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真卿的人氣在書法史上一直是老2,行書有《祭侄稿》傳世,強勢摘奪“天下第二行書”的稱号;而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隻有若幹臨摹本存世,是以這《祭侄稿》大可算是真迹中的第一位了。
顔真卿從國小學書法一路走來 ,這位大神是如何神操作的。
一、萌新真卿

《王琳墓志》
《王琳墓志》,顔真卿書于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目前發現顔真卿最早的作品,那時的顔魯公才34歲。
二、初具規模
《郭虛已墓志》
《郭虛已墓志》,此時顔真卿43歲,已入不惑之年。
三、十年一迹
《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天寶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于陝西興平縣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時顔真卿44歲。
四、初顯氣象
《東方朔畫贊碑》
《東方朔畫贊碑》,存陵縣文化館内,乃顔真卿45歲時書。就離《多寶塔碑》不到一年的功夫,顔真卿就展現出了不同的面目。《東方朔畫贊碑》字型端莊雄健。
五、追求平正
《谒金天王神祠題記》
《谒金天王神祠題記》,清代中期陝西省華陰縣華嶽廟出土。唐乾元元年年(758年)時值顔真卿50歲所書。知命之年,顔真卿不求險絕,同為大字,較之前的《東方朔畫贊碑》平正許多,以“天”字舉例,首先傾斜程度不再劇烈;其次撇畫捺畫的長度也幾乎一緻。再看“祠”字,示字旁的長豎相當紮實,‘
六、持守平正
《鮮于氏離堆記》
《鮮于氏離堆記》,原碑舊址在四川,清嘉慶間發現,僅存殘石五塊,共47個整字和7個殘字。此碑字大三寸,為顔真卿54歲所作。對平正的追求是這一時期顔真卿的主要目标,這時的字又比之前更厚重平實一些。
七、摒除習氣
《郭家廟碑》
《郭家廟碑》,此碑為唐代名臣郭子儀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廟碑,自署廣此時顔真卿56歲。雖是中楷,卻能遒古雄勁,含蘊渾厚,疏朗流暢。真如“銀鈎鐵畫,龍跳虎卧”一般。中楷的書寫不同于大楷,而且功用不一,顔真卿還是字有所傾斜,這也是當時碑體書法的一個普遍現象。
八、外拓開闊
《麻姑仙壇記》
《麻姑仙壇記》,顔真卿62歲所書。該碑立于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後遭雷電毀佚。碑文蒼勁古樸,骨力挺拔,線條粗細變化趨于平緩,筆畫少波折,用筆時出“蠶頭燕尾”,多有篆籀筆意。其結體因線條厚重,為了在字的中宮留出餘白,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擴張,外拓的寫法被推向極緻。
九、磅礴威儀
《大唐中興頌》
《大唐中興頌》,大曆六年六月刻于湖南祁陽浯溪崖壁之上,顔真卿時年63歲。此品屬于摩崖石刻,不同碑志,更受風吹日曬,多有殘缺。據傳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幾次到浯溪學顔字,具體細節雖不得而知,但崖後部位刻有黃庭堅的題字,并曾有詩句雲:“大字無過《瘗鶴銘》,晚有名崖《頌中興》”
十、去肥顯精
《臧懷恪碑》
《臧懷恪碑》, 約書于大曆七年(772年),碑原在陝西三原縣,今藏西安碑林,顔真卿62歲時作品。整體面貌豐偉剛健,線條雖細,卻挺拔峻利。
十一、正氣勃郁
《元次山碑》
《元次山碑》系顔真卿于大曆七年(公元772年)63歲時為好友元結親手撰寫并書丹的悼文。字迹渾厚雄健,遒勁秀拔,充溢着甯折不彎的浩然正氣。雖然隻是碑刻,内中情緒卻十分強烈,書寫速度不慢,線條混直,入木三分;點畫沉着,亂石崩雲。
十二、豐姿輕靈
《天下放生池碑》
《天下放生池碑》,顔真卿759年冬撰并書,次年三月重作擘窠大字,773年七月再書,于湖州追建。原刻宋時已佚。和《臧懷恪碑》比較接近,筆畫都不渾厚,屬于硬瘦一派。
十三、收放自如
《八關齋會報德記》
《八關齋會報德記》,此碑字大《八關齋》體方筆圓,行筆頗有隸意,筆法似散實凝,消散蒼茫中多精到森嚴。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八關齋》骨肉勻停,絕不矜才使氣。”寬綽圓潤,雄渾超俗,被康有為稱為“誠為絕作”。
十四、虛散缈逸
《宋廣平碑》
《宋廣平碑》,大曆七年(772年)立于河北沙河縣。宋以後失,明中葉出土時碑斷。劉熙載:“魯公書《宋廣平碑》,纡餘蘊藉,令人味之無極。至前人謂其從《瘗鶴銘》出,亦為知言。
十五、見刻如書
《幹祿字書》
《幹祿字書》,自署立于大曆九年(774年)正月,顔真卿書此碑時已66歲。原刻石因模拓漫漶,
十六、古雅清圓
《李玄靖碑》
《李玄靖碑》,碑于大曆十二年(777年)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斷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遭火石碎。《李玄靖碑》雄渾壯美,高古蒼勁,規整穩定;筆力深沉含蓄,結字開張舒展。梁谳雲《李玄靖碑》:“乍看去極散極拙,多不勻稱,而其實古意可掬,非《畫像贊》、《中興頌》所可及。”幾乎每一個字都是筆方體圓,比之《麻姑仙壇記》,内中變化有過之而無不及。《李玄靖碑》遠遠不止在單字上為我們提供思考,其中的章法排布,逐字之間的銜接都是相當精巧的。此碑妙就妙在雖然每子寫在界格之内,卻仍然具有極強的行氣,字與字的牽連避讓全在筆意上得到發揮,真可謂是人書俱老的佳作!
十七、不複媚姿
《顔勤禮碑》
《顔勤禮碑》,自署立于大曆十四年(779年)。顔真卿71歲,已入化境,信手拈來,便顯端莊豁達、之态;結字雍容大方、舒展開朗、動靜結合、巧拙相生。更為工整規矩的世俗風度;創造出一種“不複以姿媚為念”的新書法審美觀。
十八、内斂無華
《顔家廟碑》
《顔家廟碑》,是顔真卿為其父親顔惟貞镌立,撰文并書,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顔真卿72歲,原碑現藏西安碑林。隋代與初唐的楷書,多以運指為長、結字左緊右舒,呈欹側之勢。顔書則加強了腕力的作用,巧妙運用藏鋒和中鋒,形成力透紙背的效果。此碑橫畫端平,左右豎筆略呈向内的弧形,這不僅造成莊重感,而且使整個結構圓緊渾厚,富有強大的内在力量。這一切都是突破舊格局的創新。“魯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書此碑,而奇峭端嚴,一生耿耿大節,已若顯質之先人矣”。顔真卿人書相融,為後人留下了最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