是根本不是這個年齡孩子能夠滿足的。我們這裡就不展開了,有很多細緻的要求,學習上,生活上各方面都必須做到位,最後的女兒也不堪重負了。然後,和丈夫一直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清楚整個的結構。都是要這個女人那達不到目的,他對抗不了整個系統。

是以像這樣的一個女子,她又沒有自己特别強有力一個同伴關系,就是她沒有很厲害的閨蜜群,很能給她這些情感的一個閨蜜群,隻有極個别的幾個知心朋友。因為這樣自我價值感低,是以不願意和人交往,形成了負向循環,惡性循環。不斷的把這個女人逼到那個份兒上了。她雖然可惡,但是她也很可悲的整個系統給這個孩子造成了很難以去治愈的一個傷痛,我們隻能是盡量的緩解。是以大家清楚在這個個案當中,其實是很糾結的一個點就是這個女孩在系統當中一直是那個最被忽視和最不被重視的個體。

這些家風家訓潛移默化地,不停地傳承,可能上一帶有傳到了她的媽媽,她的爸爸身上,比如說他的媽媽就典型是個重男輕女的結構。姐姐妹妹,然後加一個老三就不再生了,隻要有了兒子就不生了。然後,他的媽媽傳到他這裡也是重男輕女,生了女兒之後,也不喜歡。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家庭的是一直在傳承一些東西的。而且不在他這一代,又産生了新的問題,離婚。相她他的女兒也要去面對這些問題。

今天的課程的内容就是這麼多,我們主要講了兩個大單元。第一個單元的就是要說明白。我們多子女家庭的養育。其實是孩子和家長都要面臨很多的變化,決策者是家長。我們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但不要被它羁絆住。這是我們這裡的一個。重點第二個大單元其實講到就是我們整個結構體系當中,對家風家訓的建設,對教育方式的一個改變,一旦多了一個孩子,你的教育方式必須對應調整,如果不調整就會有問題。一旦有了多個孩子的話,你的分蘋果的政策就必須複雜化,因為已經不像是獨生子,已經變成了多子女,而這就是家風本身了。

是以,大家要清楚,在最後一個個案當中,我們說明白了,如果在整個結構體系當中,我們不去重視這個内容的改進,不去做調整,還是按照這個結果,就會形成僵化的一個複制的模式不斷的一代一代往下傳,而且,對這個過程當中的一些孩子會造成一個很不好的影響。會形成系統性的一個悲劇。是以我們要明白,就是說我們有了多個孩子。最好對這幾個孩子都負責任一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别生那麼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