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看的武俠劇裡都會有一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台詞,當時就覺得“哇!好棒啊!聽起來好厲害啊!”但是,對于這十八般武藝究竟是什麼,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就讓小韻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十八般武藝”!
十八般武藝泛指多種武藝,其内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在宋朝就已經出現。明代有人在書裡記載十八般是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鎬(gǎo),十四殳(shū),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大家可能好奇“殳”是什麼樣的,在小韻了解來看,殳是一種木柄或竹柄的一種起撞擊作用的一種古代兵器。
而“白打”呢,就很好了解了,就是徒手搏鬥,兩手空白和人對打,那可不就是白打嘛!
在小說《水浒傳》裡的“十八般武藝”指的是矛,錘,弓,弩,铳,鞭,锏,劍,鍊,撾,斧,钺,戈,戟,牌,棒,槍,扒。這個時候火器已經出現在了人們的武器中,像铳(chòng)就是簡單的火器了。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好幾種說法,但包含内容差異并不太大。
一種說法為“刀、槍、劍、戟、鎲、棍、叉、耙、鞭、锏、錘、斧、鈎、鐮、扒、拐、弓箭、藤牌”。棍出現在了武器的行列。
還有一種将十八般武藝分為“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钺、叉、鎲、鈎、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這種列法,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隻教套路的反映。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曆代“十八般武藝”中所指的這些種目,并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像飛刀,袖箭,匕首,等均未包括。它隻是一個統稱,一種概括。
對于傳統文化,小韻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啾咪!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圖源網絡,侵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