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張越熙
美國東部時間10月28日,facebook宣布,公司名将更改為meta,股票代碼也将從“fb”改為“mvrs”,12月1日開始生效。facebook的更名再次帶火元宇宙概念。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小冰ceo李笛,他表示,在他看來元宇宙更多的是做空間,這個概念定義非常之大,換句話說,這個概念很懸,因為它“太能裝”了。
“元宇宙”概念源自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小說建構了一個真人可于其間生活、社交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共享虛拟世界。通俗地講,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人造空間,也可以了解為運用ar、vr、區塊鍊等技術,人為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希望我們的公司會被視為元宇宙公司,”紮克伯格闡述了其對元宇宙的願景,他認為這是facebook吸引年輕使用者的關鍵。“我們已經從桌面經過網絡走到手機,從文本經過照片到視訊,但這還不是終點。下一個平台和媒體将是更具沉浸感和具體化的網際網路,我們稱之為元宇宙。”
“元宇宙更多的是做空間。比如視覺呈現,貨币體系之類的。”在李笛看來,元宇宙是個非常大的概念。“這種概念對于産品技術團隊是有害的,因為它什麼都能裝,當你在産品設計和技術疊代的過程中,把你的定義定義為什麼都能裝的東西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去疊代出來的産品一定會失敗,因為它這也是元宇宙,那個也是元宇宙,我要是跟團隊說我們是做元宇宙團隊,那團隊做任何事情都是元宇宙。”
李笛舉例,假設元宇宙的定義是一個虛拟世界,那人們在這個虛拟世界裡面有一套新的身份,在這個新的虛拟世界裡面可以實作一對一的互動,群體的互動,并且人們可以從這個虛拟世界中獲得内容服務、知識,同時還将誕生一些基本的金融體系、支付體系。“假設以上是元宇宙的定義,那麼微信也可以被稱為是元宇宙,在微信上,人們有一套身份體系,基于這個身份體系交流。同時因為微信也衍生除了金融支付體系,但從這個角度講,好似缺少了vr和ar元素,那是不是說構成元宇宙的差別就僅限于是否可以實作vr和ar?”李笛總結,元宇宙概念在目前階段,仍然是一個很懸的概念,懸在範圍太大,能裝下太多東西。
而元宇宙的概念是否孕育着一些機遇?網際網路觀察家劉興亮則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網際網路4.0。“工業4.0之後,更猛的就是網際網路4.0了。”劉興亮認為,元宇宙的主要特點有五大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數字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融合、數字身份與現實身份的融合、數字資産與實物資産的融合。
同時,他針對元宇宙提出觀點,即元宇宙有四個層級:一是現實的元宇宙,像roblox已經明确自己是元宇宙,也已經上市得到大衆認同,且有400多億美元市值。這是當下的元宇宙;二是發展中的元宇宙,如vr和短視訊直播結合,虛拟數字人流行,ar和遊戲結合,或者爆款型vr大衆應用等;三是近未來元宇宙,即腦機接口、機器人基本成熟,成為互動接口;四是遠未來元宇宙,即數字永生,虛實完全相融。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