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作者:怪羅科普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調查,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各地的博物館收藏和展示的生物标本,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哺乳動物,大部分都是雄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百塊野外采集和大型博物館收藏的野牛、棕熊化石,這些化石由歐洲和北美的博物館提供,最終結果顯示,其中74%的野牛和64%的熊是雄性。

除了評估史前物種,研究小組還研究了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和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收藏的現代标本。

在代表的19個哺乳動物目中,17個目以男性為主,翼手目(由蝙蝠組成的)和披毛目(包括食蟻獸和樹懶在内)是僅有的雌性多于雄性的類群。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為什麼标本中的雌雄比例會如此失調?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性别偏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雄性哺乳動物通常體型更大、群體分布、性别特定的地理範圍、個體動物行為,還有人類的收藏偏好。

猛犸象獨特的交友愛好和作死的行為

為了更加具體研究猛犸象和野牛,該研究團隊借鑒了2017年《當代生物學研究》。

這篇論文主要分析了95具猛犸象遺骸,發現69%的特征标本都是雄性猛犸象。

這一趨勢不是由出生時的性别比例不平等造成的,而是由雄性猛犸象的行為造成的。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猛犸象就像野牛一樣,要麼獨自旅行,要麼生活在以雄性為首的象群,又或者由全部都是雄性的小團體活動。那些無法建立自己的群體的猛犸象,往往會與它認為的象群上司者一起活動。

雄性猛犸象和野牛經常從事高死亡率的危險活動,平時也會經常做一些傻事,比如不小心困在了焦油坑裡。

焦油坑和類似的髒兮兮的死亡地點,容易儲存屍體,不經意間将這些動物的遺體儲存了數千年,直到被發現。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喜歡四處遊蕩的棕熊

與此同時,雄性标本在棕熊化石中占據主導地位,可能是因為它們比雌性同類更喜歡穿越陸地,到處瞎晃。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古生物學家,正在挖掘一塊12000年前的岩石,那麼你極有可能發現這塊化石是一個四處遊蕩的雄性,而不是一個宅在家裡的雌性。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人類的收藏習慣也是造成博物館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

佩爾·古特曼是一位獵人,他捐贈動物标本的主要對象是體型較大的雄性動物。

他認為,捕獲雄性動物,能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戰利品,雄性往往有強壯的角和豔麗的鬃毛,而且,與哺乳動物的母親不同,雄性往往不負責撫養下一代。

是以,雄性才是獵人主要的目标。

為什麼生物标本大多是雄性?因為雄性比雌性作死和獵人的收藏偏好

最後

有人曾質疑這個研究的科學性,認為博物館标本的代表性不均衡可能導緻研究結果的偏差。

為了解決研究中描述的不平衡,建議博物館繼續多樣化他們的收藏,增加不同性别、年齡和地理來源的标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