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漢初期,民間紙出現了,在甘肅吊泉出土的紙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發現的紙。近年來,那裡出土了460張由大麻制成的舊紙,使其成為發現的最多的紙張。通常我們參考的菜輪紙是指公元200年左右,東漢蔡倫總結了民間經驗,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創造官方和社會的認可,并組織大規模生産《蔡侯紙》。五六百年後,它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波斯和中東。又過了兩百年,直到1000 A.M,它才通過電彙到達歐洲。
在古希臘和羅馬,有許多文化名人。這些文化名人寫了許多傑作,給子孫後代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财富。人們不禁要問:1000多年前寫的書是如何儲存下來并傳承到今天的?這不能不說與低羊皮有關,後者在歐洲和近東的文化遺産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古希臘和羅馬,既沒有紙也沒有印刷,人們用羽毛或蘆葦管作為筆在羊皮紙上書寫,然後裝訂成書本。任何人獲得一本書的一般方法是複制它。當時的富人和有權勢的人有專門抄書的奴隸。在6世紀和10世紀,在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長期積累的經典被無數的戰争,搶劫,焚燒,刮擦,飛蛾和黴菌所摧毀,損失無法估計。盡管如此,古希臘和羅馬的大多數羊皮紙書都被儲存下來并流傳下來。這些古籍至今仍是怎樣的呢?
一種是通過僧侶的轉錄和教會的收藏。據說,僧侶們複制了自公元6世紀以來看到的幾乎所有古代羊皮書,使大量書籍得以儲存至今。當然,這些古籍中有許多早在日耳曼人進攻羅馬城之前就已經丢失或丢失給外邦人了。有的有的書因為禁書而沒有抄襲,很多書在抄襲後又丢失了。很難拯救一切。
一些學者認為,阿拉伯人為儲存古希臘和羅馬羊皮紙書籍做出了巨大努力。從公元7世紀開始,阿拉伯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占領了地中海沿岸的大片地區,并接受了大量珍貴的古希臘和羅馬書籍。阿拉伯人甚至求助于軍隊搶劫書籍。公元9世紀.C,哈裡發媽媽在巴格達建立了一個大圖書館,并将收集的古籍翻譯成阿拉伯語。圖書館的書籍在12世紀後傳回歐洲,并被翻譯成拉丁語。據估計,阿拉伯人收集的古希臘書籍比歐洲修道院收藏的還要多,他們有意識地儲存了一些醫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寶貴著作。這些書後來被翻譯成拉丁語,并在歐洲流行起來。了解了這些情況,讓人想起秦始皇的儒家燒書坑,我真的有一張羞愧的臉。
人們還認為,古希臘文獻的最大儲存者是拜占庭王國,即東羅馬帝國。大量的羊皮紙在中世紀被摧毀,而拜占庭王朝熱衷于儲存書籍。是以有些人稱拜占庭為古典文化的儲存者。如果不是拜占庭,今天的人們就不會看到荷馬、柏拉圖、薩福克甚至亞裡士多德的偉大作品。拜占庭帝國強調自己是羅馬人的繼承人,并在曆史上稱他們為東羅馬帝國似乎是合理的。
上述所有陳述都有一定的道理,雖然不是作為一個明确的結論,而是為我們提供了探讨這個問題的各種方式。
31, 2014 in 卡蘭巴卡

圖為文化學者:肖雲茹
簡介:肖雲如,1940年生于江西省,現居陝西省西安市,曾任陝西省文化聯盟副主席,著名文化學者、研究員。1961年,蕭雲茹首次提到散文的"分散神靈"理論,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學界。幾十年來,他深入研究了西方文化,并一直以西方文化大使的身份而聞名。作為絲綢之路萬裡行團隊最年長的成員,他将從西安前往羅馬,考察沿途的絲綢之路文化,并用一系列文章來展示他對絲綢之路曆史和絲綢之路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