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内陸水體和沼澤中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作者:三江源國家公園

中國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21日在北京釋出《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顯示,556種繁殖期鳥類中,50%的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特别是内陸水體和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下降明顯。

中國内陸水體和沼澤中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資料圖:一群斑頭雁在湖邊飛翔。中新社發 趙凜松 攝

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徐海根21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是生态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生境破壞、環境污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多樣性下降。

據介紹,對2011—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表明,556種鳥類中,50%的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其中内陸水體和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觀測表明,部分濱海濕地,由于填海造地、旅遊開發、道路建設等人類活動,遭到破壞,越冬水鳥多樣性顯著下降。一些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繁殖期、越冬期的分布區域以及水鳥集中分布區域未被納入保護範圍,存在較大保護空缺。

報告顯示,近三分之一觀測樣區的蝴蝶多樣性受到旅遊開發的威脅。一些處于食物鍊頂級的哺乳動物,生存狀況沒有得到改善。金錢豹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中部和南部各個地區,本次觀測僅在四川貢嘎山、格西溝、陝西子午嶺和雲南南滾河發現該物種,東部地區均未發現金錢豹的蹤迹。偷獵現象在一些保護區内時有發生,在雲南多個樣區,拍攝到居民持槍偷獵、安放鐵夾和石闆陷阱等違法活動。

報告認為,随着城鎮化和工業化程序的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沖突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一旦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沖突,往往以犧牲生物多樣性為代價推動經濟發展。建議把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提高全民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體系和機制體制。完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加強濕地的保護。

自2011年起,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組織相關科研院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等,開展生物多樣性試點觀測。截至2017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共建立648個觀測樣區,設定樣線和樣點萬餘個,初步形成了覆寫各生物地理區域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