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裡長子撰文追憶平劇武醜大師張春華

近日,《中國文化報》刊發了萬裡長子萬伯翺撰寫的《追憶平劇武醜大師張春華》一文。

3月5日,平劇武醜名家張春華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張春華于1924年12月生于天津,12歲進入了天津“稽古社”科班。1943年,正式拜葉盛章為師,赴京随富連成科班演出,是葉盛章先生“葉派武醜藝術”的主要傳人。3月9日,平劇武醜名家張春華的遺體告别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殡儀館舉行,平劇界、文化界人士前往送别。

萬裡長子撰文追憶平劇武醜大師張春華

萬伯翺在文章說,“我認識張春華先生很早,還系着紅領巾時就認識他。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經常去戲劇家馬彥祥伯伯家找他兒子、我的同學馬思猛玩,馬伯伯的妻子是中國平劇院二團的主要演員雲燕銘,經常和張春華一起合作。”

“當時馬伯伯一家住在北京東城小雅寶胡同一個大四合院裡。馬思猛的爺爺馬衡是考古專家,也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據說一九五○年馬伯伯結婚沒房子,就以老爺子這座私宅大院中的東廂房為洞房。婚禮在南河沿歐美同學會辦得很熱鬧,周總理送了一對金筆,郭老送了書法禮品,大畫家徐悲鴻為新人繪就了《雙駿圖》。以梅蘭芳為首的四大名旦及名演員張春華、張雲溪等都參加了婚禮。”

萬伯翺還回憶了自己觀看張春華演出的經曆:“我在上學時,沒機會看張老的演出,因那時一直在育才國小住校,隻能在收音機裡收聽。十年動亂期間,古典傳統戲劇統統被打入冷宮,張老靠邊站,不讓他演出了。我喜愛平劇的父親萬裡也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身陷囹圄,再也沒有看過戲。一九六七年國慶十八周年時,張老被配置設定在天安門廣場值夜班,看守中國平劇院樣闆戲《智取威虎山》的花車。秋風起,黃葉飄,張老扣緊軍大衣半夜巡更數遍,不敢有絲毫大意,萬一出了事,作為‘黑線人物’,又會遭受造反派的猛烈批判。好在當時有靠邊站的馬派學生安雲武陪伴,終于熬到了天亮。”

一九八一年萬伯翺調回北京後,“隻要聽說有張老的演出,必想方設法去看。”無論是久演不衰、早在一九四三年就名噪津門的《時遷偷雞》,還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地演出的《盜甲》《酒丐》《三盜令》《巧連環》等劇目。

萬伯翺是萬裡的長子。2015年7月,在萬裡逝世時,萬伯翺曾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說,自己18歲被父親送到農村鍛煉,一呆就是10年,父親叮囑他做一名有文化的農民。剛開始不了解父親的做法,有過抱怨,後來了解了,在風雨中他鍛煉成一名作家。“父親對家人要求極其嚴格,有時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做萬裡的兒子不容易,有過抱怨和委屈,所幸家人沒有辱沒父親清廉的名聲。”

萬裡長子撰文追憶平劇武醜大師張春華

萬伯翺也是一名作家,曾先後出版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五十春秋》、《紅牆内外》等。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撰稿/何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