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平鲱魚苗山東省長島北部五島海陸接力運輸技術
高斌
徐氏的平闆魚是一種近岸底海魚,經常栖息在清澈的珊瑚礁上。分布于中國、北韓半島、日本、鄂霍次克南海,主要分布在中國黃海和東海,為普通食用魚類,也可作為近海擴散和人工繁殖的對象。其幼苗來源廣泛,抗病能力強,溫度低,生長速度快,是中國北方特别是山東省沿海地區重要的網箱養殖魚類。
魚苗運輸在生産徐氏平紋鲱魚養殖中非常重要,因為它的魚翅較大,運輸過程中容易互相刺傷,造成損失,是以魚苗的運輸需要特殊的方法。山東長島北五島是徐氏扁豆的集中繁殖區,而徐氏的平彎苗苗集中在威海榮成、乳品山區,是以需要一種安全的海陸接力運輸方式。
過去,魚苗運輸采用活海鮮桶(帆布桶、水槽等)裝滿魚,陸路運輸到活海鮮運輸車輛,海運到漁船充氧運輸。當魚體型較小時,使用塑膠袋進行氧化。在陸運環節将直接儲存在玻璃鋼水槽中的魚苗裝滿魚籃,然後放入玻璃鋼水箱中,增加海水運輸環節的供水循環。這些變化不僅提高了運輸的存活率,而且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該技術如下所述。

1 裝運前準備
1.1 魚苗停止食用
徐氏的扁魚苗運輸在投餌結束前兩天,為了減少魚苗在運輸過程中的耗氧量,提高成活率,同時減少運輸過程中糞便排洩,減少水污染。
1.2 刀具材料準備
所需的工具主要是漁網、水盆、魚缸、桶、水管、水溫計、氧溶性儀表等。
魚架:魚籃是定制的葉籃,長80厘米,寬40厘米,高10厘米。根據運輸車玻璃纖維槽的空間準備400。
活魚運輸車:運輸車輛為保溫車,裝有玻璃纖維罐,下鋪有氧氣頭,通過柴油機驅動氣泵,提供氧氣供應。目前的運輸車共有10個玻璃鋼槽,每個凹槽有40個魚架。
帆布桶:帆布桶的外側是一個1.2米×1.1米×1.1米的架構,用鍍鋅鋼管焊接,帆布袋尺寸為1米×1米×1米,繩索帆布袋固定在架構上,帆布袋上布上布放一個塑膠口袋,以防止帆布袋在運輸途中劃傷魚體。需要12個帆布桶。
漁船:漁船配有離心泵和水管,可以随時将海水泵入帆布桶,友善帆布桶内海水的循環。此外,該船還配備了氧氣瓶和氣管,氣石等,用于運輸過程中的氧合。
1.3 計劃您的運輸時間
徐氏扁鲭魚苗一般長達5~10厘米,可運到海網箱養殖。時間通常是每年的7-8月,白天溫度過高,是以魚苗運輸通常在夜間進行,需要在早上運輸到養殖籠。
例如,從威海乳業山到南島,裝載需要2小時,陸上運輸需要3小時,船舶需要1小時,海上需要4.5小時,完成該過程需要10到11小時。是以,如果第二天計劃在06:00到達,則需要在同一天的19:00開始裝載。
2 魚苗裝載
2.1 運輸水
首先,轉運機的玻璃纖維水箱用海水,海水溫度比養殖池中的水溫低5°C左右,降低水溫可以降低魚苗的活力,減少受傷的機會,同時降低魚苗的代謝率,減少氧氣消耗,增加魚苗運輸的安全性。其他水質要求為滿足徐氏平水水的養殖标準。
2.2 魚苗裝載
運輸車加水并開始裝載魚苗。首先将水從養殖池放到可以捕撈魚的水位,保持含氧,然後用桶将魚苗運到魚缸。準備了兩個魚缸,一個用于魚苗,一個用于魚苗盒。将流水保持在兩個子魚缸中,以確定在魚苗的裝載過程中不缺氧。
魚苗倒入分池後,将人工點裝入盆中,然後倒入籃筐,每個籃筐内含200~300條尾。達到預定數量後,密封車輛。
10個籃子在裝載并用特定的卡盤固定時是一組10個。每個玻璃纖維水槽配有4套。每輛車裝有400個籃子,即每輛車的最大交通量約為120,000尾。
3 交通
3.1 陸路運輸
柴油發動機用于在陸地上運輸時驅動氣泵氧化。出發前檢查車輛和充氧是否正常,并記錄水溫。運輸過程中,每隔0.5小時左右停車檢查一次充氧狀态、魚品狀态和水溫,確定運輸安全。
在碼頭前0.5小時聯系乘務員,報告到達時間及車輛水溫,讓乘務員提前将帆布桶加入海水中,通過冰塊調節桶内水溫,使桶内水溫≤車内水溫2°C。
3.2 船舶
當車輛到達碼頭時,再次測量玻璃鋼水槽和帆布桶中的水溫,并在裝載前确定差異不顯着。
首先,每個帆布桶上放一塊氣石,然後打開純氧,調節氧氣閥,氧氣不宜過大,控制氧氣可以隻是水花即可。如果充氣量過大,會影響魚苗,使魚苗撞到桶壁上受傷,這也是不使用空氣充氧的原因。同樣,氧氣不應太小,必須保證>7 mg / L。
調節氧氣後,開始卸下魚,将魚籃逐一裝上蓋子,将魚苗倒入船上的帆布桶中,每個帆布桶可以裝滿約10,000條魚苗。當魚苗裝填好時,将魚簍完全浸入水中,然後輕輕翻轉魚簍,使魚苗遊到桶中,動作溫和,避免魚苗瘀傷。
3.3 海上運輸
海運前0.5小時不換水,讓魚苗逐漸适應環境。打開水泵0.5小時後,啟動水管到每個帆布桶、水,確定進水口朝向帆布桶壁,使海水沿桶壁進入桶内,禁止出口直接進入桶内,防止魚苗快速流動造成魚苗在桶内上下桶内接觸桶壁而受傷。同時,水管通過虹吸排出,使帆布桶中的海水形成循環。将水管插入桶的一端以設定過濾器,以防止魚苗被拉走。循環水流量約為2 m 3 / h。
在運輸過程中,實時觀察魚苗的狀态,觀察水的循環情況,使其不因缺水而溢出。每0.5小時測量一次水溫和蛞蝓(溶解氧),以確定魚苗運輸安全。
3.4 卸魚
到達養殖區後,測量帆布桶和網箱中的水溫,如果差不大則開始解除安裝魚。卸魚的方式通過虹吸的方式将魚苗從帆布桶中抽入籠子,直到桶中的水不能虹吸,襯有水的塑膠袋直接升入籠子。這個過程需要完整的水操作,以避免損壞魚苗。
4 用魚籃運輸的優勢
徐氏的平床礁型魚,屬于底魚,在密閉空間内,育苗将集中在底層,不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而使用魚籃運輸更符合其習慣,變相增加運輸空間。
當使用籃子運輸時,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水體搖晃的影響,進而減少魚苗受傷的機會。卸魚更友善快捷,縮短了裝卸時間,減少了魚苗的損壞。
5 海陸轉運注意事項
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魚苗從一個水環境到另一個水環境,溫差≤5°C,防止應激反應。在運輸前必須停止2 d>,并且必須保證運輸過程中溶解氧>7 mg / L。
海運是露天運輸,是以盡量保證在夜間或清晨運輸,防止陽光使水溫上升過快,增加運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