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臨朝聽政,臣下們也難得聽到甯宗自己對政事的看法。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衛泾,曾經描述了他親眼目睹的甯宗上朝情形:“陛下每次面見群臣,無論群臣所奏連篇累牍,時間多長,陛下都和顔悅色,耐心聽取,沒有一點厭倦的樣子,這是皇帝謙虛,未嘗有所咨訪詢問,多是默默地接受而已。”
甯宗耐性很好,但這并不能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他既沒帶腦子也沒帶嘴,隻空帶了一雙耳朵去上朝,大臣們的論奏聽完了就完了,既不表态,也不決斷,進奏者已經口幹舌燥,最後卻仍然不得要領。此聽政,身為臣子的衛泾隻有以“謙虛”來為甯宗辯護,料想他心裡也在懷疑當朝天子的智力水準吧。
批閱奏章,臨朝聽政,這些都是皇帝表達自己意旨的正常途徑,而甯宗也許是不願意受到任何限制,是以選擇了一條非正常的理政途徑——禦筆。禦筆由皇帝在内宮批示,不經過三省等中央決策機構,直接下達執行。這種做法失去了對君權的制約,是不合制度的。傳達禦宋代雜劇圖筆必經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是精明強幹之君,尚不緻釀成大患,但甯宗卻是個理政能力不強的皇帝,濫用禦筆隻能為權臣專政制造可乘之機。

他們通過勾結宦官和後宮,或對禦筆的批示施加影響,或在禦筆的傳達過程中上下其手,讓禦筆成為自己利用的工具,甚至假造禦筆,代行皇帝之權。
一次内廷宴會,一名伶人扮演買傘的顧客,他挑剔賣傘者,說雨傘隻油了外面:“如今正(政)如客人賣傘,不油(由)裡面。”巧妙地以諧音暗指政事不由内(甯宗)做主,而觀劇的甯宗卻懵然不曉何意。面對這樣的皇上,權臣自然是有恃無恐,更加肆意妄為了。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
藍月傳奇
美女陪玩
熱血傳奇
套裝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