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平谷地氣兒團隊前往村莊調研,想找尋一些有意思的事。于是,開車前往金海湖鎮的茅山,因為聽說茅山後村山腰上有一條白色看似腰帶的白色山帶,據說是楊家後人用于固定什麼東西時使用的腰帶,想去一探究竟。計劃趕不上變化,就有緣停留在常過此地而不知的“普渡寺”開始我們的考察了。
因中午來不及吃飯,正好靠山集村有賣煎餅的,于是一人一個大煎餅就解決了午飯。
吃完午飯,開車繼續前行,突然在路邊看見一座廟。于是,就停車想去一探究竟。
這條路走過好多次,竟然第一次發現這裡還藏着一座廟!
寺廟門口是一個彩色長廊,可以供人們休息納涼。寺廟正門上寫着“普度寺”,進去後左邊是一個大鐘,有一米多高,鐘上面寫着普渡寺幾個大字以及捐錢者的姓名。(查了一下,很多人認為,無名有陰德,是陰功。無名比有名更有好處。)

寺廟正門
右邊則是關于寺廟的兩座石碑。一座是比較普通的,上面寫着菩薩廟(明代),是平谷縣文物保護機關,平谷縣人民政府立,一九八五年六月。
兩座石碑,後面那個供奉的是土地公和土地婆
另一個斷裂的石碑,則很有年頭了,據廟裡師傅講,是文革期間破壞了,後來又幸運找齊了,給修補了。碑正門是香火碑記,反面則記載廟宇的修建時間、廟宇規模等相關情況。
斷裂的石碑,這幾個字是:香火碑記
正中間則是寺廟的正殿,正殿門口有一幅牌匾,中間寫着普度衆生。正殿面闊三間,前出廊,單檐硬山頂,硬山花脊、吻獸、垂獸、走獸、仙人等栩栩如生。正殿從明朝建立到現在總共修繕過兩次,一次在《平谷文物志》中有記載,始建于明萬曆四十六年,清道光十一年重修。另一次應該是文革破壞後修繕的。近期就是一些小範圍的修繕了。
注:普度衆生和普渡衆生意思有别,感興趣的請自查。
這個是正殿,裡面正中間是送子觀音和善财童子及玉女
除了正殿,廟宇右邊和後面還有幾間屋子,是供師傅們和居士們生活起居的。
進入寺廟剛走幾步,就有一個居士看到我們來了,然後院裡唯一的師傅也出來了。
簡單說明了一下,我們是平谷人,經常路過,今天才發現這有一座廟,就進來看看。
居士就是平谷本地的,師傅是天津的,簡單介紹後很快就熟悉了,于是就暢聊了一會。
原來,這個廟宇以前不是小廟,還是座大廟,規模很大的。後來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廟宇的地也被村民作為宅基地了。
至于正殿怎麼保留下來了,師傅說,這座廟很靈,正殿是動不了才保留下來的。這麼一說,我們大概就明白了。
師傅介紹到,這個送子觀音廟雖然很小,現在隻有一座正殿,但廟很靈驗。一方面,村子裡有很多都生了龍鳳雙胞胎。另外,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送子觀音
村裡有一戶人家,已經有一個閨女了,想要第二胎。爺爺奶奶心裡想要個孫子,但是兒媳婦想要個閨女,因為感覺買房子壓力大,覺得兩個閨女挺好的。于是兒媳來廟裡求個女兒,後來果真生了個聰明可愛的女孩。
師傅說,子女有三種,報恩的、報怨的、讨債的。是以,求子時一定在聰明健康後面,加一個報恩的請求,這樣就都好了。
這個廟宇可能知名度不高,但很多村裡及因緣知道的人,都特别喜歡來這裡祈福,說有家裡病重,半夜來敲門進廟祈福的,第二天老人轉危為安後,早晨就來謝菩薩了。
師傅還說,常有夜裡念經的時候,夜深人靜,不經意擡頭望向正殿的屋頂的吻獸,看見他們偷偷的擡腳伸腿活動肢體,大概在此守殿幾百年也有些累了。這是82歲高齡的出家老奶奶的真實故事。還有很多,一次講不完,以後還會常去。
另外,出家師傅在此常年供奉送子觀音,燒香拜佛,也和菩薩熟絡了。出家師傅能夠看出每天菩薩的心情也會有變化,高興就會笑一笑,不開心就不露笑顔或者悲思狀,當然這些隻有師傅自己能看出來。
感到萬分榮幸的是,師傅說今天我們的到訪,觀音菩薩笑了。也許因為我們信佛,做的事也有益衆生的緣故吧。
自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618)到現在,一個400年的廟宇,如今還能香火鼎盛,肯定是很靈驗的。
進入正殿擡頭可見,菩薩左右屋脊上各有一處寺廟于清朝重修的記載。從屋頂的木材就能看出厚重曆史感。
東側:大清道光拾壹年歲次辛卯臨桂月會中信士仝住持 覺太 建立
西側:京都順天府東路廳薊州郡城西北靠山集鎮合莊衆信士人等。
回去的路上,突然想起以前經常去拜訪的一個專門看婦科的老中醫,說每年都要去拜一拜送子觀音廟,之前好像去看看這座神奇的寺廟,原來就是這個呀!想來,真是緣分,正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普渡寺位于平谷金海湖鎮靠山集村,具體為靠山集東路與靠郭路交叉口南50米。
可以直接百度搜尋:平谷普度寺,就可以導航過去。實在找不到,百度靠山集村,村子裡人都知道。
下面是百度地圖。
普度寺周邊還可以趕集,靠山集大集,往北還可以去将軍關長城
歡迎關注頭條号:平谷地氣兒
帶您更了解平谷,探索更多你不知道的平谷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傳播鄉土文化,喚醒鄉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