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高歡一生的勁敵。
宇文泰來自六鎮之一的武川鎮,他為人大度,仗義疏财,喜歡結交英雄豪傑,十八歲時參加了六鎮起義,在葛榮手下任職。葛榮被爾朱榮打敗之後,他的人馬大多被爾朱榮收編,宇文泰由此加入了爾朱家族的隊伍。後來有人在關中西部聚衆作亂,北魏皇帝派大将賀拔嶽和爾朱天光前去平叛,宇文泰也跟着部隊去了關中。

經過多次戰鬥,他們打敗了叛軍,宇文泰因功升為征西将軍。這時高歡崛起了,與爾朱家族展開大戰。爾朱天光作為家族中的一員,自然要過去幫忙,他讓弟弟爾朱顯壽留守長安,自己帶兵去東部地區對付高歡,後來又叫留在關中的侯莫陳悅部隊去幫忙。
關中的另一個大将賀拔嶽則有不同的想法。
賀拔嶽對嚣張跋扈的爾朱家族很反感,他估計爾朱天光不是高歡的對手,不想讓侯莫陳悅的人馬白白去送死,想和他聯手對付留守長安的爾朱顯壽。
但是侯莫陳悅現在畢竟還是爾朱家族的部下,他怎麼會聽賀拔嶽的呢?
正在賀拔嶽一籌莫展之時,宇文泰想出來一個方法。宇文泰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侯莫陳悅的陣營并不是鐵闆一塊,侯莫陳悅不能服衆,宇文泰建議直接去侯莫陳悅的軍隊中遊說,把利害關系說清楚。賀拔嶽依計而行,果然留住了侯莫陳悅的人馬,他們一起打敗了爾朱顯壽。
這時候爾朱家族不僅失去了關中,在東部地區也被高歡擊潰,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在這之後,高歡和宇文泰還見過一面。
高歡正處于上升期,勢力不斷擴張,賀拔嶽特意派宇文泰過去拜訪,順便觀察一下高歡一方的情況。當時高歡已經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宇文泰比他小十一歲,隻是賀拔嶽的一個部下,高歡起初對他并不在意,隻是問了一些關于賀拔嶽的情況。沒想到宇文泰的口才很好,思路清晰,對答如流,讓高歡非常欣賞,,甚至想把他留為已用。宇文泰小心應對,才得以脫身,回到了關中。雖然冒了一些風險,但宇文泰此行還是有收獲的。
通過對高歡的觀察,宇文泰認定此人不會忠于北魏皇室,他之是以還沒篡位,是顧忌賀拔嶽這樣的強敵。是以宇文泰建議賀拔嶽盡快整合關中地區的勢力,對抗高歡。賀拔嶽覺得有道理,就暗中派人與北魏君主元修聯系,約好一起對付高歡。
這也是元修敢于和高歡叫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滲透是互相的。
賀拔嶽在找幫手對付高歡,高歡也在找幫手對付賀拔嶽,他找的人叫曹泥。
曹泥的地盤在靈州(今天的甯夏靈武一帶),距離賀拔嶽的地盤不遠,對于賀拔嶽有一定的威脅。聽說曹泥和高歡有來往,賀拔嶽知道他沒安什麼好心,準備約侯莫陳悅一起去攻打曹泥。行動之前,賀拔嶽特意派部下趙貴去問問宇文泰的意見。
宇文泰當時已經當上了夏州刺史,不在賀拔嶽的身邊,聽趙貴說了相關情況之後,宇文泰覺得賀拔嶽此舉不妥。他認為曹泥不足為懼,反倒是侯莫陳悅這個人反複無常,需要防備。賀拔嶽聽不進去,堅持要和侯莫陳悅結盟。人與人之間的一個重要差距,就是認知。
侯莫陳悅上次和賀拔嶽聯手就是被迫的,他從來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而且他這時已經和高歡的人有接觸,随時有可能對賀拔嶽也下黑手。
在識人這方面,賀拔嶽比宇文泰差遠了。
不久以後,宇文泰擔心的事發生了,侯莫陳悅趁賀拔嶽沒有防備,殺死了他。這樣一來,賀拔嶽的人馬群龍無首,需要找一個新的帶頭人。深謀遠慮的宇文泰給趙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議讓宇文泰來當首領,其他人也很佩服宇文泰,紛紛表示贊同。于是趙貴派使者前往夏州,請宇文泰過來統領部隊。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同時也可能有風險。有人就提醒宇文泰∶侯莫陳悅說不定已經吞并了賀拔嶽的人馬。言下之意這是個陷阱,不如暫時不去,觀望一下。
關鍵時刻,宇文泰看得很透徹。
他認為如果侯莫陳悅吞并了賀拔嶽的人馬,那他應該已經攻打平涼了,不會到現在還按兵不動。如果自己不迅速趕過去,等賀拔嶽部隊人心一散,局勢就難以挽回了。是以宇文泰帶上騎兵,火速前進。宇文泰的動作快,其他人的動作也不慢。
得知賀拔嶽已經死了,高歡第一時間派出手下侯景,讓他去把賀拔嶽的人馬拉攏過來。于是在路上,宇文泰和侯景遇上了。這兩位都是南北朝時期的風雲人物,不過宇文泰氣場更強。在得知了侯景的意圖之後,宇文泰冷冷地說∶"賀拔嶽雖然去世了,我宇文泰還在!"
宇文泰對賀拔嶽部隊的影響力非比尋常,看他态度這麼強硬,侯景估計自己完成不了任務,灰溜溜地跑了回去。不久之後,宇文泰抵達目的地,接管了賀拔嶽的人馬。賀拔嶽這一死,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本來北魏君主元修已經和賀拔嶽約定好,雙方一起攻打侯景,結果賀拔嶽突然被殺,他的人馬還能不能過來幫忙就成了未知數。
元修此時要和高歡開戰了,他急需幫手,得知宇文泰取代了賀拔嶽,他馬上派人去聯系宇文泰,請他帶兵過來。但是宇文泰和賀拔嶽不同,他考慮問題更全面,在決定幫别人之前,,他需要先考慮一下己方的處境。這時侯莫陳悅已經站在了高歡那一邊,他的人馬駐守在水洛,高歡的部分軍隊也逼近關中,宇文泰需要小心應對多方敵人。是以宇文泰沒有急着趕去元修那裡,而是暫時按兵不動。
宇文泰的選擇是正确的,侯莫陳悅正準備要對他下手。
殺死賀拔嶽之後,侯莫陳悅一直怕宇文泰來找自己報仇,是以他這一次主動出招,僞造了一份诏令交給秦州刺史萬俟普撥。诏令的内容是∶要求萬俟普撥和侯莫陳悅結盟。
萬俟普撥覺得這诏令有蹊跷,這擺明是讓他和侯莫陳悅聯手對付宇文泰。他不想被人家當槍使,就把這個可疑的诏令交給了宇文泰,以示誠意。這下子,宇文泰和侯莫陳悅算是撕破了臉,宇文泰決定和侯莫陳悅算算總賬。他把部下們聚集起來,當衆表示要攻打侯莫陳悅。部下們曾經追随過賀拔嶽,聽說現在要去為他報仇,都非常積極。宇文泰很快帶兵出發。
宇文泰的部隊紀律嚴明,進軍路上不騷擾老百姓,而且他們上下一心,要為賀拔嶽報仇。侯莫陳悅沒有堅定的作戰意志,他自己就是一個殺害過盟友的人,對自己的身邊人也不信任,整個隊伍軍心渙散。
一方是衆志成城,另一方是互相猜忌,還沒交手,宇文泰就已經勝了幾分。
在這種情況下,侯莫陳悅不敢帶人和對手硬拼,他讓部分士兵留守水洛,自己率軍退到了略陽。
宇文泰抵達水洛之後,馬上派兵把這裡團團包圍,守軍孤立無援,很快投降,宇文泰大軍接着逼近侯莫陳悅所在的略陽。看到對方攻勢這麼猛,侯莫陳悅怕了,問手下們該怎麼辦。他的将士們都認為打不過對方,隻能逃跑。有這樣的士氣,想不敗都難。
不久之後,宇文泰帶兵殺到,侯莫陳悅硬着頭皮領兵出戰。結果剛一交手,侯莫陳悅一方就被打得丢盔棄甲,侯莫陳悅本人趁亂逃走。
可惜,連他的逃跑路線都被宇文泰猜到了。
宇文泰分析∶侯莫陳悅之前和占據靈州的曹泥結盟,他應該會逃往靈州。是以他讓人往靈州方向追擊,果然抓到了侯莫陳悅。
打敗侯莫陳悅之後,宇文泰得到了大量戰利品,但他分文未取,全部分給了将士們。
懂得分享,别人才會願意幫助你。
之後又經過一系列戰鬥,宇文泰基本統一了關中,成了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