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處理群衆沖突糾紛工作中,民警保持真心、真誠、真實的工作态度,是成功化解沖突的根本前提。”平安,是人民群衆對生活的美好願景,也是肖堰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對這個山區小鎮的鄭重承諾。
襄陽市南漳縣警察局肖堰派出所聚焦基層社會治理,大力開展沖突糾紛化解和信訪積案清零,做到了“沖突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2019年以來,肖堰鎮持續保持着“零上訪”記錄。
讓我們跟着王菁華所長,一起探究肖堰的“楓橋經驗”創新實踐。
“真心”幫助,七年恩怨得到解決
王菁華剛調到肖堰派出所不久,就遇到來派出所“喊冤”的蔡某,揚言再處理不好就不走了,吃住都要在派出所裡。原來,蔡某曾被人造成輕傷,因對案件處理不滿,她連續七年上訪,成為派出所的“常客”。七年前,蔡某跟着本鎮的馮家兩兄弟打工掙錢,由于其中一筆工錢沒有算明白,與兩兄弟産生了沖突,這天喝醉酒的馮某在街道和前來要工錢的蔡某相遇,二人言語不和發生争執、扭打,馮某被蔡某騎在身下,馮某酒醉的弟弟聞聲加入厮打,蔡某不敵。街坊群衆将雙方拉開,蔡某左腳疼痛站不起來。報警後,民警走訪調查了所有在場群衆和雙方當事人,但所有人包括蔡某自己都說不清受傷原因。經醫院檢查,蔡某左腳踝骨外側骨折,法醫鑒定為輕傷,因雙方對緻傷原因存在異議,一直未能結案。
聽了蔡某陳述的情況,王菁華承諾一定用最短的時間處理好這件事,堅決不讓蔡某再跑冤枉路。王菁華反複查閱當年案卷資料,重新走訪圍觀的群衆,約來當事人兄弟倆和蔡某分别到現場反複推演事情過程。在有理有據的推斷面前,經過對馮某弟弟的耐心引導,基本确定是其醉酒參與毆打時,誤踩蔡某造成的傷害。對于這個結果,雙方心服口服,達成和解賠償協定。蔡某給派出所送來錦旗,并燃放煙花爆竹表達感謝。
調解心得:“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民警真心從群衆立場出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道理,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妥善處理沖突的機會和方法,将群衆的合理訴求解決到位。
“真誠”溝通,20年心結終被打開
居民陳某,因為對1997年其弟弟的案件不服,堅持上訪告狀20多年,是肖堰鎮的信訪“釘子戶”。所長王菁華為化解沖突,每次回縣局辦事,一定要到陳某在城關的家裡坐坐,經過一次次滴水穿石式的說服,陳某的全家人都反對陳某再去上訪鬧事,但陳某一直對派出所的解釋和勸說嗤之以鼻。
2017年9月,陳某回肖堰辦事,王菁華誠懇邀請她到派出所會議室,組織全所民警輔警一起召開警民懇談會,請陳某講述當年案件經過,以及她對派出所哪些工作有意見,然後派出所民警也陳述了案件辦理過程,進行剖析反思,王菁華組織民警輔警展開執法讨論,并對此案20多年未能妥善解決向陳某表達歉意。這一堂特别的“警民懇談”讓陳某胸中多年的怨氣一吐為快,解開了心結。會後,王菁華抓住時機反複登門,法、理、情并重反複開展工作,最終融化了陳某心中的“堅冰”。此後,陳某與王菁華姐弟相稱,再沒為此事上訪過,反而稱贊派出所民警工作耐心細緻,遇到問題,也總是第一時間打電話和王菁華商量。
調解心得:真誠聆聽群衆傾訴,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剖析,除了為群衆提供一個情緒出口,更重要的是了解群衆的真實想法,多一些換位思考,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執法水準。對化解基層沖突、密切警民關系有很大幫助。
“真實”為要,“法”“情”相融破解難題
幸家坪村陳某與秦某以前住在一個四合院内,陳某搬出多年。由于舊房年久失修,秦某準備拆舊建新,陳某認為侵犯了自己的産權,于是在挖機施工時,沖進工地強行阻工,與秦某夫妻發生拉扯。陳某的丈夫報警稱:妻子被秦某兩口子毆打緻傷,并出具了好幾張雙方扭打在一起的視訊截圖。陳某的丈夫揚言:“如果派出所不處罰秦某兩口子,他将拿着截圖一級級往上找(上訪),還要把截圖發到網上,讓全國的網友們評評理”。王菁華接到報警後,一邊安排調查驗證,一邊勸解雙方不要激動,要相信公安機關一定會公正處理。在要求陳某的丈夫的提供完整視訊時,他卻以各種理由拒不提供,并一面組織親友通過微信群制造輿論向派出所施壓,一面拿着照片找上級反映。
面對這個棘手的難題,經過多方走訪,民警最終獲得了現場完整視訊,還原了事件過程:當時,舊房工地正在拆除,陳某要沖進工地阻止施工,被秦某夫婦抓住雙手阻止,在僵持力竭後,陳某後仰躺倒地,并自發用後腦勺往地上碰撞,秦某見狀連忙用腳背墊住陳某頭部。雖然事後鑒定,陳某的後腦表皮有擦傷、雙手腕處有淤青痕迹,但整個過程中,雙方都沒有出現任何毆打傷害的行為。
調查清楚後,王菁華帶領鄉鎮幹部和律師找到報警人陳某的丈夫,一遍遍地播放現場視訊,從法律角度講清雙方行為非毆打動作的界定結論;又根據秦某墊腳保護陳某頭部的動作,從情理角度強調兩家曾同住一個屋檐下,鄰裡感情依然還在,最終解決了阻工糾紛。随後,肖堰派出所又向黨委政府彙報,協調縣人民法院上門開庭,理清舊房産權糾紛,既從根本上化解了沖突,又讓全村群衆接受了普法教育。
調解心得:“公平正義”是執法工作的生命線,在處理有預謀的沖突糾紛時,面對群衆“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認識,民警千萬不能迫于壓力偏聽偏信,必須真實、全面地搜集證據,用事實說話、以法律為綱,隻有公正的處理結果才能讓群衆信服,這樣的工作才能赢得群衆尊重。
先“楓”人物說
“将沖突糾紛化解在基層”是基層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内容,工作中要強化法律在維護群衆權益、化解社會沖突中的權威地位和關鍵作用,引導和支援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公安機關要配合有關部門切實把群衆的合理訴求解決到位、無理訴求解釋到位,用耐心細緻的公安實踐解開群衆心結。
——王菁華
制作: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