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作者:好視大灣

“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西關,廣州荔灣區舊稱,是明清時期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那時候荔枝灣和泮塘還是一片水鄉澤國,後來,随着十三行的設立,西關迅速崛起,成為那個年代廣州所有經濟發展的集中之地,以及豪商巨賈的聚集地。這裡有進出口貿易碼頭,有各種貨棧和倉庫,更有各國的商業機構和洋行,促使很多富商都居住于此。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其中西關有“三寶”:寶源路、寶華路、多寶路。這裡的每一條路每一個街名都蘊藏着很多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先走進多寶路,探尋一下多寶路裡的寶物。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多寶路名稱的由來

晚清時期,生于廣東順德的鄧華熙,曾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撫、山西巡撫等職,官至二品大員,後來辭官回廣州居住。鄧華熙辭官回廣州之後,在西關多寶路建府第。因為他威望頗高,後來街坊們就推舉他為這條街道命名。由于多寶路的位置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于是他便取名為“多寶”,也稱多寶大街。後來多寶大街與寶慶新街合并,就成為“多寶路”了。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鄧華熙

鄧華熙的西關大屋

鄧華熙不僅賦予了”多寶街“這個街名,還帶來了曆史名建築西關大屋。鄧華熙故居又被稱作鄧宮保第,七開間三進深,占地近千平方米,是典型的西關大屋,也是當時豪宅的佼佼者。西關大屋的典型布局是“三開間”,正間以廳堂為主,兩旁偏間為書房和客房,通常稱“書偏”,書偏兩旁還有一條俗稱“青雲巷”的小巷。2000年落成的西關民俗博物館,正是參照這座曆史上著名的西關大屋而建的。孫中山先生建立民國之後也曾親臨此地向鄧華熙請教“治粵”之策。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鄧宮保第

上世紀30年代,,鄧宮保第的第三開間的花園及其他建築租給了當時的廣州市立國小作為校舍,其餘四開間則由于太少人居住,在上世紀50年代就讓出來建制藥廠了。至此,這個氣派一時的“西關大宅門”的鄧宮保第便不複存在了。曾經富人們居住的西關大屋,如今都已經成了平民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了。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多寶大街

寶慶大押

在多寶路寶慶中,有一幢坐南朝北建于清末的樓高20米的五層建築,為前鋪後倉的典型當鋪建築。它就是當時六大當鋪之一的寶慶大押。也是清末時期廣州城市的制高點之一和地标式建築。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寶慶大押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所謂”大押“其實就是當鋪,專門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貸的店鋪。能借款多少,都是按抵押品的估價而定。如果到期不贖回,抵押品就歸當鋪所有了。因為防止水淹的原因,當鋪的門坎比一般店鋪高得多,有的店鋪在門内擺一列大屏風,是為了不讓别人看見當鋪裡的情況,也不讓熟人看見典當者的窘相。當鋪的櫃台也是特别高的,站在櫃台前看不見櫃台上的物件,這是為了讓典當者産生敬畏感,不敢和當鋪議價。典當店鋪一般多為石庫門面,并在外牆上,寫上一個大大的“當”字。店堂樓底很高大,窗戶卻是又高又小,光線晦暗,黑黝黝的牆壁上,貼着一些紅紙條,上面寫着“失票無中保不能取贖”、“蟲蛀鼠咬各聽天命”、“古玩玉器周年為滿”、“神槍戲衣一概不當”……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當鋪

泰華樓

位于多寶坊的泰華樓,始建于1878年,是清朝鹹豐年間廣東探花李文田讀書的書齋。由于李文田收藏有著名的秦《泰山刻石》宋拓本及漢《西嶽華山廟碑》,是以其書軒取名為泰華樓。泰山刻石為秦始皇東巡時刻于泰山之颠的碑刻,已毀于地陷了。明末出土時僅殘存29字,後來乾隆時期也毀于大火之中。

李文田為官清廉,從不奢華張揚,屋裡幾無雕梁畫棟,僅保留西關大屋的青磚砌築、冬暖夏涼的特點。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泰華樓

主人公李文田字畲光、仲約,廣東順德均安上村鄉人。鹹豐年間,26歲的李文田殿試獲探花,之後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内閣學士,禮部、工部侍郎,又入值南書房,任經筵講官,曾任江南、四川、浙江鄉試主考及會試副總裁。

清末時期,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是李文田的門生。1929年蔡元培先生南來講學,到多寶坊泰華樓會見李文田的兒子李孔曼和孫李棪齋、李曲齋等,并力促棪齋赴北大研讀,故1988年北京蔡元培紀念館落成,棪齋先生憶李門與蔡元培的三代故交,稱“先生為先祖門下士,而予又為先生門生”,感憶師門賦詩雲:凝望師門獨朗吟,墨釘蛛校壁書尋,當時提命終生受,白首題辭淚滿襟。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李文田

光緒三年,李文田還曾協助主持修整清遠石角圍,三水大路圍,使北江大堤在以後幾十年一直屹立安然無恙。

多寶路的“粵劇明星們”

光緒初年,商人劉學洵在西關建專供演出用的劉園,但是當時隻接待本地和外地富商,不對外營業。光緒十五年,劉學洵又在西關橋腳(今多寶路昌華大街)建廣慶戲院,這是廣州市首家售票公演的演出場所。當年的《廣報》,刊登了該院請德财貴班上演粵劇的廣告,标明票價:男界白銀8分、4分,女界白銀1錢2分、4分。 此院一開,廣州建立演出場所均逐漸公開營業。也吸引了粵劇、曲藝演員、詩人、書畫名家常聚于多寶路交流。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當年天星大戲院演出廣告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千裡駒、黃不滅、何非凡、楚岫雲、林小群、盧秋萍、羅家寶等曾居住于此。很多曲藝名人和音樂前輩還在此演出和作教育訓練指導。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何非凡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黃不滅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粵劇舊照

1958年的時候,粵劇名家白駒容還在多寶路上捐資建了一所養老院,為諸多的粵劇界老人安排晚年的生活。可惜的是現存粵劇藝人的住宅不多了,多寶路77号就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有“花旦王”之稱的千裡駒的舊居。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千裡駒舊居

紅豆粵劇教育訓練班

1986年,多寶路更成立了由5-10歲兒童組成的享譽廣州的“小紅豆粵劇教育訓練班”(1992年改為名”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街小紅豆粵劇學校“)。該校是廣州市首個由街道開辦的粵劇教育訓練機構,利用國小生課餘時間進行教育訓練,教學經費則由街道辦事處每年撥出專款。面對不斷湧現的新的文化沖激,教育訓練班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年輕一代對粵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識,提升他們對粵劇的興趣,對粵劇的傳承和創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粵劇小演員

廣州故事——多寶路真的有很多寶物嗎?

多寶路隻是承載着老西關曆史沉澱的其中一條路,它有着騎樓的冷豔,有着石闆路的痕迹,有着深厚曆史的記憶,有着文化的創新,有着濃濃的市井味。昔日的西關大屋很多都被城市的建設所掩蓋,但是,隻要你走進西關,漫步在那縱橫交錯的幽陌曲巷時,或許你才會領略到那一份讓老廣眷戀的情懷。相對于高樓大廈的新區,這裡的一磚一瓦、粗茶淡飯才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西關獨有的風情。

(本文為原創内容,如需轉載敬請聯系本号。以上圖檔部分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