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李雪瑩(左一)
16個春秋,沒有白天黑夜,沒有節假日;16個冬夏,從風華正茂到兩鬓染霜,在控申科科長這個崗位上,她用最樸實的言語,守護着正義;用最淳樸的熱情,溫暖着心靈。有人說,她最負責,群衆在她心中比家人還重要。有人說,她最實幹,一腔熱血,像個鐵人。有人說,她忙起來像個陀螺,加班加點不顧家。她說,“隻有把群衆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我們的工作才會得到群衆的了解、信任和支援。”一顆愛心,一行腳印,一份執着,她将自己的人生價值深深刻印在這5800多個平凡的日子裡,她就是費縣檢察院控申科長李雪瑩。用紮實工作,一心一意為群衆服務赢得了口碑,憑着對工作的忠誠和責任诠釋了一名女檢察官的職業操守。
群衆的事是最大的事,群衆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大部分群衆都是沒有辦法才到檢察機關申訴,即使事情再小,我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好。”李雪瑩心有感觸地說。
2014年5月份,費縣胡陽鎮新勝莊村的房某找到李雪瑩,反映其子祝某将自己的老伴打成輕傷,自己的老伴受傷後不久就去世了,兒子也一直對自己不好,不但不贍養自己還對自己時不時的辱罵欺淩,要求追究兒子祝某的刑事責任。看着方某滿是皺紋的臉龐,隐約含有淚水的雙眼,想想她這麼大年紀了還老無所依、無兒女照料,李雪瑩心裡難受極了,這事得管!受理來訪後,李雪瑩帶領科裡的幹警進行審查,并将情況反映給偵監科。偵監科依法查實後,及時啟動不立案監督程式,要求胡陽鎮派出所立案,追究祝某刑事責任。李雪瑩還多次對祝某進行思想教育,向其說理釋法,祝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後一定孝敬母親。在祝某和家屬的努力下,取得了房某的諒解,辦理了取保候審程式。之後,祝某一直對母親悉心照料,積極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房某也深受感動,她哽咽地告訴李科長,“我走投無路了才找到檢察院,感謝檢察院還給我一個好兒子。”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她就是十幾年如一日,在傾聽群衆心聲,為群衆排憂解難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不叫苦,不叫累,不怕埋怨,天天和不相識的群衆打交道。僅2013年以來,李雪瑩接待群衆來訪1000餘人次;接聽“民生檢察服務熱線”電話500餘個,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300餘個,妥善處理纏訪案件5件;辦理上司機關交辦、轉辦案件6件,化解沖突糾紛200餘件。她依法辦理刑事申訴案件25件,對30餘名刑事被害人或親屬進行了救助,發放救助金10萬餘元,将黨的溫暖送到了群衆的心坎上。
每個被救助人都牽挂着李雪瑩。還記得那次去救助一個被害人的兒子,才剛11歲,父親在車禍中喪生,母親全身百分之八十燒傷,幼小的孩子跟着年邁的爺爺艱難的生活,住在一間簡陋的小院子裡。看到小孩子時,他穿着破舊發黃的校服,腳上的鞋滿是泥土,一看就是好多天沒有換了,雙眼怯微微的,一提到父母就哭了出來,李雪瑩看到後心疼極了,她也是做母親的人,一看到孩子的淚水忍不住将孩子抱進了自己的懷裡,一遍遍地鼓勵他,孩子要争氣,要好好上學……這些年,李雪瑩救助過妻子因車禍癱瘓在床但丈夫始終耐心照料的患難夫妻,救助過失去父母後互相依偎艱難度日的兄妹,也救助過兒子兒媳被殺害後痛不欲生的可憐父母……雖然救助金并不是很多,但是李雪瑩打心眼裡将群衆的難題當成自己的難題去操心,去焦急,去解決,為群衆送去了實實在在的溫暖,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刑事被害人本身就受到傷害,有的生活極其困難。我們再不伸出手,幫他們渡過難關,打心眼裡過不過去。”李雪瑩說。
李雪瑩在扶危濟困的過程中,一直緻力于普法宣傳工作,讓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14年,胡陽鎮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來到了控申科,大熱天中午太陽能把人烤化了,她看起來疲憊而又焦慮,黝黑的臉上帶着一點不自在的怯意。李雪瑩看到她着急的樣子立馬迎上去,親切地問她有什麼事。這名叫做王照芳的女子對于這樣的親切似乎有些詫異,羞澀地說,“我就是問問我公公婆婆的案子,殺人犯已經被判了死刑,但是現在都沒有信,我們村的人都說他找人放出來了,我們一家子都吓得睡不着覺啊。”李雪瑩耐心地勸慰她,告訴她不用擔心,判了死刑,要經過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不會放出來,回去耐心等待。得到李科長的保證後,王照芳安心了,說自己總算能睡個好覺了。之後,有什麼事情,王照芳總願意跟李科長聊一聊,覺得李科長是一個貼心人。李雪瑩說這就是自己普法宣傳的意義,有些在我們看來顯而易見的事情道理百姓們不明白,就會困擾,有時候甚至會發生大問題,我們多做一點工作他們就能少操點心。多年來,當别人放假時,她不是在工作崗位上,就是在田間地頭,全縣12個鄉鎮、街道辦都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迹。遇到情緒激動的群衆,李雪瑩總是耐心地傾聽,用群衆的語言做好釋法說理,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解答法律咨詢上百件,開展“送法下鄉、送法進村、送法入戶”活動,為群衆講授法律知識10餘場次,受教育群衆達3000多人。
創新思維,小網格整合大資源
控申工作量大、任務重,尤其群衆的沖突糾紛多而廣,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解決,小的沖突很可能引發大的糾紛,甚至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李雪瑩在發現這個問題後,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及時發現群衆的沖突,如何利用社會的力量化解沖突。
在很多次的調研走訪中,李雪瑩發現鄉鎮都有設立的群衆沖突調解工作站,在村居社群中都有設立的村内事務代辦員,“如果把這些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團體的力量,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群衆的困難,并及時進行處理。”
有了這種想法後,李雪瑩積極向院上司彙報探索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化解群衆沖突糾紛,橫向将全縣所有行政村、社群劃分為421個信訪網格,并聘請421名檢察聯絡員;縱向設定三級網格管理主體,分别為本院控申部門、派駐各鄉鎮檢察室和檢察聯絡員。三級網格管理主體之間互相配合,及時發現處理群衆沖突,對于不能處理的及時上報。
以網格為機關、責任到人、上下關聯處理信訪沖突糾紛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實踐運用中很快收到成效。截至目前,先後妥善處理信訪案件200餘件,其中集體訪5件,消除沖突隐患近300件,實作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沖突不上交,問題解決在基層的目标。該項機制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上司機關的高度認可,被表彰為臨沂市檢察機關2013年度優秀創新成果,2013年12月10日,省院吳鵬飛檢察長視察費縣院時對該項機制給予高度評價,2013年12月23日《檢察日報》頭版頭條對該機制進行了專題報道。2014年2月26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欄目進行了專題報道。
愛崗顧家,兩個天地都少不了她
工作中的李雪瑩是堅強的,一忙起來就像個不知停歇的陀螺。談到自己的家庭時,她有比常人更多的牽挂。身為長女的她,用行動闡釋了敬老孝親的内涵。她一邊照顧年幼的孩子,一邊照顧病重的母親,用柔弱的雙肩挑起事業和家庭的重擔。2006年臘月二十八,她的母親突患腦溢血,雖然進行了開顱搶救治療,但留下後遺症,長期卧床,生活一直不能自理;2007年8月,她的父親因意外事故突然去世,她強忍失去父親的悲痛,頂住女兒年幼、母親長期患病巨大的精神壓力,堅強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她将母親接到家中一同居住,每天給母親擦臉、喂飯,晚上幫母親擦洗身子、蓋好被子,一直忙到深夜11點。提起這個好女兒,老人不禁淚流滿面:“是我拖累了雪瑩,雪瑩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我,還要照顧孩子,她實在是太累了。”每當這時,李雪瑩總是為母親拭去淚水,寬慰母親保持好心情,盡快恢複健康。
李雪瑩不僅是一個好女兒,更是一個好兒媳。結婚後的第一個雙休日,李雪瑩早早去市場買了很多肉和菜,神神秘秘地放了起來。早飯後,夫妻小宋實在憋不住了,問她到底瞎忙活啥?李雪瑩才揭開謎底說,回老家看公婆。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把小宋感動地落了淚。從那以後,每逢雙休日、節假日,隻要不加班,她總是提前備好食品、衣服,讓夫妻早點回家,陪陪老人拉拉家常,幫老人做些家務。20多年過去了,結婚時的小宋漸漸變成了“老宋”,可是雙休日回家看望公婆的規矩一直沒有變。去年冬天,公公去世了,婆婆在老家一個人生活,她非常牽挂,就準備了床鋪、被褥、衣服,把婆婆接到城裡,對年邁的婆婆照顧得無微不至,婆婆見誰都誇兒媳婦孝順。今年春天,婆婆對老家放心不下,執意回去住,經濟并不寬裕的她又和夫妻商量,專門買輛車,為的是回家照看老人時更友善。
李雪瑩的手,是粗糙的,但是握着時卻是溫暖的,她用自己的雙手堅強地撐起整個家庭,給家人帶來慰藉。
家,如此讓她厚愛與牽挂,那份對來訪者噓寒問暖,把群衆當親人,把群衆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的工作更讓她忠誠執着。
無私的付出,赢得了群衆的贊譽群組織的信賴。近年來,李雪瑩先後受到費縣委縣政府、臨沂市檢察院、臨沂市政法委等機關表彰30餘次,其中,2010年3月被臨沂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婦聯等部門聯合授予“第三屆十佳女檢察官”、“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榮譽稱号。2011年2月臨沂市檢察院榮記個人三等功一次,2012年被表彰為全市政法隊伍建設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被評為臨沂市巾帼建功标兵,2014年被評為費縣第十二屆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标兵。2015年3月被評為費縣十大先模人物。2012年李雪瑩負責的群衆訴求服務中心被臨沂市總工會授予“臨沂市勞工先鋒号”,她負責的控申舉報接待室連續四屆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表彰為“全國文明接待室”。
李雪瑩在給群衆服務這個平凡的舞台上,紮實幹事、踏實做人,把人民檢察官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化作一句句暖人心扉的話語,送到來訪群衆的心坎裡,把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貫徹到一次次為群衆排憂解難中,讓每一位來訪群衆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和黨的關懷。
記者 王衆