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晖
2021年的綜藝不好過。50多檔音綜無一爆款,選秀綜藝遭遇中途叫停,戀綜、慢綜默默播完,戶外綜藝更因疫情連錄制都成了問題。
海外綜藝同樣沒有大爆款出現。南韓仍舊是那幾檔老牌節目霸屏,找來中日韓三國選手的女團秀綜《plante 999》也沒能如願在三國引發熱議。整體低迷之下,兩部劇集衍生綜藝倒顯得還算亮眼。
一部來自熱門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該劇于2020年首播,兩季後徹底完結。但觀衆對“醫生五人組”依依不舍,于是衍生綜藝《機智的露營生活》登場,反響相當不錯,今年又有了《機智的山村生活》以飨觀衆。

另一部熱門綜藝《不會傷害你》,則來自于去年火爆的狗血韓劇《頂樓》。劇中三位壞男人——嚴基俊、奉太奎、尹鐘焄,在一所被稱為“秘密基地”的鄉間小屋展開贖罪之旅,招待朋友展現不同于劇中人的面貌。當然,《頂樓》中的其他主演也在被邀行列中。
劇綜關聯、一魚多吃是順理成章,國内也有過不少嘗試,但都不算太成功。影視與綜藝,到底該哪一方先行?如何衍生才能真正雙向賦能而非消耗好感呢?
隔壁南韓衍生綜藝口碑與播放量雙豐收,《機智生活》甚至有朝着一年一會的正常綜藝發展趨勢。而國内的衍生綜藝,卻總是局限于小圈層。
要說起來,觀衆對熱劇演員綜藝再聚首還是很有熱情的。《王牌對王牌》不就是靠打“情懷牌”吃了這麼多季。早年《藝術人生》搞得那些紅樓、西遊特别節目,也都可寬泛算作劇集的衍生内容。
除了大劇重聚類,依托劇集而生的“挑選劇中人”也是劇集衍生綜藝的一種,如湖南衛視的《尋找紫菱》、北京衛視的《紅樓夢中人》。不過随着選秀綜藝全面發展,這類選角綜藝在市場逐漸消失。
嚴格意義上,國内劇集衍生綜藝誕生于兩年前。2019年黃子韬、張雪迎主演的《熱血少年》播出,愛奇藝順勢推出衍生綜藝《救命啊!我要上班了》,成為國内首部真正意義上的劇集衍生綜藝。
雖然頭頂“首檔”光環誕生,《救命啊》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很多人壓根沒聽說過。大概是經驗不足,《救命啊》以《熱血少年》主演之一劉宇甯作為綜藝唯一主角,且隻有vip才能追綜,導緻其更像是個人粉絲向節目。
同樣是2019年,橫空出世的大爆劇《陳情令》也在年末推出衍生綜藝《少年聽學中》。按說陳情女孩可不少,《聽學中》卻沒什麼聲量。
一方面,綜藝上線已經是劇集完播後好幾個月,部分劇粉已另覓牆頭;另一方面,一共五集節目,前兩期幹脆以演唱會花絮為主。與其說這是一部綜藝,倒更像是拍攝花絮+演員團建的大雜燴。
2020年,劇集衍生綜藝開始探索更豐富的表現形式,《鬓邊不是海棠紅》便是典型例子。
《鬓邊》的核心是平劇,劇集播出後一周,一檔名為《瑜你台上見》的平劇脫口秀節目上線。著名女老生王珮瑜老闆,擔任這檔節目的主mc。
《瑜你台上見》叫好不叫座,瑜老闆坐鎮確定了節目品質,但節目本身與劇集關聯不大,說是一檔獨立節目也講得通,但這種做法無疑浪費了劇集ip的引流優勢。
在一衆衍生綜藝中,小甜劇《冰糖炖雪梨》的衍生節目《冰糖炖雪梨·愛豆天團》比較類似南韓衍生綜藝的制作思路。綜藝主角即劇中主演,通過每期不同的主題來展示主演們的另一面,為觀衆提供售後服務,并盡量延長劇集的影響力。
但小甜劇閱聽人有限,加之《愛豆天團》采用微綜藝的形式,節目時長有限,想要承載的内容又太多——劇中cp售後、滑冰知識科普、演員另一面、青年文化等等,使得節目内容過于零碎。
基本上,劇集衍生綜藝就沒在群衆那裡混出個動靜,很多人甚至壓根不知有這個綜藝類型。相比之下,綜藝衍生影視就“名聲在外”了。雖然是個惡名,比如當年著名的“綜藝大電影”。
最早的綜藝電影可以追溯至快男時代。07快男當年火爆全國的程度,隻有05超女能與之掰掰手腕。芒果深谙一魚多吃,于是在2009年推出綜藝衍生電影《樂火男孩》。隻可惜電影上映與節目爆火隔了兩年,這部電影最終以327萬票房慘淡收場。
2009-2013年這四年裡,陸續誕生了數檔綜藝電影:相親節目《我們約會吧》衍生的同名電影《我們約會吧》,爆款音綜《中國好聲音》衍生《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由《快本》五位主持人主演的賀歲喜劇《快樂大學營之快樂到家》等。幾部電影口碑票房都欠佳,《快樂到家》首周倒是破了8000萬,但成為公認的爛片,至今還有後遺症。
直到2014年,《爸爸去哪兒》同名衍生電影上映,才算打了個翻身仗,7億票房至今是此類電影中的翹楚。
以2014年為頂點,後續的綜藝電影繼續走衰。《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同名電影票房雖然均過億,但評分基本在5分以下。喜劇綜藝《歡樂喜劇人》采用原班人馬+外援的模式,請來憨豆先生與拳王霍利菲爾德助陣,但票房依舊慘淡。
綜改影存在制作周期相對較長,且不是所有綜藝觀衆都願意為mc花電影票等問題,那麼綜改劇的表現呢?
《屌絲男士》算是綜改劇中表現最好的一部。該劇衍生自脫口秀節目《大鵬嘚吧嘚》,但嚴格來說《屌絲男士》并不像一部劇集,更像是脫口秀與情景劇的結合産物。
《非誠勿擾》的衍生劇《新戀愛時代》也算可圈可點。但這部劇與相親節目的關系已經很弱了,孟非、樂嘉等節目主持在劇中僅僅露了一小臉。
至于《明星大偵探》衍生的《頭号嫌疑人》、《百變大咖秀》衍生的《百變五俠之我是大明星》、《西遊奇遇記》衍生的《西遊奇遇外傳》等,播出時有粉絲貢獻收視,但都口碑不佳,純屬消耗ip。
不難發現,表現不錯的綜藝衍生影視基本與原ip的關系不大,捆綁越深成績越差。明明挺火的綜藝,mc也個個有觀衆緣,為什麼改編成影視作品反倒“糊”了?
一方面,這幾年的衍生劇本身存在粗制濫造、割韭菜的問題。尤其是選秀節目衍生的影視作品,秀人本身就沒啥演技,強行上陣隻能是口碑翻車;
另一方面,就像不少綜藝咖再扭過頭去演電視劇讓人覺得出戲一樣,觀衆已經接受了mc在綜藝中的人設,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再看衍生影視時,就很難再入戲。
劇綜關聯是追求産業效率的必然,從海外以及國内市場的回報來看,劇集衍生綜藝似乎要比綜藝衍生影視更符合内容邏輯,能夠在為劇粉提供售後的同時,進一步擴大ip本身的影響力,甚至實作衍生綜藝獨立行走。
國内在情懷牌衍生綜藝這方面可以說經驗豐富,目前加入情懷衍生套餐的多為童年回憶類劇集。實際上,新劇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售後。
這類節目的觀衆所希望看到的,無非是劇組拍攝時那些不為人知的趣事。現在許多網劇都在以拍攝花絮、演員彩蛋等方式釋出這類内容以期留住劇粉。但這種方式對于固粉來說足夠,納新效果就一般了。
什麼樣的劇集衍生綜藝,既能固粉又能吸新人入坑,不妨還是以韓綜作為參考。
《機智的醫生生活》與《頂樓》在南韓都是爆劇,前者走品質路線,一直口碑收視雙豐收;後者雖然狗血沒邏輯,但金順玉編劇深谙觀衆心理,收視情況也可圈可點。作為大熱劇的衍生綜藝,《機智的山村生活》與《不會傷害你》本身就自帶關注度。
在内容方面,這兩部衍生綜藝做到了“不特供化”,是其能夠最大限度捕獲觀衆的原因。
不少衍生綜藝在創作上就會把自己定位為“劇粉售後”,也就把沒看過劇的觀衆拒之門外,最後又變成一小撮人的自娛自樂。
也有部分衍生綜藝在制作時總希望能讓觀衆學到點什麼,于是加入大量科普向内容并請來專家坐鎮,這麼做甚至可能勸退一部分劇粉。“看綜藝是為了消遣,我想看劇中cp發糖,不想學知識啊。”有觀衆如是說。
衍生綜藝與劇集之間要有互相呼應的部分。比如《不會傷害你》的主mc,是《頂樓》中讓人恨得牙癢的“壞男人們”,于是節目在制作時,以“國家代表級反派三兄弟的尋找本色計劃”為主線;《機智的醫生生活》,五人組的友誼是看點,衍生綜藝同樣圍繞着“五人組友誼”展開故事。
衍生綜藝與劇集的捆綁也不能過于緊密。《山村生活》與《不會傷害你》雖然有與劇集呼應的主線部分,但具體内容則圍繞着野炊、露營這些時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展開,與劇集關系不大,即使沒看過劇的人也不會被勸退。
另外因為劇集中的沖突已經足夠多,是以田園牧歌式的慢綜藝更适合作為衍生綜藝的表現形式。劇中cp在一起勞動時不經意的一些肢體接觸,足夠令“嗑藥雞”們尖叫發糖了;慢悠悠的鄉村生活對于普通觀衆而言,也是種慢下來的享受。
這幾年發生過不少觀衆入戲大深,甚至跑去演員社交平台辱罵個幾百條的事情。慢綜藝的表現形式更友善觀衆發現演員們的另一面。《頂樓》裡狡猾兇狠的周丹泰也沒少挨罵,但《不會傷害你》播出後,誰能不喜歡默默幹活又可靠呆萌的嚴基俊呢。
對于喜歡的劇,我們總希望它不會結束,可以一直一直演下去,這些人能長長久久在一起。硬糖君抛磚引玉一下,情景喜劇我看就很适合劇改綜。比如《炊事班的故事》,比如《武林外傳》,比如《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若這些人還能再湊個綜藝,豈不是圓了很多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