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者易折,衆則難摧。”要有效應對人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合作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當今世界,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安全問題是雙向的、關聯的,隻顧一個國家安全而罔顧其他國家安全,犧牲别國安全謀求自身的所謂絕對安全,不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終會贻害自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的責任。大國具備更多資源和手段,應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同時要支援和鼓勵其他國家特别是廣大開發中國家廣泛平等參與全球安全治理,大家共同發揮作用。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努力為各國人民創造持久的安全穩定環境。
——習近平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7年9月26日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覆巢”指被打翻的鳥巢,“卵”即鳥蛋。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傾覆的鳥巢下面還能有完好的蛋嗎?據書中記載,孔融因觸怒曹操而被判死刑,他的兩個兒子雖然隻有八九歲,卻也未能幸免。兩個孩子雖小,卻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料定自己必然會受株連,因而在孔融被捕時沒有表現出一點兒惶恐的樣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後被用來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現實社會中,人必然要與他人産生聯系,組成各種各樣的集體,小到家庭,大到國家。在同一個集體之中,個人之間互相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個人的興衰榮辱都有可能影響到與他相關的人。人與人之間既可能直接産生影響,也可能通過集體間接産生影響。一個人遇到危機、困難,往往會對他所處的整個集體造成影響,進而會影響到集體中的其他人。所謂“一舟之覆,無一物而不沉”。同處一個集體之中,每個人都要有風雨同舟、同舟共濟的覺悟。若是人人都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心态,對他人或集體的困難不聞不問,最終集體遭殃,個人也是難以幸免的。
人與人息息相關,國與國亦是唇齒相依。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70多億人口已然成為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某一國家、某一地區的興與衰、安與危、治與亂,都影響着所有國家的命運。是以,習近平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安全短闆都會導緻外部風險大量湧入,形成安全風險窪地;任何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又會外溢成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問題。各國可謂安危與共、唇齒相依,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而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來實作所謂的絕對安全”。各國隻有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才能實作全球的長治久安。為此,他建議各國要擯棄唯我獨尊、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等狹隘思維,樹立合作共赢的安全理念;要秉持正确義利觀,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
習近平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引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旨在強調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不是某一個國家的事,而是全球各國共同的權利與義務。他呼籲世界各國要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赢的旗幟,加強合作,共同建構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