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着盤繞彎曲的陡十公路,翻越巍峨的虎山,眼前為之一亮:時值深秋,公路東面,虎園水庫碧水如鏡,波瀾不驚,青山浮翠,遼闊的水面澄藍清澈,靈動清麗。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
閑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
白居易的詩句便自然浮上心頭。公路西側,莽莽蒼蒼的望海樓群山,連綿起伏,白雲深處、五彩斑斓的林蔭下,隐匿着一處古樸幽靜的村落——柴火山南頭。
她寂靜地伫立在山中,演繹着歲月的靜谧,散發出迷人的光彩。此村地處群山環抱之中,曲澗潺潺,古木蓊蔚,炊煙袅袅,雞犬相聞。路邊溪澗中叮咚跳躍的小溪,彈奏出秋韻的旋律,在告訴遊人這“世外桃源”是多麼的清新幽靜。
一片白雲青山在,一片白雲青山外。
青山内外有白雲,白雲飛去青山在。
這景色正應了後周梁意娘的詩意。
村口有一座仿古木水泥搭建的村名牌坊,牌坊坐西面東,“柴火山南頭村”六個金黃大字熠熠閃光。牌坊右側斜坡上松柏蒼翠,樹下滿坡是布滿青苔的青石闆石台。四周很靜,空氣裡彌漫着松柏的芳馨。牌坊前百日菊迎着太陽展開五顔六色的笑顔,雛菊頂着花苞随風颔首,高潔剔透。雞冠花、一串紅被安置在道路兩旁,倩影修長,娟雅娴靜,清雅脫俗。
“清朝鹹豐三年,劉姓自官嶺前遷此立村,因村坐落在柴火山南頭,故名‘柴火山南頭’”。我正看村名碑上“柴火山南頭”村名的來曆,忽聽晴空裡傳來嗡嗡的聲響。擡頭一看,一架無人機正在上空盤旋。一遊客正在操作無人機俯拍柴火山南頭村的景色。從停在村口健身小廣場車子的牌照看得出,他們應該是從省城濟南來的。
在無人機傳來的畫面上可清楚地看到:柴火山南頭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村子建在柴火山延伸的南麓西坡上,東面是秋水如鏡倒映五彩山野的虎園水庫,南面是高大的虎山,西側依次是大劉山、小劉山。村子的地勢東北兩面高,西南兩面低,大劉山與小劉山之間一條山溪繞村半圈又從村前流過,彙入雞龍河。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柴火山南頭村就如同藏在這半阕迷人的元曲裡。
走進村子,山村舊居“柴火人家”那厚重滄桑的石塊,粗糙裡透着靈秀,任憑風吹雨打、歲月流逝,仿佛能聽到歲月的低吟,靜靜見證着一方山水一方人。村裡道路幹淨,一座座古樸的房子,庭院整潔,錯落有緻。“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一片片黃色、紅色的秋葉飄零街巷,給甯靜舒适的山村增加了一抹詩意,展開一幅美麗畫卷。
随意在小巷裡穿行,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秋意可就更加濃郁了。東家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紅的柿子,西家的廊柱前垂懸着黃燦燦的玉米棒子。這裡堆着帶着新鮮泥土的紫紅色地瓜,那處有随手攤開晾曬的粒粒飽滿花生,豐收景象,喜氣逼人。
嶽家沖裡柿如丹,高挂枝頭惹嘴饞。
有幸摘來咬一口,明年今日味猶甘。
一家小院門前,一位老人帶着小孫子摘柿子,一條花狗在門前東張西望,吠兩聲,跳一跳,徘徊主人左右。一隻隻圓溜溜高高懸挂在枝頭的柿子,擠擠鬧鬧把樹枝壓得彎彎的。在秋陽的照耀下,柿子像盞盞閃閃發亮的紅燈籠,将小院輝映的一片通紅。老者看見我,笑一笑沒說話,随手遞給我一隻外表晶瑩剔透、亮麗鮮嫩紅紅的大柿子,讓人一看就想流口水。
“老哥這多不好意思。”
“山裡人有句老話,‘瓜果梨棗,誰見誰咬’。你嘗一嘗。山裡的柿子可甜了!”
我不再客氣,捏着柿子蒂,嗅一嗅,香香的,甜甜的。輕輕一捏,順勢小心翼翼地撕開那薄如蟬翼的外皮,露出軟稀的柿泥,顫動着晶瑩的嫩液,晃悠悠,輕抿一口,黏稠而清冽的汁水,順着口腔一直滋潤到五髒六腑,讓人感覺到柴火山南頭人那份濃濃的甜意。
謝别老人,我繼續在村子裡閑逛。一處地勢比較高的平台上,有一方古拙的石頭桌,四周擺放幾個石凳,不知道它們在這裡擺放了多少年了。這兒背靠迤逦的柴火山。“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輝”;此刻,紅霞絢爛,夕陽恬靜。
飄渺在暮霭雲煙中的四周群峰,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山坡上、溪泉邊、懸崖上,熱熱鬧鬧的野菊、亭亭玉立的石竹花争奇鬥豔,黃的耀眼,白的奪目,紅的熱烈。到處都是一簇簇金、一團團黃,夾雜着幾绺紅幾片綠,樹林、灌木、秋草姹紫嫣紅,五彩缤紛。橘黃的陽光映在花草上,色彩的比例恰到好處,多一份嫌多,少一點不足,而且變幻無窮,讓人歎服大自然調色的本領,是任何高明的畫家也難以摹拟其萬一。
坐在這裡,俯瞰整座村落,村落的地勢依山勢高低錯落,水泥地面的小巷就依着地勢在山村裡盤旋,村前是一溪山水。清澈蜿蜒的溪水邊孩童在嬉戲,幾位勞動歸來的村民在溪水旁老樹下閑話小憩,幾個女子在流過潺潺溪水的青石闆上捶打浣洗衣服,笑聲不絕于耳,為這僻靜的山村增添了靈氣與生機。
“開軒觀稼知豐歲,激水澆花絢古春”。其生活富足的神态及喜悅心情,都躍然可見、宛然可想。坐在這裡,還可以看最藍的天,可觀日出日落,亦可以靜靜地品一杯茶。放松自己,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盎然于一腔詩意。徜徉這兒,心靈被淨化、靈魂在升華……
忽然,背後青山密林一聲雞鳴,穿越林間,帶來一縷淡淡的野菊花香。不由讓人想起梅堯臣“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那空明澄淨的意境。栖居詩意裡,耕耘畫境中,是多少人心中的泉林夢。
買條黃牛學種田,結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
沉浸這個景色宜人的地方,讓山風吹散你的憂愁,讓山泉澆灌你的心靈,讓山色彩繪你的人生……
踏上歸家之路,有些戀戀不舍。回頭望去,蜿蜒的山路,清澈的溪流,雲繞屋角,清泉流石,分不清是景是畫。飄逸着古樸、典雅、林泉氣息濃濃的柴火山南頭村,有“好峰随處改,幽徑獨行迷”的唯美山景;有“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勞作汗水;有“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的田園牧歌;有“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的悠然閑适;還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詩與遠方。
走進新時代,幸福已不再是吃飽穿暖這麼簡單,柴火山南頭人追求綠色的心靈和純淨的精神世界,寫下一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态詩篇。村前牆上“幸福不是等來的”這句智語,帶着希望、信仰和情懷,折射出煥發出蓬勃生機的柴火山南頭人,釀造甘甜如蜜的幸福生活最為動人的剪影。
柴火山南頭村,穿越幽林,萦繞心中,久久不能忘懷。來了,就不想告别;離開了,又總會在夢中回來。
有一種味道叫鄉愁,有一種情懷在柴火山南頭……
作者: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進階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