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過去告訴現在,讓現在啟迪未來!

父母養育兒女含辛茹苦,沒齒難忘。
一代傳一代,光榮傳統記心懷。
青春歲月,你是否銘記在心懷?
劉指導員一席話,讓我一生受用。
小女經歲月洗禮,漸己成人,奮鬥吧!
追憶過去,恍然如昨。今年我還很年青。
二十年再相會,是否還能記的這一天?
豬年正初六運城下面了,豐年好大雪!
過去那些春節都是怎麼度過的
現在當爺爺了,很想給兒女和孫子們講講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因為,飽漢不知餓漢饑。特别是,如果我們這輩人不再大聲說出來,怕是以後後輩再難以得知。現在,也是到了該告訴你們的時候了。無論何等家國情懷,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傳承才是。
運城市地處中國中心,從全國地圖上看,便可一目了然。一隻大公雞,運城恰好是在心髒位置。舜禹最早選擇在這裡建都,是因為這裡沃野百裡,糧棉千頃。黃土地,黃河水造就這一方河東人鐘靈疏秀,人傑地靈。運城位處山西南部,也是整個華北的最南方。北方人的民風古樸善良,勤勞勇敢在這一方土地留下了無數傳奇。或許是代代相傳的緣故,運城人依然民風浩蕩,孝廉為上。從記事起,每年對過什麼節必不能忘,因為一到過節好處太多了。一是添置新衣服,小孩子那個不愛光鮮靓麗的好衣服?二是好吃的很多,不是逢年過節那有那麼多好吃的啊?三是每逢年節會走親戚,或是親戚上門送吃的,發壓歲錢,等等。是以一年扳着指頭數數,過了端午想六一(是我們半坡一個古廟會),過了六一想八月十五,過了八月十五想冬至,陽曆年,臘八,最愛的是過大年。一入臘月,就算着再過多少天家裡開始備年貨,好吃的就斷不了了。每年臘月十五之後,父親最先采購的必是一個大豬頭,豬下水,豬羊肉等,先煮上兩鍋然後做一大盆凍肉。那時候,豬羊肉每斤都在七丶八毛錢,雞蛋一塊錢可以買十三丶四個。然後買蓮菜,備花生米,蒸晉糕,煮元宵等。特别是每到臘月二十三、四,家裡便開始請我本家的大嫂,二嫂,二哥或是炸麻花能人來幫忙,煮上三、四十斤麻花,然後炸魚炸豆腐,忙的不亦樂乎。也就是從臘月二十三之後,基本上不再吃粗糧,基本上進入過年階段了。也就是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那時,我家裡備有四口大黑缸(又叫大翁),裡面存的大都是小麥。如果吃剩一口缸的小麥時,心裡多少不安,盼着再過三個月再把它填滿。那年月,吃是第一位的,沒糧吃人是活不下去的。好在我父親,外祖父都是鐵路勞工,父親從65年開始領每月固定工資72、5元,一直到79年退休。外祖父從60年退休費每月42、5元到71年12月。家中當時兄妹7人,生活不是很苦,但也較為艱難,每年玉米面高梁紅芙也要吃上大半年。每到過年父母和長輩發壓歲錢,喻指壓一壓,長一長。壓歲錢一般都是根據年令大小來發的,兄弟姐妹中我為長,是以我拿的最多。臘月二十九或者大年三十,運城人講究熬夜。熬夜就是守歲,看誰能熬的最長,誰就會福份最大。其實,一過了十二點就都熬不住了,一個個東倒西歪。院子裡籠的一堆旺火不能熄,時不時藝麻杆,黃豆苗和柏樹枝會炸響,鬧的睡意朦胧的我們老是一驚一乍的。淩晨天不亮,到處鞭炮齊鳴,最響的是那又高又亮的雙響炮。緊接着,吃餃子,拜年。先給爺爺奶奶和父母瞌頭,再向家族按資排輩叩拜,讨紅包。到中午,大魚大肉狠狠地吃,那時,恨不得吃一頓飽上三天。
一年年就這樣過,一輩輩就這樣走。到八、九十年代,經濟轉好,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年節過的越來越好了。人生一輩子,區區一百年,我們受的苦,下輩不曉得。今日作回憶,驚醒後代人。
2019.2.10. 文圖 趙壑[/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