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12月2日,2017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暨創業邦年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桔子水晶創始人、ceo吳海發表了名為《who kisses whose ass——論投資者和創業者關系》的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吳海說,希望大家能做成一件事情,做不成也沒關系,從頭再來,至少等你老的時候能夠說,老子做過了,總比沒做過強。
“善敗者不亡”,認真研習失敗,離成功會更近。創業邦關注連續創業者,希望下一次,你更完美。本文系「創業敗局」原創欄目第 8 篇報道。
“我現在可開心了,我發現一扇門關上了,突然開了很多扇窗戶。”時隔9個月,吳海對賣掉桔子水晶,顯然已經釋懷。
如今,他不僅在華住集團擔任資深副總裁,負責中高端品牌政策等方面的管理,做一些投資,還有了很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及6個月和3歲多的兩個兒子。
但曾經的傷感還記憶猶新。今年2月,華住以36.5億元人民币高價收購了桔子水晶酒店100%的股權,被賣時,桔子水晶的入住率達到90%以上。平均每年323天處于客滿的狀态。
那時候,吳海着實郁悶了一陣子,不僅在賣掉的當晚發表了一篇《其實我隻是個代孕媽媽》的文章,迅速刷屏,傾訴了自己的不舍和委屈。
過程請滑動檢視這個小框框
今年8月,他還因為心情不好,喝斷片了,在北京的馬路邊兒睡了一夜,磕掉了兩顆牙。
如今回想起來,吳海說,桔子水晶的确在幾個關鍵節點做錯了,“當時應該做加盟店,我堅持不做,如果做了的話,肯定價值100億了”,錯過的還有上市,早在賣給華住很久之前,桔子水晶就滿足了在a股上市的條件,但因為桔子水晶接受的都是國外投資,如果在國内上市會涉及到資本退出等問題,于是被吳海忽略了,直到凱雷要退出,他不得不選擇新的出路時,上市已經來不及了。
桔子水晶最終被賣,始終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投資人”。
在這場收購中,投資人一直很尊重吳海的意見,希望能夠找尋财務投資人來接手,但當時好不容易選擇了兩家有意向的投資機構,卻因為價格問題,吳海轉向考慮華住,後來吳海想要通過mbo(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把桔子水晶留下來,背後也有oceanlink、高盛、攜程、中信、泛大西洋基金等支援,但最終因為華住把價格頂得太高,考慮到投資人的利益,吳海選擇了妥協。
但吳海的“情義”最終也回饋了他,在賣掉桔子水晶後,很多投資人都跟吳海說,他要做什麼他們都支援。
如今,吳海還成立了一個“old buddy fund”,這被他稱為老同僚基金,投一些小項目,繼續承擔着自己當“大哥”的責任,幫助老同僚賺錢,雖然,賣掉桔子水晶,他們也都賺了不少。“我希望能夠掙錢,找到好的項目掙錢,幫助我的同僚過上好的生活,有選擇、有尊嚴的生活。我希望來自農村的他們,回到家裡父母會真的覺得光宗耀祖,這就是我這階段的人生目标,也是我現階段做的。”吳海說。
在2017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暨創業邦年會的演講裡,吳海也總結了自己對于創業者和投資人關系的種種思考,以下是演講全文,未經對方确認,有删減:
“做投資人挺不容易的”
我剛創業的時候,确實覺得挺費勁的,就覺得有錢人都是大爺,一定得拍人馬屁,怎麼拍也不知道,特别羨慕會說話的人。後來自己有機會掙了一些錢,做一些小投資,就開始接觸很多人,跟投資人關系也不錯,幫他們掙了些錢。
跟他們聊起來,發現其中一個故事挺好玩的,有一個公司叫齊一資本,他的創始合夥人杜江原來在較大的機構裡做投資,那個機構有一個投委會制度,當時有幾個項目做得特别好,但每次投票都是4:1,他的每個項目都沒過,挺生氣的,于是自己出來做了一個天使基金,每期基金就做2000萬份額。
去年,那批基金投了6個項目,全部進了a輪或者b輪,最後一個項目進a輪或者b輪的時候,他發了條狀态:“我最後一個項目終于進a輪和b輪了”,下面一百多個“小姐”和“媽咪”點贊。他說,他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在夜總會談的。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其實不是說這些投資人要幹什麼,隻是一種溝通方式,他比較尊重那些創業者,而夜總會能夠創造出比較輕松的氛圍,從這點來看,做投資人确實挺不容易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林欣禾(dcm 董事合夥人),唯品彙、58同城都是他投的,他也投了我的企業:桔子酒店。我們每個月都會一起吃飯、捏腳,都是他買單,我們就經常聊,聊的時候聊到一個項目,已經上市了,上市之後,有天這家上市公司的老大給他打電話,說我有事找你,你來一下,他屁颠屁颠就跑過去了,到了之後那個老大說他有個會,要他等一會,等他一進去之後,那位上市公司老大站在辦公室的窗戶邊上說,林總你看外邊的風景多麼美麗,多麼漂亮,結果什麼事都沒聊,可能他今天就是想找人聊天。是以,投資人也挺不容易的。
“項目不好,舔屁股也沒用”
我們自己也做投資,别人也知道我們做投資,有些創業者就請我們過去看,有的公司挺正規的,在公司的大螢幕上寫着“歡迎吳總一行莅臨指導”,這不叫舔屁股,是對你的尊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心裡想,你寫與不寫其實沒有關系,如果你的項目不好,打死我也不會投,這種東西,我是覺得不存在誰舔誰屁股的問題。
林欣禾跟我讨論過這個問題,”kiss ass”我說是拍馬屁,他是老美,翻譯成“舔屁股”,我覺得比較形象,在外面就也這麼說。他說,企業做得好的時候,投資者舔你的屁股;做得不好的時候,你舔投資者的屁股也沒有用。
是以,我覺得跟投資者之間,自己項目好什麼都好說,你就是多溝通,也用不着舔屁股。
我講講這些年的經驗教訓,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幫助,也是關于投資者和個人的關系。
首先是火熱的激情和冰冷的責任。
每個創業者都有激情,瞬間的激情可能持續不了多久,而現實比較骨感,你有很多責任,非常冰冷的責任,你怎麼處理?
前一段時間,我确實挺難受的,喝酒喝斷片了,在大街上睡了一覺,把自己的兩顆牙撞掉了,怎麼撞斷的不知道,第二天早晨起來牙疼,去醫院把牙拔了。當你真把它賣掉的時候,真的不想賣,是因為自己曾經有過熱情,或者叫做感情吧。
賣公司的時候,如果我努力可能可以不賣掉,當時我們做mbo(管理層收購),背後是高盛、泛大西洋基金等,他們都在支援我,我可以拿下來,但後來華住不斷漲價,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覺得再這麼下去就漲不動了。雖然我是一個小股東,但是大股東都比較尊重我,一是因為這麼多年我一直對他們不錯;二是賣企業畢竟需要我來配合。如果是自己買下來,累不累不說,老股東賺得錢一定會少一些,他們幫助我很多,我有責任這麼做(考慮他們的利益)。
後來有一個朋友勸我,他說,你想一個事情,你這個公司幹了10年,兄弟們跟了你10年(我們公司老人比較多,是比較講感情的公司),手上拿的是一張白紙,每次融資之後,大概可以算出這張白紙值多少錢,但它還是一張白紙,如果你把這個公司拿下來,再過三五年還沒有上市,還是一張白紙,你經濟情況可以,但他們不一定(像我的助理跟着我的時候,大學才剛畢業,現在30多歲了),等他們40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我的責任太大了,有很多冰冷的責任,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他投的時間比較長,算回報率,如果市值不高,再隔10年,回報也是不夠的。
你自己的激情和冰冷的責任你選擇哪一個?我當然是想投有激情的創業者,但是激情也得有責任,不能為了激情不顧自己和兄弟們的利益,比較幸運的是,我的投資人都挺好的,如果我是碰到那種混蛋,沒準兒就開打了,是以我運氣比較好,我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第二,别做混蛋。
我們賣公司,很多股東對我們非常好,最後賣的時候,有些尾款得付,那些成熟投資人說沒關系,最後有多少大家來分。個别不成熟的投資人,就說你的公司在這一段時間,做得怎麼樣我不知道,我是小股東,隻要出了事,就應該由你們團隊負責。我在外面也不會說是誰,但是我一輩子也不會再跟他打交道,如果我朋友找他談,我一定會說你小心。
做了混蛋,你掙了錢又怎麼樣?知道這個人不行,我還是往上湊,這樣活得就沒有太大意義了。作為創業者,作為投資人,雙方都别做混蛋的事情。
第三,把話說清楚更好。
狠一點把話說清楚不是壞事。投資人再壞,他投了你,一定是想掙錢,是以從出發點來說,是沒有沒問題的,但也許他個人的看法或者為人有問題,是以,有時候把話說清楚比較好。
我們做企業碰到過很多危機,有的時候,遇到危機我們總想自己去扛,最後地雷爆炸了,扛不住了。尤其剛開始的時候,丢人也沒關系,把話說清楚,算賬也别不好意思,沒必要把所有的困難都留到後面,算賬也不是丢人的事情,并且會讓後面更順暢一點。
另外,互相尊重互相幫忙。
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真是互相幫忙的事情,隻有互相尊重才會做得比較好。
當然,别碰上真的混蛋,做得再好也沒用。我運氣比較好的地方在于,遇見的一些投資人真的比較好,前不久我聽到有律師在凱雷做過桔子酒店的項目,他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做項目的人,當時凱雷想壓價,創始人(就是我),把自己的期權全部拿出來抵押給他們,讓他們不要降價,如果完成目标,這個期權我留着,如果沒有完成目标,期權我全部不要了。
其實,當時的原因比較簡單,因為正好是2011年、2012年歐債危機,他們想壓價,我也覺得很正常,我當時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太好,投資人跟我們很多年了,我應該為他們做什麼,至少在紙面上估值不要降。另外我的兄弟們都是拿期權的,至少幫助他們在“紙上”更值錢,是以我就這樣做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後期做mbo時候,很多老股東都支援我,雖然利益上他們有損失,但他們願意跟着我,這就是大家形成了比較良好的互動。
還有比較讓人感動的是,凱雷因為種種原因,基金快到期了要賣掉桔子水晶的股份,我當然舍不得賣,想做mbo,過程中他們真的非常了解。有很多公司賣的時候很醜陋,就是要錢,會對創始人說你必須給我多少,要不然我怎麼處理,這種事情太多了。
我比較幸運,碰到的人有混蛋的,也有不混蛋的,不混蛋的很多人問吳海你在做什麼,我接着投你,混蛋的再問我,我再也不沾你了。
我知道來的很多都是創業者,真的是非常尊重你們,我自己是過來人,真的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能做成一件事情,做不成也沒關系,從頭再來,等你老的時候,至少能說,老子做過了,總比沒做過強。
真格學院是真格基金為了幫助創業者提高成功幾率而開辦,院長顧及基于斯坦福商學院在矽谷沿用40餘年幫助過數萬成功人士浸入式科學學習體系所設計, 通過實戰幫助創業者提高自我認知,避免失敗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