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魚常見病及預防措施
鲱魚在鲱魚培養過程中容易出現腸炎、皮膚發紅、腐爛等疾病。對不同的疾病應采取不同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用生石灰、強氯等消毒水體;如果發現促魚病,應及時診斷治療。
一、細菌性腸炎
病原體有兩種,一種是寄生蟲,對艾美獎危害最大,另一種是細菌,細菌性腸炎對鲱魚危害很大,特别是對草魚來說,兩歲鲱魚比較嚴重,有些魚塘的死亡率超過90%。
1. 症狀
病魚肛門腫脹,紫紅色,沿腹部中線打開魚肚,常有大量腹液流出。腸道發炎,紅色或紫紅色。腸道充滿血膿或乳白色粘液。用手按壓病魚的肚子,粘液就會從肛門流出。在發病開始時,隻在肛門附近6.6~10厘米處或食道胃充血處發炎,然後逐漸擴大,直至腸充滿紫紅色。病魚一般沒有食欲,體色發黑,弱水在池邊慢慢遊動。
2. 防控措施
(1)水消毒:在疾病高發季節,每半個月做一次水消毒,使用溴、二溴、二氧化氯等産品。
(2)調節水質:在投料高峰期,每隔半個月放一次底部改良劑,同時使用臭氧,底部網,第二天,整個池内灑上高效複合孢子制劑,用EM菌、益水芫。
(3)在役殺菌:采用複合恩諾沙星、水生V C混合餌料喂養,或采用三黃散餌,水生V C、伊諾沙星混餌喂養。5至7天,一個療程。
二、紅細胞增多症
紅皮病最常見于2~3歲的魚,魚也發生在那一年,常伴有腸炎病,同時發生腐爛病,形成并發症。它全年都很受歡迎,特别是在釣魚和運輸之後,受傷的魚更容易生病。
魚的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别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魚翅基部充血,末端腐爛,魚翅腐爛,魚的上下颚和蓋子部分填充,蓋子的中間有時會褪色甚至透明;大多數魚腸發炎。有時潰瘍發生在肌肉組織中。
(3)内部殺菌:采用伊諾沙星、水生V C混合餌料喂養,或采用三黃散、水生V C、伊諾薩星混合餌料喂養,或采用大蒜素混合餌料喂養。5至7天,一個療程。
三、細菌性佝
4月至10月是該病的流行季節。水溫超過20°C開始流行,最流行的水溫為28~35°C,水溫低于15°C則比較罕見。病原菌是有害于魚類的粘球菌,其适宜生長條件:pH值6.5~7.5生長良好,pH值低于6,pH值8以上不生長。0.7%的鹽水殺死細菌。
病魚體色黑色,尤其是頭部,是以又稱"武頭瘟疫"。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魚蓋的内表皮出現充血,中間部分的内膜經常被腐蝕成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戶,俗稱"開放式天窗";絲綢腐爛的毛發帶有黃色,尖端軟骨暴露在外,還有污泥或粘液,鏡中可以看到大量細長、滑動的細菌。
(1)水消毒:在高發病季節,每半個月做一次水消毒,使用溴、二溴、二氧化氯等産品;
(3)殺菌:用鹽混合餌料投飼,2~3天見效。
鹽對鲱魚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鹽在殺蟲殺菌中具有很強的作用,特别是在淡水養殖中,對于防治魚病具有重要意義。方法是:(1)浸泡。用3%鹽水清洗10~15分鐘,殺死大多數病原體和寄生蟲,如斜管蟲、鰓、輪蟲、第三代昆蟲、癬等(2)灑。水深1米,每畝含鹽7.5~15公斤,可防治鲱魚腐爛病、紅皮病。
(3)混合喂養。在配料中摻入2.5%的鹽,可預防和控制鲱魚腸炎、腐爛病。(4)使用毒品。随着水的爆發停止,Enosa星和鹽的使用,灑水,内部服務可以有效預防鲱魚"三大病害"。鹽消耗量5至7毫克/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