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作為吃貨來說,吃不到好的美食,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明明很美味,卻因為很多原因沒法吃到的美食。這些原因包括經濟原因,也包括技術原因,技術原因的話應該就是制作這種食品的技術已經失傳,很難再吃到,這才是最讓人心痛的。不過,很多美味的小吃的确在消失,突然感覺心好痛,好多都沒吃過呢。

金魚兒餅

這是一種天津美食,聽名字的确的一種美味,很能讓人浮想,而且制作手法非常之複雜。外皮是薄薄一層白面,心是棒子面,就是粗糧裹上一層細糧的外衣。然後放進一種特别的“炙爐”裡烙。烙熟以後把餅掰開,餅心兒裡黃色的棒子面就像魚肚子裡的魚子,是以就稱之為“金魚兒餅”,有人取了諧音稱“金裹銀餅”,就變成了好彩頭的“金銀餅”。消失的原因就在于:在精米白面為主食的現在,人們很少吃“粗細搭配”的了,這金銀餅也就漸漸成了半截入土的古董。看來還是人們吃得精細了。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九層粿

這好像又是一個似乎要敷上好幾層 的美食,而實際上也是,就跟千層餅一樣。台灣的一種地方小吃,顧名思義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涼粿,制作工藝繁複。好吃的九層粿米香十足,軟中帶Q,口味微甜,吃多也不覺膩,尤其要淋上一點特制的“油蔥”,才最有味道。正經的九層粿要做出九層,且要層層分明,象征極品之意。消失的原因也很簡單:制作太麻煩了,現在九層粿已經鮮有售賣,隻在幾個小城鎮中還有,大部分也隻有七層,每一層色澤不夠明顯,層次不夠分明,也失去原有的獨特風味。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流蜞蛋

這種食物就有點重口了,而且看起來似乎也.....難以下咽啊。但是它在福州卻非常受歡迎呢,福州方言中所稱的流蜞,廣東廣州一帶稱為禾蟲,多生長在河邊低壤之中,每年中秋前後是流蜞的繁殖季,他們會在半夜鑽出泥土,進入江中。因其富含高蛋白,入口鮮美,且量少價高,是以被當地漁民稱為“烏龍江中的冬蟲夏草”。流蜞蛋是最為經典的做法,捕到的流蜞與蛋清拌勻後,放到油鍋裡,用溫火烤熟,蛋香配上流蜞的氣味,成為福建享譽全國的特色小吃.....聽起來,似乎真的是....提升不了食欲啊,但是,它還是要消失了,原因:近兩年随着流蜞産量的減少,這種美味也逐漸消失了。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清炖賽熊掌

雖然名字中有熊掌,但是這道菜是豬肉做的,名字中也展現了,賽熊掌嘛。據傳當年曾經是宋美齡非常喜歡的菜。這道菜出自李福全在南京丹鳳街開的“雙鳳園”餐館,這家餐館因創造了一系列黑色食品而聞名,由于高官們常來訂餐,漸漸成了“官膳”。宋美齡最喜歡的這道“清炖賽熊掌”其實是腌成黑色的豬腳,但炖出來的湯卻有如牛奶,一白一黑相映成趣。這種黑色食品全用當地一種長壽樹汁液腌制而成,長壽汁液呈微黃色,清香無任何不良氣味,并含有大量黑色素,能明目、補腎、防癌,還别有風味。消失原因:不明,反正我們最近應該沒怎麼見過這種食物了吧。估摸着也應該是技術原因吧。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江南百花雞

江南百花雞啊,還是看解釋吧,而此道菜的主角卻不是雞,同時也與百花無關,說白了其實就是:雞皮釀蝦膠。将整隻雞的皮平鋪在砧闆上,用刀尖戳幾個小孔,使雞皮蒸熟後不過于收縮。将蝦茸、蟹肉和夏季才有的夜香花拌勻,塗抹在雞的裡皮上最後用雞蛋清把釀在雞裡皮上的蝦蟹肉抹至平滑,取蒸籠用旺火蒸釀好的雞皮,裝盤時以江南名花夜來香或白菊花伴邊,故稱為“百花雞”。消失原因:不明,應該歸類為技術手段。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棗兒水

“街台子上一緩,棗兒水一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蘭州街頭誰要是走乏了、渴了,都是盼望着能當即喝上一碗“棗兒水”。正宗的“棗兒水”首先要求棗子上乘、完整、幹潔無蟲蛀,然後烤制,再用阿幹鎮的頭号砂鍋熬煮,而絕對不能用鐵鍋、鋁鍋。有時棗兒水少了,也有人會兌一些涼水充數,後來這一行為,被蘭州人用作形容那些以假充真、哄騙人的伎倆,蘭州話叫“當面攙水”,這也是“賣棗兒水”典故的由來。消失原因: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棗兒水”成了老人們腦子裡抹不去的念想。

聽說這些小吃即将走向消失 心好痛 好多都沒吃過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