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趙梅 圖/新疆觀鳥會 提供)烏魯木齊冬天有哪些常見的冬候鳥?它們平時吃什麼?栖息在哪兒?近日,記者采訪新疆鳥類專家、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了解到,近年來,随着烏市生态環境日趨向好,市民環保意識提高,來烏市越冬的冬候鳥越來越多,目前,烏市冬候鳥的種類已增至40餘種以上,包括常見鳥烏鸫、大山雀、灰藍山雀,珍稀鳥大天鵝、疣鼻天鵝、長耳鸮、短耳鸮,還有北極“稀客”雪鹀、鐵爪鹀、白尾海雕等。
據馬鳴介紹,烏市這數十種冬候鳥主要來自新疆北部、中亞、俄羅斯、西伯利亞,每年秋冬季節,天氣轉冷時,它們陸續來到烏市周邊和市區越冬,來年春天,天氣轉暖,再陸續回到繁殖地“生兒育女”。
冬天,野外的食物匮乏,對衆多以昆蟲,植物、動物和魚類為食的鳥兒來說,原本是最難捱的季節。
然而,很多冬候鳥卻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加上烏市綠化面積的增加、生态環境的改善,這些候鳥在公園、濕地和湖泊都能找到需要的食物,比如:烏鸫、大山雀、灰藍山雀等,會在市區的綠化帶、公園和庭院裡尋找漿果、植物種子,灰藍山雀還會啄食蟲卵。燕雀、蒼頭燕雀會結伴遊蕩在郊區的農田、沙棗林裡,尋找植物果實和種子。黃鹀、紅背紅尾鸲等鳥會栖息在南山逆溫帶的灌木叢裡尋找植物種子和一些漿果,大天鵝和疣鼻天鵝等大型水鳥,會選擇烏拉泊水庫不封凍水域,尋找一些水生植物和藻類等食物來吃。而以雜食為主的寒鴉和秃鼻烏鴉,則會成群結隊地盤踞在市區周邊,或者在牛羊圈舍覓食。
冬天,很多候鳥雖然會換上“保暖”的冬羽,但是,它們仍然會尋找一些能遮風禦寒的地方栖息,像烏鸫等鳥,就會躲在城區的屋檐或煙囪裡越冬,寒鴉等鳥則會栖息在牲畜的圈舍,而長耳鸮等鳥會躲在樹洞裡。
目前,烏市周邊有280餘種鳥類,占新疆鳥類資源的58%,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黑鹳guàn、玉帶海雕、白尾海雕、金雕、胡兀鹫(wùjiù)、波斑鸨(bǎo)、大鸨;二級保護鳥類42種。這些鳥類資源均分布在烏市周邊的濕地、湖泊、森林、公園等地。
繼續閱讀:烏市這10種常見冬候鳥,你見過幾種?

攝影:北方老狼
1、大天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來烏魯木齊越冬的大天鵝逐年增多,根據這些大天鵝所戴環志顯示,這些大天鵝相當部分從蒙古國遷徙來,每年約幾十隻大天鵝聚集在烏拉泊水庫,以水庫中水草為生。
攝影:子韬
2、疣鼻天鵝:夏季分布在中國新疆阿勒泰、塔城、俄羅斯,近幾年,每年約有七、八隻來到烏拉泊水庫越冬。
3、大山雀:體型和麻雀相似,但形态比麻雀靈秀,外形也比麻雀“時髦”很多,臉部是黑白“彩妝”,身着黃黑分明拉鍊外套,咋一看,有點像走秀的時裝模特。夏季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阿勒泰,冬天會來烏市公園、苗圃地和開闊林帶越冬。
拍攝:梁勇
4、灰藍山雀:主要分布在中亞、中國新疆阿勒泰等地,冬天,會來到烏市越冬。喜歡栖息在有水、有沙棘、有果樹的區域,常見于烏市公園、林帶和周邊沙棘林。
5、歐亞鸲:身體大小和麻雀相似,羽毛褐色,喉部天藍色,俗稱知更鳥,是最早報曉的鳥兒,也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夏季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阿勒泰、俄羅斯等地,冬天來到烏市越冬,公園、林地和周邊森林、灌木叢都能見到它們。
攝影:梁勇
6、蒼頭燕雀:長相秀氣,羽毛鮮豔,斑紋美麗,雄雌鳥分别帶有藍、灰、褐、白、黃、黑、綠、紅八種顔色,夏季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區,冬天會來到烏市越冬。
攝影:徐康平
7、黑喉鸫:雄鳥背部灰褐色、喉部黑色、腹部白色,雌鳥周身灰褐色,頸部微白,夏季分布于阿勒泰地區,冬天來到烏市越冬,喜歡吃昆蟲,冬天以植物果實為食。
攝影:黑百靈
8、太平鳥:又稱黃連雀、十二黃(因其12根尾羽的尖端都為黃色而得名),屬于新疆的越冬候鳥,主要分布區在西伯利亞等地,每年的11月至12月,“遊蕩”到新疆各地越冬,包括烏市。待來年的3月至4月,從新疆相繼飛回繁殖地。
9、田鸫:體長約26厘米左右,背部和腰部栗褐色,下體微白,胸及兩脅有黑色縱紋。夏季栖息于阿勒泰,冬天來到烏市越冬,主要栖息在公園、濕地和水庫周邊,以植物種子為食。
10、黃鹀:雄鳥頭黃且略具灰綠色條紋,下體黃,胸側的栗色雜斑成胸帶。雌鳥與非繁殖期雄鳥相似但多具暗色縱紋且較少黃色,外側尾羽邊緣白色。夏天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冬天來到烏市南山越冬,主要采食植物果實。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