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
始于1855年,曆史底蘊深厚;屢獲大獎,成就口碑品質。高峰時濟南市場占據六成,助力“糖醋鯉魚”聲名遠播的洛口醋,在經曆了漫長停産後,悄然回歸。現在的她有些落寞,但是保留傳統工藝是其認定方向。日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這家新生的“百年老店”。
一牆的獎狀
聽到洛口醋的名字,老濟南自然把其和地名泺口聯系在一起。不過,随着城市的變遷,如今的生産洛口醋的濟南市泺口釀造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槐蔭區濟齊路153号。這裡,曾經也是泺口釀造的分廠,在老廠拆遷後,最終在這裡落腳。
2日,伴随着冬日蒙蒙的細雨,記者來到這座彌漫醋香的工廠。不過,現下并不是醋的生産期,工廠裡幾乎看不到勞工。但是,一口口的大缸還是醒目的提示着生産時忙碌的景象。
洛口醋始于1855年,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長期以來,一直享有較高的聲譽,“濟南府的醬油洛口醋”曾經也是廣為流傳。據了解,1952年泺口的融造和醬菜業有23戶,大多以釀醋為主。其中信誠、玉興、彙源、福聚較為著名,此外還有彙泉、複盛等。1956年,泺口信誠等19家老字号醋坊合并,組建公私合營玉興醬園,時有職工64人,當年産食醋38噸。2000年,改制為濟南市泺口釀造有限責任公司。
在該公司總經理張茗原的辦公室,除了各種品類的洛口醋,最顯眼就是滿滿一牆的獎狀。這些不同年代的獎狀,有的已經泛黃,“國家品質獎銀質獎章”“山東省優質産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說起洛口醋的榮譽,廠裡津津樂道的還有1915年巴拿馬金質獎章。可以說,現在的洛口醋是頂着很多的光環,是老品牌的傳承者。
堅守老工藝
“盡最大努力,把傳統工藝的洛口醋傳承下去,讓市民吃到純糧制造放心的醋。”這是公司總經理張茗原的願望和方向。
作為“廠寶”的洛口醋第四代傳人,58歲的李子平從18歲就進入了造醋這個行當,他見證了洛口醋的輝煌也見證了其艱難的重生。他告訴記者,洛口醋将是選用紅高粱、地瓜幹、麥麸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經過多種工藝和發酵,再存儲至晾曬缸經春夏日曬,霜冬冰,曆經一年四季濃縮陳釀,最終成為優質洛口陳醋。
說起洛口醋的特色之一是手工扒缸。具體說就是酒醪加糠拌麸,入缸,每日不停人工攪拌,就是扒缸。扒缸的時候,既不能過熱,也不能完全散熱,要經曆半個月左右,原醋才能淋出。“手工扒缸,費人力,産量也上不去,而且需要手感,需要一代代的傳承。”銷售經理姚東振打了個比方,就像是炒茶的大師。
具體負責生産的李子平則說,老工藝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整個的工藝流程,下來勞動強度也很高,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不願意幹,現在醋廠的勞工相對年齡都是偏大,最年輕的扒缸師傅也40多歲了。”李子平說,工廠中的房間屬于高溫高酸的環境,很多時候都是三十五六度,蒸煮料的時候達到五六十度,那時候衣服根本也穿不住,都是光着膀子幹活。
單薄的業績
手工扒缸、傳統工藝釀造,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高溫高酸,這就注定了産量無法保證。據了解,公司現在的年産量在300噸左右,這是個什麼樣的規模呢?姚東振介紹說,在濟南市場的占有量不足1%。
受制于傳統工藝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洛口醋因為拆遷,在2007年底停産,在市場上幾乎10年處于銷聲匿迹的狀态。濟南市公交一分公司二隊的王東是道地的老濟南,他告訴記者從小就吃洛口醋。“那時洛口醋到處都有賣的,後來漸漸就消失了,其實作在有時還是想念那種老味道。”的确,曾經的洛口醋可以說是濟南的老大,李子平說,80年代他進入工廠,當時正好趕上市場經濟的大潮,到1994年洛口醋年生産規模到了1000噸,高峰時期達到了5000噸,“最多的時候,能占到濟南市場的三分之二。”
可是,當下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像海天等一線品牌幾乎将觸角伸到了角角落落,市值也是屢創新高。可是,在市場上消失了十年的洛口醋,雖然回來了,但是還是有點悄無聲息。
“現在的銷售主要是社群門店和展會。”姚東振說,他們的産品在非遺展和山東糖酒會上都大受歡迎,“很多的老濟南還是記得我們的,但是回來還需要有個過程。”
2013年濟南市南部山區建設一處晾曬場放置醋缸600口
頗高的價格
其實,在洛口醋重生之後,關于走那條路廠裡有也有不同的意見:是追求産量和效益,還是堅守品質傳承老工藝?有人覺着,當下的市場形勢在這裡,必須要追求産量和效益,生産的規模才可以更好的擴大,生産的工作環境也可以改善。但是,最終大家還是決定走非工業化的道路,手工純糧制造,保住這個老工藝。
“不存在任何的勾兌和調和,我們都是純糧制造。”在張茗原的辦公室,他們甚至倒上醋,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品嘗。記者了解到,他們現在醋在市場上上價格屬于較高的,“我們賣的精品醋的價格也要17元,這幾乎是我們生産的醋裡面最便宜的了。”
聽到這裡,記者還是有些吃驚。看到記者的表情,姚東振接着說,“這是符合産品的價值的,甚至在同類産品中,也就是達到我們這個級别的醋中,價格不算高的。”為啥說符合産品價值呢?純糧老工藝制造,晾曬都需要一年,這都算在成本裡面。他說,工業化生産的醋,發酵時間短,菌種少,醋的酸度可能不夠,而傳統工藝生産的醋,不加添加劑,加上天然的損耗夏天蒸發冬天結冰是以價格肯定要高。并且他告訴記者,純糧制造的醋不存在保存期限的問題。
在工廠外邊,就是的展示商店。店裡有洛口醋的各種不同的品種,價位自然也不盡相同。每瓶或者每個容器的醋,重量也有不同,展示的最貴的一種白瓷瓶三斤裝的,标價是298元,幾乎是100元一斤的價格,“這是陳醋做的,香氣非常足,打開離着很遠就能聞到,格外的一種香味。”
如何強起來?
關于老字号,其實最近經常成為新聞的主角,包括全聚德和狗不理,都曾經成為輿論的熱點。對于這種有着豐厚積澱的老字号,如何在當下的市場做大做強,恐怕是很多老子好面對的首要問題。
今年的8月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公布了“中華老字号”和“山東老字号”的名單。其中濟南有老字号有55家,其中中華老字号12家,山東老字号43家。其中洛口醋為第三批山東老字号。名單中,大觀園、福牌阿膠、宏濟堂、聚豐德、趵突泉、泰康等等名字,幾乎都是名聲在外。
對于洛口醋這個老招牌,李子平作為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内心都不少的糾結,他希望企業越來越好,但面對市場形勢又有些擔心。而作為工廠的把關人,張茗原希望充分的挖掘洛口醋的文化内涵,一步一個腳印,以品質為先,做好這個百年老品牌。
瑞蚨祥的後人孟鋼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也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傳承祖上的無形遺産,“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挖掘品牌文化内涵,以文化帶動認同。”而中華老字号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品牌在北京開設線下體驗店,推出咖啡飲品、中藥鋪子、問診抓藥、健康咨詢等服務,嘗試讓社會特别是年輕人更接受的方式走進市場。傳承與創新,是擺在老字号面前永恒的主題。
對于老字号,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平也比較了解,特别是洛口醋更是比較有感情。“這是老濟南的一種文化,我們現在也是盡可能的幫助這些發展中的老字号,在山東省糖酒會時,洛口醋我們免費提供展位供其宣傳。”她還表示,近期還打算聯合相關部門和有關高校專家,一起走進洛口醋,通過多種方式,盡量幫助企業發展。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