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級英雄會死麼

作者:嶽冰

雖然不喜歡美國那些超級英雄的系列電影(諾蘭的《黑暗騎士》除外,據說它并不歸在超級英雄系列),也确實沒看過幾部,但是對于蜘蛛俠、蝙蝠俠、超人這些形象還是知道的。尤其是家裡有個十幾二十歲的孩子,這些超級英雄幾乎可以說是陪着他們長大的。關于超級英雄的世界,孩子們被普及了無數遍,卻還是經常分不清楚誰是誰,誰應該出現在哪個世界,更搞不清楚這些英雄怎麼就都在一起打仗了。

據說這些英雄在《複仇者聯盟3》中都死了,乍聽之下,心中莫名難過了一下,接着被告知有下集。漫威迷們的各種猜測,一定會讓他們複活的。我想也是,真正的英雄通常是會死的,超級英雄則是會死而複生的,不然怎麼稱得上超級二字?也是以突然想明白,為什麼我不太喜歡這一系列的電影了。

原來心中能記得住的銀幕英雄形象其實都英勇就義了——華萊士一句“freedom(自由)”成為經典,王成的一句“向我開炮”讓他雖死而永恒。什麼時候英雄開始死不了了呢?當然是變成了系列之後,好像是自《007》開始,詹姆斯·邦德開挂一樣地擁有十八般武藝,不僅能美女相伴,還總能化險為夷,最終出色完成任務。之後的《諜影重重》,用基本相似的一個路數造出一個特工伯恩。好在他們鬥的還都是地球人。在《星球大戰》系列那裡則開創了星際戰争,給英雄們換了個思路,拓展了生存空間,從此上天入地,打遍宇宙無敵手。與此同時,由漫畫又産生了一堆新的超級英雄,他們熱衷于“生長”出各項能超越人類終極速度和力量限制的能耐,幫我們這些弱弱的地球人打怪。

《海王》是又一部從超級英雄系列中衍生出的電影,故事實在簡單,喜愛打抱不平的人魚混血王子為了人類和魚類的和平,最終成為海洋領主,收獲了愛情也救了媽媽。又一個合家歡結局,隻是主角海王的性格并不很像一個英雄。大概從小受了欺負,長大專愛路見不平,除了管個閑事就愛喝個啤酒,至于權力責任,他沒啥興趣,就連成為英雄,也好像是因為“命定”,并不是自己有意識的選擇。半推半就之間,男主人公輕而易舉就拿到了象征權力的三叉戟,還得女王特意強調說大家需要的是英雄不是王,是以最終好好地當起了海底世界的英雄。盡管《海王》反套路痕迹明顯,“宮鬥”裡産生的英雄,卻依然看上去輕飄飄、甜膩膩。

倒是另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神奇女俠》值得一提。這裡的超級英雄們直接就是神了,但影片燃點卻并不在于這種“神”。把阻止戰争、拯救世界視為己任的女神行事簡單直接,盡管她的形象賣的是超級可夫妻設,但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卻是男主角駕機犧牲的橋段——正是以壯舉,才成就女神成為真正的超級英雄。英雄哪裡那麼容易來,英雄是從血淚中崛起的,英雄的超級能力不是天生或被編導賦予的,而是被痛苦、失敗、死亡和迷茫塑造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當下大銀幕上,幾個英雄能當得起沉甸甸的精神份量?英雄能不能失敗,超級英雄能不能死,慣于撒大團圓糖丸的電影商人們,恐怕依然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普遍意義上的英雄,自古以來都是舍身取義,無論成功或失敗,而失敗或獻身的英雄又尤為可貴。就像楚漢相争,心中總是偏向烏江自刎的霸王;魏蜀相抗,死于敵營的關羽最讓人肅然起敬;戊戌變法失敗,最令人心痛的當然是譚嗣同,而不是那些做一陣子激情狀便散去的同侪。(嶽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