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三國中有這麼幾對死對頭,如蜀國的魏延與楊儀,曹國的張遼與李典,以及東吳的淩統與甘甯。這幾人可以說一言不合就開幹,勢如水火。不過楊儀是文臣,李典是儒将,都不可能發生生死戰,而江東的淩統與甘甯卻都是名将身份,武藝高強,是以兩人經常打鬥。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這個問題主要是讨論,如果沒有孫權在場的情況下,兩人生死決鬥誰會赢?也就是說兩人誰的武藝更高?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在演義中兩人曾發生過兩次交手。一次是在甘甯投奔江東後,孫權大會江東諸将,酒過三巡後,淩統拔刀直取甘甯,甘甯慌忙用桌椅阻擋,衆人大驚。原來是淩統之父淩操在與黃祖軍交戰時,被甘甯一箭射死。淩統正在身邊,眼見其父被殺,勇奪其屍而回。今日見昔日仇人成了主公身邊的紅人,馬上怒從心生,與甘甯戰在一起。當時幸好有孫權在場,馬上上前阻攔,将二人分開。

原著中寫道:權與衆官再三勸之,淩統隻是怒目而視甘甯。權即日命甘甯領兵五千、戰船一百隻,往夏口鎮守,以避淩統。甯拜謝,領兵自往夏口去了。權又加封淩統為承烈都尉。統隻得含恨而止。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第二次是在合肥之戰時,甘甯先登合肥城,用鐵鍊擊倒太守朱光,吳軍破城。此戰由于甘甯功勞頗大,是以呂蒙聚會諸将時,多次誇贊甘甯。此時淩統已經是東吳大将,也在其列,見甘甯得志,于是在衆人面前舞劍,表面說是助興,實際是想挑釁甘甯。

隻見淩統的寶劍多次指向甘甯,甘甯會意,一腳踹倒酒席,揮動雙戟對戰。此時早有人報告孫權,孫權趕到這才讓淩統住手。當然孫權也要好言安慰。

以上是演義中,淩統與甘甯的兩次交手,雖然沒有決出勝負。但也算是勢如水火,不能同列。那單論武藝,淩統是甘甯的對手嗎?

淩統是江東大将,其武藝在演義中也有多次表現。如逍遙津之戰,孫權被張遼,李典等人偷襲,淩統奮力抵抗,所率三百人盡皆戰死。最後隻剩淩統身負重傷,繞河而走。可見淩統武藝也不是蓋的,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猛将。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在合肥之戰時,張遼挑戰孫權。淩統請命出戰,與曹魏大将張遼,樂進等人分别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但與張遼作戰時,孫權恐其有失,命呂蒙接應回營。戰樂進時,曹操見兩人酣戰,于是命曹休從後放冷箭,射中淩統坐騎。可見,淩統武藝應在張遼與樂進之間。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甘甯也是三國少有的将才,手中雙戟也是勇冠江東。如在江夏之戰,斬殺黃祖大将鄧龍,其後箭射黃祖,是江夏之戰的首位功臣。在赤壁之戰時,奉命截殺曹操,大呼:“吾乃東吳甘興霸也!”袁紹降将馬延,張顗來戰,被甘甯一刀一個解決,曹操大敗而逃。夷陵之戰時,甘甯還曾“二十回合”擊敗曹洪,雖然曹洪是詐敗,也可看出甘甯武藝絕在曹洪之上。在合肥之戰時,甘甯“戰不數合”戰敗樂進,樂進詐敗而走。而樂進與淩統武藝接近,就算樂進戰敗,但僅數合,也說明甘甯武藝應在樂進之上。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甘甯最輝煌之戰就是“百騎劫曹營”,濡須之戰時,甘甯率領一百騎兵,夜襲曹軍營寨。原著描寫也是十分精彩:甘甯隻将百騎,左沖右突。曹兵驚慌,正不知敵兵多少,自相擾亂。那甘甯百騎,在營内縱橫馳驟,逢着便殺。各營鼓噪,舉火如星,喊聲大震。甘甯從寨之南門殺出,無人敢當。事後孫權稱贊其“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也就說明,在孫權心中,隻有甘甯才可匹敵張遼!

淩統武藝如何,如果與甘甯死戰能否報父仇?

綜上得知甘甯與淩統武藝十分接近,兩人大戰七八十回合,應該也難以分出勝負。不過細看兩人戰績甘甯還是略勝淩統,此外甘甯箭法出衆,淩操,黃祖,樂進就是敗在甘甯的弓箭之下。如果單打獨鬥,估計淩統報仇無望了!但最後甘甯箭射樂進,救助淩統,淩統感其德,從此二人結為兄弟,也是令人稱道的!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