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痂病是柑橘上常見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新梢、葉片,适宜條件下易上果,引起早落或後期果面生癞,對果實産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據中國氣象網預測,未來一周南方各地将迎來連續降雨,但溫度卻較往年偏高,這種溫暖高濕的氣候環境,極有利于瘡痂病的爆發流行,各位果農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視,抓好謝花後至幼果期的關鍵防治節點,減少果品損傷。

庎藓型瘡痂病病葉:病斑小而密集,似庎藓;病葉卷曲畸形。
疣狀型瘡痂病病葉:病斑較獨立,後期一面凸起,一面凹陷,似牛角、漏鬥。
花期至幼果期感病:花瓣迅速掉落,幼果果面生褐色小斑,若感病較嚴重,亦會脫落。
庎藓型瘡痂病病果:果皮厚,果面密生木質化庎藓狀小斑,多是條狀或帶狀分布。
疣狀型瘡痂病病果:果面凹凸不平,病斑較大,凸起處多伴有木質化表征。
①瘡痂病病原菌為柑橘痂圓孢菌,以菌絲體在病葉、病梢、病果上越冬。
②翌年春季,氣溫15℃以上,濕度适宜時,可從原病斑上産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直接侵入新梢、嫩葉或幼果。
③由于病原細胞能分泌痂囊腔菌素,該化合物可使受害部位産生大量的活性氧、超氧化合物,導緻柑橘細胞快速死亡,是以瘡痂病發生侵染後潛育期較短,一般隻有3~10天。
④新斑産生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柑橘組織,輾轉危害柑橘夏梢和秋梢。
品種:橘類最易感病,譬如南豐蜜桔之類較為嚴重,柑類和柚類次之,甜橙類、金柑類較抗病;早熟品種發病較重。
組織老熟程度:瘡痂病通常隻侵染幼嫩組織,初生新梢、幼葉至展葉前、落花後的幼果等時期最易感病,随着組織老化,感病率會逐漸降低。
氣候條件:病原菌喜中溫高濕環境,在氣溫超過28℃時,通常不會發病,是以春梢至幼果期是全年發病最重的階段。
環境條件:密度大、通風不良、排水條件差的果園發病重,如水改田果園瘡痂病發生重于坡地。
①冬春徹底清園,剪除病枝、病葉,配合藥劑,降低病原基數。
②統一放梢,春梢展葉後及時噴施磷鉀源庫,來促其老熟,縮短危害期,同時春梢老熟後轉為功能葉片,也有利于穩果。
③藥劑防治重點掌握春芽萌動、謝花後、幼果期三個節點,可選擇赢極(75%肟菌·戊唑醇幹懸浮劑),保護+治療,兼防炭疽病、砂皮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且對花果較安全。此外,對于病梢應及時剪除,并集中處理,防止重複侵染,一般情況下,還可以加入代森錳鋅來預防病害,代森錳鋅在柑橘上使用較多,效果還不錯。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農業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