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據統計,共有124種動物具備發聲和智力水準,但真正能和人類對話的,就隻有少數幾種鳥類。

鹦鹉就是其中一種,一直以來,鹦鹉因其聰明的大腦被人類當做寵物,對它呵護有加,但在過去幾個幾個世紀裡,人類對鹦鹉并不是很友好。

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是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鹦鹉,從新英格蘭飛到佛羅裡達,再飛到科羅拉多東部定居,原本生活也還行,但到了20世紀初,僅僅幾十年,它就消失了。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專家認為人類在該物種滅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為了擴大農業發展,人們砍伐森林,破壞了鳥類的栖息地,這可能是鳥類滅絕的原因之一;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的羽毛顔色絢麗,而就是因其充滿活力的綠色、黃色和紅色羽毛,它們被獵殺,羽毛用來裝飾女士的帽子;

當農業擴張後,它們開始使用蔬果和谷物,是以被農民認定為害蟲,大量射殺,再加上它們喜歡群居,就算同伴被射殺,它們還是會聚集在同伴周圍,是以更多的鹦鹉死亡。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為了不讓人類無辜背鍋,科學家對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的基因組進行了排序。

衆所周知,滅絕因素非常複雜,人類是其中重要一環,但還有疾病、自然災害等因素。

很多科學家認為,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的滅絕,不應該由人類來背鍋,可能是由于家禽傳播的疾病,或者突然的自然災害導緻物種滅絕。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但根據基因組的排序結果證明,人類可能是導緻這種鳥類突然滅絕的唯一原因。

研究小組觀察了一隻由西班牙私人收藏的,儲存完好的鹦鹉胫骨和腳趾墊,并進行基因研究。

研究人員并沒有在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的dna中發現明顯的鳥類病毒,而且認為,在大約11萬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之後,在人類開始獵殺前,鹦鹉數量就可能持續在下降了,而這種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近親繁殖。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但研究團隊并沒有實際近親繁殖的證據,因為這種鹦鹉遭受了一次非常快速滅絕的過程,有留下含有任何基因痕迹的标本,也就是說,這種物種還沒來得及成為瀕危物種,數量直接從多到零,而滅絕了。

而一種物種突然地快速滅絕,往往隻有人類做得到。

對美國本土鹦鹉研究發現,盡管存在缺陷,但突然迅速滅絕是人為的

最後

卡羅萊納長尾小鹦鹉的消失,認為是一個突然的快速的過程,是以科學家認為隻有人類才能做到。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但是鑒于缺少科學研究的标本,是以很多人對這個結論存在疑問。

但無論真假,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的破壞能力有多強,會飛的鳥如此快速就能消除幹淨,那麼那些不會飛的陸地生物呢,它們的生存将會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