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自長江禁漁退捕以來,越來越多的珍稀物種開始出現,最近發現的鳤魚就是有力的例證。在2016年我國釋出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鳤魚就已被列為長江22種極危魚類之一,和長江鲥魚、中華鲟等名貴魚種并列。

自2017年以來,長江野生鳤魚抛頭露面的頻次開始增多,截止目前已有6次目擊。鳤魚學名為鳤,俗稱麥稈刁,曆史漁獲量相當豐富,與“長江三鮮”一樣曾形成可觀漁汛。按現在的苗頭來看,長江禁漁結束後,這一物種有望再迎繁榮。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長江刀魚數量見長

另一方面,長江中的外來物種也在趁着十年禁漁的“東風”大肆繁殖,對本土魚類構成了很大威脅。這些“外來戶”經過人為選拔,生長速度快、适應性強,且雜食性魚類居多,競争力比本土魚更勝一籌。在這當中,羅非魚是潛在危害最大的物種之一,養殖産量已跻身全國十強,如果能适應低溫,後果将不堪設想。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先後流經多種複雜地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魚類資源,堪稱一座天然“魚庫”。

在源頭金沙江,海拔高,氣溫低,适應低溫的裂腹魚和高原鳅在此繁衍;長江上遊的川江河段,峽谷深切,水流湍急,魚類以鮈亞科、鲃亞科、野鲮亞科等特有物種為主;而到了長江中下遊,水面寬闊,支流衆多,湖泊星羅棋布,氣候溫和濕潤,魚類組成複雜,以四大家魚、鳤、鳡、銅魚、鲶等為代表。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考慮到長江的地勢、水溫分布,羅非魚入侵的高風險區域是長江河口地區,其次是長江中下遊以及三峽庫區。實際的調查也顯示,羅非魚确實已經侵入長江中遊及下遊,來源多是養殖逃逸,發生洪水時池塘漫溢,養殖的羅非魚随之潛入長江。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在2005~2007年,中科院水産所對長江下遊外來物種進行調查時,發現長江下遊共有45種外來物種被人工養殖,羅非魚名列第一位,産量遙遙領先。事實上,羅非魚已成為長江流域養殖戶的熱門選項,誰也不敢保證今後棄養、放生的情況不會再發生,背後隐患不容小觑。

羅非魚原産自非洲東部,又叫“非洲鲫魚”,成魚體長可達20公分以上,背部有硬刺,食性雜,不挑食。我國最早于1957年引入不同品種的羅非魚,比如尼羅羅非魚、莫三鼻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等。如今,羅非魚已在國内“遍地開花”,北方的黃河流域也有養殖,總産量多達160萬噸。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令人擔憂的是羅非魚強悍的繁殖能力。在一個靜水池塘中,羅非魚隻需6個月時間就能自然繁殖,在海南等高溫地帶,性腺發育最短隻需3~4個月。一條體重200g的雌性羅非魚,産卵量可達1000~2000枚,特殊的口孵育幼方式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當自然水溫為20~30℃時,雄魚便開始在池塘的淤泥中修建巢穴,之後雌魚進窩配對,排出成熟的卵子并含在口腔内;同時,雄魚排出成熟的精子,随水流進入雌魚口腔内,使卵子受精。在整個孵化期間,受精卵都被雌魚含在口腔内,直至卵黃囊消失時幼魚才離開母體,整個過程隻需4~5天。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如果不加幹預,羅非魚的繁殖會持續進行,一年之内可繁殖好幾代,子子孫孫無窮盡。如果羅非魚過早、過度繁殖,更多的能量将被用于性腺發育,而非體重增長。對養殖戶而言,這不僅會導緻飼料浪費、出肉率降低,商品規格也是以參差不齊,大小不一,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為了限制羅非魚的繁殖,科學家另辟蹊徑,想出了“節育”的妙招——雜交培育出全雄羅非魚。全雄羅非魚比普通羅非魚生長更快,個體更大,更重要的是這種羅非魚的染色體有三對,喪失了繁殖能力。

近年來,育種專家再獲巨大突破,培育出超雄羅非魚,使得商品性大大提高,受到業内的強烈歡迎。然而,那些“流放”到自然水域中的普通羅非魚就不受“節育”限制了,隻要水溫适宜,就能一直繁殖,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羅非魚的“始祖”是莫三鼻克羅非魚,此魚是非洲坦噶尼喀湖的土著魚,是典型的小型熱帶魚。上個世紀初入我國時,羅非魚并不受待見,養的人也不多,民間甚至将其稱之為“垃圾魚”、“廉價魚”。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總體來看,羅非魚既有功又有過:一方面,羅非魚為我國創下了可觀的外彙,成為了搶占歐美市場的“硬票”,這一貢獻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野生羅非魚流入長江流域,生态危害也不能一筆帶過,二者應區分看待。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現在的問題是,三峽庫區已有野生羅非魚的蹤迹。早在2005年漁業資源調查中,三峽大壩上遊600多公裡的江段上就已産生多條羅非魚的捕獲資料,但當時并未引起重視。2006年春秋兩季,科考人員在長江上遊的攀枝花、宜賓、萬州等江段對外來物種摸底調查,羅非魚再次上榜。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三峽庫區的羅非魚應當引起重視,這一江段的水文情況特殊,可能成為羅非魚大量繁殖的高風險區域,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其一,三峽庫區的水溫相對适宜。2017年6月發表在《水利水電快報》上的一份調查顯示:三峽庫區在蓄水後,朱沱站、寸灘站、宜昌站等多個監測站點的水溫相對适宜,最低溫是1月份的11℃,最高溫為8月份的25℃。要知道,隻要水溫在10攝氏度以上,多數羅非魚就不會被凍死,在庫區記憶體活、繁殖的可能性很高。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其二,2003年蓄水後,三峽庫區的生态位嚴重空缺,為羅非魚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條件。據調查,三峽庫區有魚類108種,其中17種是特有魚類。蓄水後,庫區由流水變成緩水,天然江段變成半開放的人工水庫,洄遊性魚類被攔截在壩下無法繁殖。是以,庫區騰出了大量閑置生态位,這客觀上為羅非魚的“上位”提供了有利因素。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其三,羅非魚本身對低溫也具有适應能力。雖說10℃是羅非魚的“生命線”,但不少羅非魚品種的緻死低溫都要低于10℃。比如奧利亞羅非魚能在7.82℃的低溫下保持半數存活率;何金钊等學者發現,佛羅裡達的紅羅非魚在6.77℃能達到半數存活率。

10℃是防線!非洲鲫魚侵入三峽水庫,6個月可繁殖1代,會泛濫嗎?羅非魚侵入長江“魚庫”6個月就能繁殖,專家想出“節育”妙招三峽水庫受到威脅:10℃是最後“防線”?

其四,人工選育加快适應速度。目前羅非魚在北方無法正常越冬,但為了提高産量,業記憶體在提高羅非魚耐寒能力的需求,以便在北方大面積推廣。随着人工選育的進行,羅非魚适應低溫的能力會大大加快,更替速度将難以想象。對北方養殖業來說,這是個增産增收的大好事,但對長江乃至黃河的生态來說,耐寒的羅非魚也将成為更大的隐患。

對于羅非魚的入侵,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