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東北的曆史發展簡述(二十七)——

當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标題的時候,一定會認為小編精神有問題,今天可能是沒有吃藥,在這裡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小編可以嚴肅地告訴大家,小編精神沒有問題,也不需要吃藥,更沒有胡說八道地解讀《山海經》。

可以說,現在人讀過《山海經》之後,無不感歎上古先民的偉大,其中篇幅最多的是《山經》,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一共有26個篇章之多,《山經》中可以說囊括了幾乎所有今天我們所熟悉的三山五嶽、名山大川,不過還是有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名稱,然後我們的很多人就腦洞大開,中國找不到的那就一定是在外國,之後我們開始在全世界尋找,找來找去後,我們驚奇地發現《山海經》不隻是記載中國地理,還囊括了今天的地球的上四大洋五大洲地理知識,原來這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大發現奇書,我們開始無限地崇拜我們的先人,為世界曆史發展做出“偉大”的貢獻。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山海經》中有我們太多無法解釋的秘密,現在很多人在研究,這些人不僅僅是有中國人,國外也有人在探尋《山海經》中的奧秘,據說有一位美國女孩曾經利用《山海經》走遍美洲大陸,她驚奇的發現,很多書中描寫山川河流竟然一一對應上了。

《山海經》真的是如此的神奇嗎?《山海經》中所記錄的名山大川真的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那些地方嗎?小編在這裡先說一下,“理想很豐滿,但現實總是那麼的骨感”。

如果要讀懂《山海經》,首先要了解《山海經》中所記錄的真實資訊,了解和知道書中所記載的這些山脈所處于的地理位置,今天小編就帶着大家一起解讀書中所謂的名山大川,還原書中描寫的山川真實原貌。由于《山經》篇幅太大,我們隻說說每篇首經(一經),讓我們先看看原文(由于篇幅大,這裡隻說說山川名稱):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解釋為廣西或廣東),臨于西海之上—→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解釋為湘粵交界)—→又東三百八十裡,曰猿翼之山(解釋為廣東雲開山)—→又東三百七十裡,曰杻陽之山(解釋為廣東方山或鼎湖山)—→又東三百裡柢山(解釋為廣東境内)—→東三百裡曰亶爰之山(解釋為廣東境内)—→又東三百曰基山(解釋為廣東境内)—→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解釋為福建武夷山)—→又東三百五十裡曰箕尾之山(解釋為福建東部)。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如此形象的描述,難道是先民開着飛機,還是通過遙感衛星觀察到的?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先民不僅僅是要用“偉大”一詞來形容了.......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解釋為在河南洛陽)—→西四十五裡,曰松果之山(解釋為陝西境内)—→又西六十裡,曰太華之山(解釋為華山主峰)—→又西八十裡,曰小華之山(解釋為陝西小華山)—→又西八十裡,曰符禺之山(解釋為陝西符禺山)—→又西六十裡,曰石脆之山(解釋為陝西石脆山)—→又西七十裡,曰英山(解釋為陝西英山)—→又西五十二裡,曰竹山(解釋為陝西竹山)—→又西百二十裡,曰浮山(解釋為陝西浮山)—→又西七十裡,曰羭[yú]次之山(解釋為陝西羭次山)—→又西百五十裡,曰時山(0解釋為陝西時山)—→又西百七十裡,曰南山(解釋為陝西南山)—→又西四百八裡,曰大時之山(解釋為陝西大時山)—→又西三百二十裡,曰嶓冢之山(解釋為陝西或甘肅境内)—→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帝之山(解釋為陝西境内)—→西南三百八十裡,曰臯塗之山(解釋為陝西峪山嶺)—→又西百八十裡,曰黃山(解釋為甘肅臨洮東山)—→又西二百裡,曰翠山(解釋為青海小積石山或甘肅境内)—→又西二百五十裡,曰騩山(解釋為青海日月山)。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瘗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壁。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純之。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華山在哪裡,這些山都屬于華山的範圍之内嗎?顯然不是此華山非彼華山,書中的華山并不是我們今天了解的五嶽之一的華山。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解釋為賀蘭山一部或新疆境内)—→又北二百五十裡,曰求如之山(解釋為新疆天山一部或蘇渾山)—→又北三百裡,曰帶山(解釋為賀蘭山一部或哈拉錢客套山)—→又北四百裡,曰谯明之山(解釋為新疆境内)—→又北三百五十裡,曰涿光之山(解釋為天可汗嶺西南)—→又北三百八十裡,曰虢山(解釋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又北四百裡,至于虢山之尾—→又北二百裡,曰丹熏之山(解釋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又北二百八十裡,曰石者之山(解釋為新疆庫爾泰山) —→又北百一十裡,曰邊春之山(解釋為新疆蔥嶺一部分)—→又北二百裡,曰蔓聯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或珠勒都斯山)—→又北八百裡,曰單張之山(解釋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 又北三百二十裡,曰灌題之山(解釋為新疆格爾山)—→又北二百裡,曰潘侯之山(解釋為新疆羅格多山)—→又北二百三十裡,曰小鹹之山(解釋為新疆境内)—→北二百八十裡,曰大鹹之山(解釋為新疆哈密境内)—→又北三百二十裡,曰敦薨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又北二百裡,曰少鹹之山(解釋為庫庫推穆爾河)—→又北二百裡,曰獄法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又北二裡,曰北嶽之山(解釋為阿爾泰山一部或内蒙古境内)—→又北百八十裡,曰渾夕之山(解釋為阿爾泰山的布魯哈山)—→又北五十裡,曰北單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裡,曰罴差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八十裡,曰北鮮之山(解釋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七十裡,曰堤山(0解釋為西伯利亞的屯金山)。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裡,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其神皆人面蛇身,又是對山形外貌的形象描寫,還有的走出國門,我們是該歎服古代先民的先進性?還是該歎服現在的人們具有超強的想象力?

東山經之首樕(sù)上朱下蟲蟲(zhū)之山(解釋為山東石門山)—→又南三百裡,曰藟(lěi)山(解釋為山東境内)—→又南三百裡,曰栒(xún)狀之山(解釋為山東境内)—→又南三百裡,曰勃壘之山(解釋為山東萊蕪新浦山)—→又南三百裡,曰番條之山(解釋為山東沂山)—→又南四百裡,曰姑兒之山(解釋為山東長白山)—→又南四百裡,曰高氏之山(解釋為山東境内)—→又南三百裡,曰嶽山(解釋為泰山北文峰山)—→又南三百裡,曰犲山(解釋為山東境内)—→又南三百裡,曰獨山(解釋為山東境内)—→又南三百裡,曰泰山(解釋為今五嶽之首泰山)—→又南三百裡,曰竹山(解釋為山東大汶河南)。 東山經之首,自樕(上朱下蟲蟲<zhū>)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裡。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左耳右申<同耳音>)用魚。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因為此篇中有了五嶽之首的泰山,是以人們認為這應該是是在今天山東境内,可是事實很打臉,這裡說的并不是山東地帶。您接着往下看,慢慢解釋您就知道了。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解釋為山西境内蒲山或芮城縣内)—→又東二十裡,曰曆兒之山(解釋為山西曆山)—→又東十五裡,曰渠豬之山(解釋為山西境内)—→又東三十五裡,曰蔥聾之山(解釋為山西蔥聾山)—→又東十五裡,曰氵委(wō)山(解釋為山西芮城縣北)—→又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解釋為山西芮城縣北)—→又東二十裡,曰金星之山(解釋為芮城縣西)—→又東七十裡,曰泰威之山(解釋為山西平陸縣西)—→又東十五裡,曰橿(jiāng)谷之山(解釋為山西平陸縣西北)—→又東百二十裡,曰吳林之山(解釋為山西平陸縣境内)—→又北三十裡,曰牛首之山(十幾萬山西臨汾境内)—→又北四十裡,曰霍山(解釋為山西霍州市東南)—→又北五十二裡,曰合谷之山(解釋為山西中南部)—→又北三十五裡,曰陰山(解釋為山西的綿山)—→又東北四百裡,曰鼓镫之山(解釋為山西境内)。 凡薄山之首,白甘棗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裡。曆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以吉玉。其餘十三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山經》記載了有泰山、有華山、有舟山、會稽山、有很多各個省市當地人耳熟能詳大山名稱,人們j就根據這些山川的名稱,人們開始進行對号入座,以求破解《山海經》中的秘密,可是人們卻忘了一件事,用現在的名稱破解3000-4000年前的曆史,這裡會多大的誤差,在那時這些山川名稱真的就是就是我們是以的地理名稱嗎?

我們在用現在山川名稱解讀《山海經》時,大家卻往往忽視在每一篇《山經》的最後幾句話,這些話才是破解《山海經》關鍵的要點。

讓我們每篇最後都說的是什麼?

《山海經·南山一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該圖隻是示意圖,僅做參考,并非曆史原址所在,下圖皆是如此。

《山海經·南山二經》: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于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

《山海經·南山二經》:凡南次三以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山海經·西山一經》: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瘗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壁。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純之。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山海經·北山一經》: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裡,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山海經·東山一經》:東山經之首,自樕 上朱下蟲蟲(zhū)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裡。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左耳右申(同耳音)用魚。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山海經·中山一經》:凡薄山之首,白甘棗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裡。曆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以吉玉。其餘十三者,毛用一羊,縣嬰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讀《山海經》,解讀山經,所謂名山大川其實是東北地區一座座山峰《山海經·南山一經》《山海經·西山一經》《山海經·北山一經》《山海經·東山一經》《山海經·中山一經》

相信大家應該能夠看明白了吧,《山海經》中的山并不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山脈,而是一座座獨立的山峰,甚至有些山峰都算不上,《山海經·中山一經》中說道:“曆兒、冢也”,冢,墳頭,說明這些隻是山丘而已。

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其實《山海經》中五篇“山經”應該是真實記錄的是當時東北先民們祭拜山神情景。上古時期,作為漁獵與農耕并舉的東北先民們,對大山的崇拜與對日月星辰的崇拜是同等重要的。

由于氣候的急劇變化,原本溫暖濕潤的遼河流域氣溫驟降,這裡不再耕種,在商王(商朝,從東北西遼河走出去的強悍部落)的帶領下,先民們隻得背井離鄉離開了故土,他們沿着燕山古道,走出了東北,一路南下,去開辟了新的生存空間,即尋求發展又開疆拓土,終于有一天,他們披荊斬棘一路辛苦地來到了适合發展的地方,就是今天中原河南的安陽,他們在這裡建立了新的家園,建設了宏大的都城——殷墟。雖然先民們離開了故土,但他們依然懷念的自己的故鄉,會常常回到舊時的家園拜祭祖先,拜祭賦予他們力量的大山。

也正是由于這段曆史的變遷,随着時間流逝,人們漸漸地遺忘了曾經的故鄉,而錯把他鄉作故鄉,後來人慢慢地就以中原作為中心,尋找祖先們曾經的曆史。可是,坐标點早已偏離了真實的方向,造成了真實的曆史無法解讀,所有的上古曆史變成了傳說,傳說演化成了神話,最終我們迷失了自己來時的方向。

還有就是近現代的曆史學家們,有意的、無意的錯誤解讀曆史,無限地誇大推崇中國曆史發展中原起源之說法,這讓人們更加堅信東北是一片不毛之地,是野蠻、落後、沒有曆史文化的化外之地,豈不知這片被無數人認為的蠻荒之地——東北,才是我們祖先最初的故鄉,是華夏文明開始的源頭。

解讀《山海經》,回歸曆史的原點,尋找華夏五千年曆史發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