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貴州頻道
王曉燕。郭楠焜 攝
“創新就是不斷地突破極限,不斷地解決問題。”每當談到“創新”二字,貴州送變電設計研究院“黔心智造創新工作室”負責人王曉燕總是信心滿滿,“越是别人不敢觸碰的或者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由我們這個團隊來解決。”
作為貴州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引進的專家型人才,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國家注冊電氣工程師、正進階工程師,王曉燕在發電廠、變電站和新能源電氣領域有着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今年3月入職以來,小到一個檔案撰寫,大到專業技術問題解決,她都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的态度全力以赴,始終堅守着一名共産黨員的那份初心,踐行着“忠誠可靠、攻堅克難、用我必勝、舍家為業”的“黔送鐵軍”精神。
在王曉燕的辦公桌上,十幾本厚厚的技術規範,已被她翻得“飽經風霜”。她不但自己帶頭工作不息,學習不止,而且還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人,鼓勵設計研究院年輕同僚學習、考注冊證。王曉燕深信一句話:“要當尖子,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學習。學習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接到每項設計任務,王曉燕都會全心投入,始終以共産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一直秉持着做事缜密、踏實的工作态度,不斷磨砺自己。上班時間,手機鈴聲此起彼伏,業主的要求、現場的問題、廠家的咨詢、分包方的協調,各種事情絡繹不絕,她把這些都戲稱為“怪獸”。她的大腦就像一台高效的多任務處理系統,在不同的業主、不同的工程、不同的場景中切換自如;她就像有無數雙手,對各處冒出的“怪獸”露頭就打,又快又準。“工作時間,她基本上都在協調、處理各種技術問題。哪兒有難題,她就放下手頭的事情,耐心地幫大家解決問題。每次都是快下班了,她才能安心埋頭寫報告、改方案、出圖樣。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卻沒有聽到她一句怨言。”提到王曉燕,設計研究院的同僚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于是,王曉燕發明了“頭尾黃金兩小時”工作法,就是“早到一小時、晚走一小時”。每天上班,她都是早到一小時,在這段時間裡集中精力處理當天最重要的事,梳理一天的工作安排。下班晚走的這一小時,她可以總結一下一天的工作情況,更好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工作雖然苦累,但為了公司的榮譽,為了個人的榮譽,我們必須努力!要有像玩打怪遊戲一樣的心态,才能對付這麼多千奇百怪的問題。用進取心工作,用平常心生活,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真正實作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王曉燕笑着說。她的話,她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鼓舞着身邊的同僚們,也伴着她在打“怪”路上一路前行。
金沙110千伏化覺變輸變電建立工程、威甯結裡35千伏變電站增容工程等“一礦一策”項目,是當地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關鍵。工程開工建設前,王曉燕深知其重要性,下定決心必須高質高效完成“一礦一策”項目設計。在她的帶動下,設計研究院全體人員攻堅克難,目前這一批項目已按期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在赤水市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送出工程現場,在智能變電站工程設計優化中,在金元光伏升壓站的投标任務中,王曉燕都沖鋒在前,毫無保留,用自己豐富的工程經驗,帶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
2020年8月,貴州送變電設計研究院“黔心智造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該工作室是針對解決輸變電設計、施工、管理中方面的問題,為提高設計專業水準而成立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後,一直秉承着“融智創新、綠色電力、服務生産、實用高效”的工作方針,以務實、探索、引領為創新宗旨,通過搭建學習創新的平台,加強對技術人員的教育訓練及技術交流活動,提升創新意識,形成創新的方式方法。《設計項目管理平台開發與應用》是王曉燕牽頭策劃實施的項目,也是她準備着力打的又一“怪獸”。該項目通過設計項目管理平台的開發應用,将大大提升設計研究院項目管理和知識管理水準,以适應市場競争需要。目前,該項目即将在公司統一的管理平台下開發應用。(耿建光 郭楠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